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祛湿是治什么的(干货来了赵绍琴治)

冬月感非时之温邪,是为“冬温”,两则医案供各位参考。

温经祛湿是治什么的(干货来了赵绍琴治)(1)

  • 冬温1 (发热待查)

王某某,男,50岁

患者发热五六日,由外地转入某院。入院后以发热待查治疗四日,用过的中药有生石膏(三两)、知母、瓜蒌、连翘、生地、元参、花粉、茅芦根、生牡蛎、犀角、铃羊粉、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先后共进数剂而效不显著。用过的西药有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等,效果亦不明显,遂请会诊。

患者神志不清,热势不退,两目不睁,唇焦色深,前板齿燥,舌瘦质绛,龟裂无液,张口费力,脉象沉弦滑数。冬月患此,属温邪深入营分,气机为寒凉所遏,三焦不通,升降无路,津液不至,势将内闭外脱,治当调升降以利三焦,宣气机求其转气。

  • 冬温2 (重感冒)

郑某,男,50岁

初诊:时令当寒反温,咽干心烦,懊憹不安,夜寐欠佳,胸中闷闷不乐,连日来过食酒肉辛辣,昨日发热头晕,体温37.8°C,今诊两脉滑数有力,舌红且干,苔黄根厚浮黑。咽红肿痛,大便干结,小溲赤少,自觉灼热,舌疮作痛,唇焦破裂,面红目赤,有时憎寒,口干渴而思冷饮。温邪蕴热在里,热灼津伤,过食辛辣荤腻,胃肠积滞。热灼胸膈,故心烦懊憹,积滞不除,则阳明蕴热更甚。凉膈泄热,兼以通腑。

薄荷1. 5克(后下),黄芩10克,炒栀子6克,淡豆鼓10克,连翘10克,前胡6克,积实6克,瓜蒌仁25克,元明粉 1. 5克(冲),生大黄粉1. 5克(后下),一付。

二诊:昨服药2~3小时后,腹痛,大便畅通一次,小溲多,夜间得小汗而睡眠甚佳,心烦懊憹皆减,体温37°C, 身热已退,憎寒亦除,口干渴饮皆轻,舌红苔黄根部略厚,咽红减而肿痛亦止,两脉弦滑仍有力,但数象已无。温邪蕴热,肠胃积滞,药后虽减,但尚未除尽。再以凉胸膈,化积滞,兼以通腑。

炒山栀6克,淡豆鼓12克,蝉衣6克,银花18克,竹叶6克,炒枳壳10克,黄芩10克,瓜蒌仁18克,焦三仙各10克,大黄粉1克,元明粉1克(分两次冲),二付。

三诊:药后大便畅通两次,心烦懊憹已除,身热退净,憎寒止而时有口干,舌苔已化,根部略厚不多,咽部红肿皆止,脉象濡滑而有神。胃肠滞热已除,温邪蕴热亦解。仍议疏调胃肠方法。饮食寒暖,诸当小心,辛辣荤腥仍忌。

炒山栀6克,淡豆鼓10克,净蝉衣6克,竹叶、竹茹各6克,炒枳壳6克,大腹皮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黄1克。

四诊:诸证悉除,二便如常,食眠已安,舌脉正常。上方去大黄三付。辛辣腥荤续忌一周。

温经祛湿是治什么的(干货来了赵绍琴治)(2)

【按语】冬令反温,感之者即病冬温。该患者恣食酒肉辛辣,肠胃积滞蕴热已久,故病发即传入阳明。治用栀豉轻宣郁热,硝黄微泻胃腑,得大便畅行,郁热顿解,而懊憹悉除矣。凡四诊始终以疏调胃肠为不变之法。治阳明挟滞之温病,此可为镜矣。

本文摘自《赵绍琴验案精选》,学苑出版社出版,作者/赵绍琴、彭建中、杨连柱。

平台推荐最受欢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嘘!少数民族教你如何用薏苡仁治病

海带是海带,昆布是昆布

本平台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官方今日头条号,如您还未订阅,请添加订阅,免费获取更多实用权威健康养生内容,或可关注“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