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题韬是怎样的人(贾题韬先生生平简介)

贾题韬,(1909——1995)。生于原赵城县罗云。先生思维敏捷,知识渊博,在中国象棋、气功、中医,尤其在佛教和道教方面卓越有建树,他独树一帜的学术成就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的高度的注意。先生1931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法学院,先后任山西大学、金陵大学、成华大学教授。讲授逻辑学、哲学等。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棋类协会副主席等职。

贾题韬一生业余爱好象棋,15岁获太原市中国象棋少年冠军,称雄三晋,后纵横半个中国未逢对手。1940年在成都棋园,战胜了当时有“中国第一棋王”之称的谢侠逊,被誉为中国的“无冕之王”。

贾题韬是怎样的人(贾题韬先生生平简介)(1)

天资非凡幼迷棋艺

贾题韬1909年11月6日出生于山西省赵城罗云村,乳名“汉生”。

题韬的父亲贾仁俊,小名海珠。仁俊勤奋好学,饱读诗书,受尽寒窗之苦。民国元年以后,考取官职,出任陕西韩城县长。

1917年,仁俊带题韬离开了故乡,在外上了学堂。上学后,题韬天资聪明,才思超众。孔子曰:“举一反三”形容人极聪颖,而题韬却能“举一反五”,老师出一道题他可以从五种不同的角度,运用五种不同的文笔写出五篇佳文。老师抚其头曰:“小子前途不可量!”千古文章,题韬熟读精思,过目不忘,才华横溢。在同窗学友中,鹤立鸡群,独领风骚。父亲每擢升一处,题韬也随父乔迁。因而使他从小见识广。每见大人下棋,他就在一边细心观看,逐渐迷上象棋这门学问。课余闲暇,经常向大人讨教、学习棋艺,博采众长,补己之短。虽然年岁不大,棋艺却不断长进。十岁左右,已初露锋芒,每逢对垒,一般棋手已难以招架。因此,这个“娃娃棋手”所到之处,人们都赞口不绝。有一年,题韬在石止上学。石止村里有个老人,是个象棋迷,棋艺超众,河东、河西,颇有名气,人称象棋“土皇帝”。有一次,老人到学校闲坐,教书的先生就说:“这里有个娃娃,下棋有两下子。”遂叫题韬与老人对弈。一连下了几盘,每盘题韬都以败北而终,然而老人却连连称赞,褒奖道:“小小年纪,能下到如此程度,定有出息。”逢年过节,回到故里,题韬总是与乡下的棋迷在一起,通宵达旦,力争高强。乡里都称题韬是“象棋迷”。

求学并州得道亚仙

13岁,题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太原省立第一中学。那时学校上课不正规,民主风潮迭起,文体活动很活跃,尤其热衷象棋斗技。题韬如鱼得水,出尽风头,还经常到古城并州开化市、大钟寺一带观看下棋,交流技艺。在古城并州,海子边有个开算命馆的人。此人姓赵,名树德,号“亚仙”,人们雅称赵半仙,山东人氏。曾任中级军官,闯荡江湖,一生通晓周易八卦,更精于棋道。退役后,以相面算卦为业,闲暇纹秤,并州无二,人称“神算子”。每天下学回家,路过海子边,题韬总要在赵半仙的算命馆逗留,观看赵半仙与人下棋。日子久了,赵半仙对于观看棋战从不间断的少年,自然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有一天,正在下雨,题韬一脚踏进赵半仙的算命馆时,赵半仙一人孤零地坐在那里,没有人同他下棋。赵半仙说:“小兄弟,我看你对象棋很感兴趣,何不坐下来下一盘呢?”于是,这一老一少开始对弈。题韬用尽心事,小心谨慎,第一盘输给了赵半仙,第二盘仍然不能取胜。题韬站起来,不再下了,赵半仙看他是个学生,怕耽误了功课,也没有挽留他。只说道:“你下棋的天才不错,象你这年纪,有这样的造诣,别人是赶不上的。”题韬回到家里,把输了的三盘棋,从头到尾,记得清清楚楚的,一步都不错。他研究三盘棋为什么都输给了赵半仙,是哪一步走错了,应该怎样走。研究再研究,终有所悟。从此以后,他每天同赵半仙下三盘,不多也不少,为什么只下三盘呢?因为多下一盘,就记不清楚了。两三个星期后,三盘棋至少要和一盘,甚至胜一盘。一日,题韬在街头漫步。在一家旧书摊上偶见两本木刻《韬略玄机》,信手翻阅,乃“顺炮横车破直车局”等全盘古谱,不禁大喜,用一个大洋购得此书。从此题韬闭户琢磨了两周,然后向赵半仙挑战。这次,他用“当头炮”强攻,迅雷不及掩耳,一口气连赢三盘,赵大惊,道:“小鬼,你的棋艺大变,观棋路好象是用了《金鹏十八变》?”题韬告以购书的经过。赵惊叹道:“得此书,你定会成名。”翌日,两人抖擞精神再度交峰。赵半仙如临大敌,落子十分谨慎。但在题韬的凌厉攻杀之下,不时陷于冥思苦想之中……一连下了五盘,赵半仙只和一盘,竟无胜局。赵推枰而起,正色道:“我南到苏杭,北至辽沈,一生只有两人与我抗衡,一个是南京夫子庙的老和尚,另一个是杭落第举人。你的棋比我刚烈,只是残局还欠细密,如能在这方面精进,可以走遍全国。”

象棋国手南北无双

民国十四年,在古城并州,举办山西青年象棋比赛,是年题韬十五岁,在上百名参赛中是最年幼的。他沉着应战,过关斩将,蟾宫折桂,独占鳌头。从此,称雄三晋。后来,人周游北京、南京、江西、西安、兰州等地,所到之处,都与当地的名手会棋,胜多和少,从未失蹄。因而,名震北国,享有“华北棋王”的美称。

民国二十年夏天,贾题韬赴南京参加高等文官考试,不宜气候,身染疾病,中途辍考,病愈后赴夫子庙闲逛,不由地想起当年赵半仙说的话,问及夫子庙老和尚的下落,才知道老和尚早已圆寂。题韬十分惆怅。回来的路上,看见茶馆里摆有象棋,于是就询问下棋的规矩。茶馆里告诉他有三四角一盘的,也有五六角一盘的,最多的是一元一盘,一元一盘的是高手,需临时去请。题韬想下一元一盘的,茶房就给他去请。不一会,下棋的人请来了,遂在茶馆里摆下阵来,观者如堵。第一盘题韬赢了,第二盘题韬又赢了。下棋的人知道遇上了高手,不敢再下了。二是,双方互通姓名,才知道对手叫刘顺生,有金陵棋王之称。三言两语,两人成了朋友,题韬把赢得的两块钱,放到棋盘子上,作为见面礼,归还了朋友。刘顺生说:“我在南京也算个高手,靠下棋混饭吃,从未输过,今天连输两局,可见先生不是普通下棋之人。现在南京的第一高手,要算某院的王先生,我介绍你同他较量较量。”于是,二人来到王先生的住处,连下三盘,都被题韬赢了。王先生也不是对手。以后,在金陵古都又住了数日,未遇对手。题韬在南京连连获胜的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南昌棋王邓春林的耳朵里。邓春林以棋为先,渴望能与贾会一面,因此以诚相邀。贾题韬一低南昌,邓氏即热情相迎。双方鏖战两日,弈棋两局,贾均获胜。邓氏对题韬的棋艺十分赞叹,曰:君之棋技,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入川蓉城誉“通城马”

1938年孟冬月,题韬来到四川成都。先在蜀华中学、石室中学等教授伦理学,后又任成都中央大学、光华大学、金陵大学的教授,主授逻辑学、哲学。讲习之余,常在成都棋学会下棋消遣。当时,成都棋坛十分活跃,许多茶馆、庙会都有“桔中之会”,遍布市井,群众基础广泛。“上至大堂老爷,下到黎民百姓,”都有高手。其中最有名气的要首推“五虎上将”。开中药铺的高佛泉,着法自辟途径,不落常套,绵密有力,曾战和华南名手朱剑秋,有“高老虎”之称;淹通相术的廖晋晋尧,与高佛泉齐名,棋风浑厚,临局先守后攻,后发制人;坐堂中医邓季皋,挥子缠绵不尽,残局尤见功夫;新都名手陈德元,精悍善战,长于让子着法;满族人罗维清,则构思奇巧,落子如风,人称“快刀”。另外,还有“龙将”周聚星,“虎将”罗雪村等人,都是名震蓉城棋坛的人物。那时,题韬的棋力,能看出十步左右棋路,与当时的高手比较,应在七、八之间,棋路很广,变化无穷。题韬与“五虎上将”较量,或让“双先”或让“单马”,才能均势周旋;若与“龙将”“虎将”对局,往往要自弃“一炮”“双马”方可行局。因此,蜀中棋手对题韬的精湛技艺佩服之至,并尊呼为“通城马”,意谓和成都所有高手下棋,都可以让一匹马。有一个操相术为业的人,姓名不祥,形矮小,人称“矮仙”,嗜棋如命,自持颇高,与人言:“马行千里,难免失蹄,我就不信,老西(山西人)回回利市!”一日,就找题韬下棋。题韬从礼先让“双先”,后又抛弃“双马”,“矮仙”都胜他不过。于是,对贾说:“若君让‘一车’,我再输,就不下棋了。”题韬便去“一车”,与之再弈。结果,“矮仙”又败,他站起来,向贾恭身长揖道:“贾先生,你的棋艺,我服了。”

蓉城棋坛勇战“棋王”

1940年10月,谢侠逊为抗日募捐来蓉城义赛,在春熙大舞台大摆擂台。“走马战龙将,车轮通八骠”,威风一时,棋坛哗然。谢氏侠逊乃浙江平阳人,业报界,提倡象棋最力,先后发表棋谱数十种,曾以象棋表演至南洋各地为国募捐,有“中国第一棋王”的誉称。数日,义赛完毕,谢与各方人士拜别,一好友问道:“谢兄此番来蓉,看棋界阵容如何?”“尚未逢对手。”“有一人你可会过?”“谁?”谢惊问。“15岁夺得山西冠军,名震北国的棋王贾题韬。”此次谢氏访蓉,题韬本打算参加比赛,无奈身患疟病,只好在家。在友人崔氏的介绍下,谢侠逊在蜀华中学的教员寓所里见到了贾题韬。寒暄过后,便摆下阵来,崔氏宗复在一旁观战。当日,从早至黄昏,共弈七局,双方各胜二局和三局。次日移至走马街华西饭店,继续对弈,六局告终,又各胜二局和二局。第三日战罢,题韬胜二局和二局,对弈三日,共弈十七局,总计战绩,贾题韬多胜二局,谢屈其下。谢盛赞曰:“蜀中真乃潜龙卧虎之地。”两人相约,继续对弈,下够三十局,以尽棋兴。谢遇贾题韬欣喜若狂。对人曰:“当代如林奕仙猛鸷而失之粗,王浩然绵密而伤于老,惟贾君无间然,盖于机权廉勇,得之深焉。”贾也由衷赞叹:“谢之布局,阵容严谨,无懈可击,变化多方,洵非虚语,不失名将风度。”谢乘兴将他在成都义赛期间写的一幅对联抄赠贾、崔。联云:雪泥鸿爪,吾原从海外归来。胜迹跃蓉城,每瞻仰丞相祠堂,校书古井;楚河汉界,今又向蜀中呼吁。雄风惊日寇,即凭此输金救国,储券兴邦。翌日,谢因急事,遽返重庆。相约未能如愿。从此,贾题韬声名鹊,世称“无冕棋王”。

创办棋社义收小将

40年代,贾题韬在成都棋坛声望日隆,从之学棋者逐日增多。于是,就在竹园茶社创办了“国华象棋社”,题韬为社长。题韬当时在成都几所大学任教,教学之余为四川培养了黄蜀丹、唐博渊、李家奇、杨梦清、黄学礼等一批优秀人才,“蜀中棋坛三剑客”中的第一剑刘剑青,就是晨这里投师入门的。刘剑青、原名刘家贤,自幼爱好象棋,被孩子们称为“小棋王”。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竹园茶社见到题韬与人下棋,让对方一车而游刃有余。家贤惊叹不已,于是课余常去看下棋,学下棋。有一次,题韬让老将罗雪村单马,约战二十余日,每晚七时开始,往往弈至茶社关门,家贤每天始终在一旁端立观战。题韬见家贤小小年纪,如此专诚,甚为惊奇,接触日多,颇有好感。不久,家贤的父亲病故,迫于生计,家贤没有读完初中就辍学了。题韬得知后,给予极大的关照。并为他指点迷津,告诉他当今社会象棋只能作为业余爱好,切不可走上以棋为生的道路,你家庭负担甚重,要尽快承担起供养家庭生活的责任。你尚未成年,又没有学历,要抓紧走自学成材的道路。家贤见题韬对自己如此厚爱,欲拜为师。题韬不弃寒微,慨然应允。从此,约定每周二、四、六上午八至十二时,家贤到题韬家里听先生讲棋。题韬讲棋之余,还讲古文,授之诸子百家。家贤无钱交学费,甚感过意不去。题韬说:“你每天交大、小字一篇,再熟读一篇古文,当面背给我,这就算你交的学费。”还赠给他《孟子》一书,并在扉页上题词:“人当立志,无志则不成其为人矣。然志者,非志于名,志于利,仍志于为人,无愧于父母、国家、社会也……所讲《孟子》,务熟读深思,写字读书,日有定课,以其余力致于象棋。”1942年,成都举办四川省第一届象棋比赛,家贤报名参加。临别时,题韬忽然想起一事,问道:“家贤二字显得俗气,我给你改个名字不知你意如何?”“请老师赐名吧!”题韬略加深思:“你爱读武小说,崇敬剑客,就叫剑青吧!你本姓刘,刘字已有一把刀,取名剑青,‘剑’字又加一把刀,愿你的棋艺象青锋剑一样犀利!”于是,年方16岁的刘剑青,踌躇满志,持“双刀”参加比赛,初试锋芒,在第一届省棋赛上获亚军。后又在第二届省棋赛上勇守第一名,荣膺“棋状元”称号。

棋会陈毅闻名拉萨

1949年成都解放,贾题韬赴京,回返途中在兰洲羁留两日。兰洲棋风很盛,有棋城之称。在兰园大世界地段发现一招牌上写着:“小棋王摆擂台……。”顿引起贾的兴趣,他买票进门,见一老一少在对弈,青年稳操胜券,洋洋得意,老先生已成败局。贾题韬问身边的棋迷:“那小伙是谁?”棋迷骄傲地说:“小棋王王和生,老者是外地的,连三盘,全被小棋王宰了”。“这么说,还有大棋王、老棋王?”贾题韬好奇地问。棋迷告诉他:“大棋王是魏长林,在小棋王之上,都是老棋王彭书圣的高足,师徒三人走南闯北,总是赢回集体冠军金牌,尤其是魏长林更是青出于蓝,手段十分了得。”“好,我倒要会会”,只见贾走向棋盘说:“别看还有两步,我还让你一步,照样赢你”,“欺人太甚”,王和生一把抓起马,“将”!他将棋子摆在必置红方老帅于死地的位置上,对手旋即摆了一下帅,躲过杀着。几个回合后,反败为胜。“太大意了,重来”。连着三盘,尽管贾让一马,王和生还是失败了。他对贾说“先生棋艺出神入化,魏长林怕也不是你的对的手”,“王和生,你咋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众人回头一看,见是大棋王魏长林,连着劝魏和贾题韬较量,魏长林推说今天不下了,明天来和贾对弈,第二天,贾以二胜一和赢了大棋王。第三天,在老棋王彭书圣家里,师徒三人苦思对策,最后为扳回面子,老棋王叫王和生去请机贾题韬。上午九时,贾来了,老棋王说:“怎么着,贾先生还要来赢我彭书圣”。贾题韬谦和地说:“我来看看老前辈,彭老有兴趣,我陪着玩玩,没兴趣,我了可以来向你取取经。”“和生,你和贾先生下两盘棋给我看看”。两盘下来,贾赢得毫不费力。师傅,“我输了,你来。”王和生摆好棋子说:“和生,你好不懂事,我80多岁了,还叫我去拼命,贾先生赢了也不光彩吗?”彭书圣责怪着。“是的,是的,贾题韬笑着说,彭老年事已高,哪能同当年比。”给足了面子,贾题韬见好就收,立即起身告辞。

一代宗师青史永垂

贾题韬先生天纵英才,造诣多方,于中国象棋贡献巨大。他不但是中国象棋理论家,而且是中国象棋理论的奠基人,堪你棋坛一代宗师。象棋,这朵民族的艺术之花,历史悠久,源源流长。然而几千年来,竟没有象棋理论的著述,诚属憾事。贾题韬尤好棋艺,四十年代,贾君之技,早已嘎嘎独造。入蜀后,教授之余,奋笔疾书。1941年,终于完成了《象棋指归》这部论著,填补了几千年来的历史空白。开拓了象棋理论研究的先河。《象棋指归》遂被视为经典之作,风靡海外,新加坡棋界推崇为“古今象棋十大名著”之一。从四十年代《象棋指归》开创象棋棋评体例后,到八十年代,经题韬先生不懈的努力,棋评已发展成为一种与对局不可分割、自成体系、独具风格格的一门艺术。四十年代,题韬先生在成都《新新新闻》日报上,开辟了《象棋论坛》专栏,以评解全局为主,间或论及残局,逐日发表,时达数载。1986年,蜀蓉棋艺出版社把题韬先生当年发表的棋评,收集整理成书,发行于世。80年代,题韬连续发表了历届“五羊杯”精彩对局评注。他的评注,可与《当湖十局》媲美,古今映辉。题韬先生的棋评,把高超的棋艺与深厚的文学与哲学修养熔为一炉,前无古人。其独具特色,庄谐兼备,妙趣横生。时而纵横跌宕,时而舒卷自如。把棋局的刀兴剑影、风云变幻,刻画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使人如饮醇醪,如醉如迷。位受读者的尊崇和喜爱。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题韬晚年著成了《象棋残局新论》,更从残局之各种“形”入手,进而推之于开局、中局的研究。提出“形”的概念,被棋坛奉为“圭臬”。1995年1月8日,题韬与世长辞了。然他对中国象棋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必将泽披后世,永垂史册!

贾题韬是怎样的人(贾题韬先生生平简介)(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