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鹤壁张家沟古村(鹤壁张家大院300余年历史)

山城区鹿楼乡肥泉村张家大院已有300余年历史,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河南鹤壁张家沟古村?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河南鹤壁张家沟古村(鹤壁张家大院300余年历史)

河南鹤壁张家沟古村

山城区鹿楼乡肥泉村张家大院已有300余年历史

一座“豪宅”述说张家往事

张家大院目前正在修缮。

一间屋子的门额上刻着“居仁由义”。

张家大院的“三门相照”。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我思肥泉,兹之永叹。”肥泉村从《诗经》中得名,位于山城区鹿楼乡政府北约8公里处。村中有一处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的民居群,当地人称之为张家大院。据村民介绍,肥泉村张氏祖先自明代迁居此地后开始修建、经营张家大院,直至民国晚期。张家大院的历史可以说是肥泉村的近代村史。这处颇具规模的古民居群彰显了张氏家族曾经的显赫,向后人述说着张家的往事。

■与晋商做生意

张家成十里八村有名富户

肥泉村西傍鸡冠峰,北依黄牛坡,南望凤凰岭。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张日新、张月新、张作新三兄弟举家迁到此地,并开始建张家大院,张姓在随后的300余年间成了肥泉村的独姓。

清朝中期,勤劳能干的张氏族人不再满足于种田,他们把目光投向山西,开始与当时有名的买卖人——晋商做生意。

他们以行医起家,随后长期在山西、河南两地做皮货、食盐生意,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张家成了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富户。

张氏族人在山西经商的印记至今仍能在村中找到。在肥泉村,有一个代代相传的群艺活动——《斤秤锣鼓》,《斤秤锣鼓》需要10余人使用锣鼓等乐器演奏。“以前是按照16两为1斤换算的,《斤秤锣鼓》是有鼓点的换算口诀。”村民张五群说,他是该活动的鼓手,这种具有浓厚商业气息的群艺活动在张氏家族世代相传,肥泉村的《斤秤锣鼓》正是来自明清时期的山西。肥泉村的村民曾到山西寻访,发现当地的《斤秤锣鼓》无论内容还是鼓点,都和肥泉村的《斤秤锣鼓》一样。

张氏祖先究竟富到何种程度,从张家大院上可见一斑。我市文史爱好者张宗乾告诉记者,张家大院建设得十分严整,虽然房屋在不同时期修建,但整体风貌一致。“张家大院大部分院落为山石基底、青砖立墙、黛瓦铺顶、青石席地,建筑错落有致,影壁、山墙、垂花门等设计非常考究。张家大院吸收了明、清、民国等时期民居的不少精髓,是我市难得一见的古民居精品。”张宗乾说。

张家大院的多处门额、房梁上有“大清道光”“大清同治”“大清光绪”“民国某年建”等字样。匾额上的“耕读传家”“竹苞松茂”及精美的飞檐斗拱等无不述说着张家曾经的辉煌。

■开粮仓救灾民 张士成被誉为“张大善人”

“听老人说,张家在清末、民国时期最富有。那时候,张士成掌管张氏家族,家有良田数百顷,长工300余人、短工1000余人,家丁、护院无数。”村民张平安说。

肥泉村《张氏家谱》记载:“贫苦农民无以充饥,士成借粮舍饭达半年之久,救活大批饥民,被誉为大善人。”村中至今仍有部分村民听祖辈讲过张士成放粮赈灾的事,还有村民曾经历此事。

“俺就吃过张大善人的粥。”81岁的村民张占福说,饥荒年月,富人的日子也不好过。但张士成为了赈灾,把家中6个粮仓的粮食都拿了出来,在村口架起两口大锅熬粥数月。

“不管男女老少,只要到碾盘沟(肥泉村的一个自然村)就给盛一马勺粥。”74岁村民张群山说,他当时还小,曾多次听父辈提过此事。

此后,张士成又四处借了500辆牛车的粮食用以救济灾民,半年间他救济的灾民不下万人。一些黄河南岸的灾民听说此事,也逃荒至此。几年前,肥泉村一个村民在驻马店遇到了一个曾得到张士成救济的人,对方当时激动得痛哭流涕。

■有护院楼、炮楼、弹药库

张家大院可不是一般的“豪宅”

据肥泉村的村民统计,张家大院共有房屋45栋189间。原本依托山体建起的2.5千米长的寨墙和东、西两个寨门如今已经被拆除,但张家大院的主体建筑始终保持着原来的风貌。

如今的张家大院由2个“三门相照”院落和1个“五门相照”院落组成。据村民张根群介绍,张家大院的雏形是其中一个“三门相照”院落南侧的一间瓦房,这间以山石铺底、红砖立墙的硬山式瓦房现在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样子。

在“五门相照”院落中,有个题有“西望牟山”阳雕门额的落款为“洪宪元年二月中旬吉日”,该落款比较罕见。“洪宪”是袁世凯称帝时的年号,存在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如今落款为“洪宪元年”的物品非常少。

值得一提的是,张家大院不仅有完整的明、清、民国等时期的民居,出于防匪患考虑,张家人还在院中建了护院楼、炮楼和一个墙体加厚的弹药库。张家大院中,一些高层建筑配有垛口,多个院落留有通往村外的逃生地道,外墙、拐角处、门房还留有射击孔。

如今,肥泉村已经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正因为张家大院古民居群保存良好,肥泉村被专家誉为“鹤壁第一古村,豫北聚落标本”。

肥泉村村委会主任张国华告诉记者,他们目前正在修缮张家大院,将保留张家大院原有的风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