肉夹馍这个名字的由来(肉夹馍名称的由来)

肉夹馍这个名字的由来(肉夹馍名称的由来)(1)

肉夹馍(网络图片)

肉夹馍是西安的一种传统名小吃,它是把“腊汁肉”夹于“白吉馍”的一种食品。“腊计肉”肥而不腻、瘦而无渣、味香色浓、入口即化;“白吉馍”皮脆瓤软;使得“肉夹馍”馍酥肉香,回味无穷,深受人们的喜爱。它的名称也引起许多人的好奇,明明是馍里夹了些肉么,怎么要叫它“肉夹馍”呢?

我查了查百度,百度中有三种说法。有说法认为“肉夹馍”的叫法是由于省略形成的,就是把“肉夹于馍”,省去了“于”字,喊起来方便些。另一种说法是以前人们叫“肉夹馍”为“馍夹肉”,西安方言听起来像“没夹肉”“没夹肉”,没夹肉怎么能行?就一心急,叫成了“肉夹馍”,听起来也好多了。还有一种说法是,“肉夹馍”正确的叫法应为馍夹肉,人们最初为了突出腊汁肉味香色浓,故把肉放在了前边,把馍放在了后边,久而久之相沿成习,“肉夹馍”的称法约定成俗在民间流传开来。

以上这些说法都是近期形成的,并没有什么证据,昨天还是人们的猜想、假说,今天却成为了百度的答案。譬如上述说法并不能解释同类的名词“蒜醮面”,“蒜醮面”也是西安的一种传统美食,是把面片醮上蒜泥调料汁后食用的一种面食。

实际上“肉夹馍”的叫法源于古汉语的“宾语前置”现象。这还不为大部分人所知。

“宾语前置”的古汉语现象,多存在于古代口语的组词造句之中,很少在书面语中发现。但在源于汉语的日语中却是正式的语法。

日本在白川口之战中败于唐朝后,向唐朝派遣了十三批遣唐使,全面向唐朝学习。曾两任遣唐使的吉备真备(后任日本右大臣),不光依据汉字创造了片假名,还将日本汉字的读音由吴音(日本官方派遣遣隋使之前,就传到日本的汉字读音,保留了中国古汉语的很多特征,语源是南朝江南一带的语言)改为唐音(由遣隋使、遣唐使带回日本的汉字读音,也保留了中国古汉语的很多特征,语源是隋唐长安一带的语言),形成了现在的日语。

日语就是一种“宾语前置”的语言。它的“宾语前置”也是源于古汉语口语中的非主流语法现象。如日语的句子组成语序为:主语-宾语-谓语,是将汉语中的非主流语法现象作为了日语的正式语法。汉语则传承有序,句子的语序一直都是:主语-谓语-宾语,但汉语中仍残存着一些非主流的语法现象。

“肉夹馍”、“蒜醮面”这种“宾语前置”现象就是汉语中的文物、古董,是古代汉语中一种口语现象的遗存。由于“宾语前置”没有像日语那样成为语法的主流,已经被现代的国人淡忘了,因而“肉夹馍”的叫法引起了人们的好奇。

总而言之,“肉夹馍”的叫法是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现象的遗存,这种语法现象古已有之。它和西安的其它文物一样,体现了古长安厚重的文化积淀。

张一冰

2013-11-1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