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螺旋下(知道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下(知道沉默的螺旋)(1)

这个理论说的是: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

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于是,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如果一种言论甚嚣尘上,所有反对这个言论的人都遭到了恶毒的辱骂和各种人身攻击,那么潜在的反对者就倾向于保持沉默,而该言论潜在的支持者则倾向于大肆发声。

于是在旁观者看来,这种言论的支持者越来越多,支持这种言论的观点越来越多,而几乎没有任何反对者,没有任何反对该言论的观点。

于是支持该言论的人发言越来越大胆,而反对该言论的人越来越不敢发言,越来越倾向于沉默。

如此循环,直到该言论在舆论中获得霸主的地位,无人敢惹。

沉默的螺旋下(知道沉默的螺旋)(2)

有个网友说,我是一个不敢转发,只敢看看的胆小鬼。不要真如有网友所说那样,现在在网上,不敢转发、不敢评论、不敢点赞,只敢看看,因为不知道哪一天就被人扒出来,被监管打击,被有关部门盯上...

萨义德(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说:知识分子是精神上的流亡者和边缘人,是真正的业余者,是对权势说真话的人。

不得不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少是被正能量给害死的。他们听不得这些所谓“负面”话,即便事实再残忍,真相再残忍。对不起,你不能说出来,你说出来就是“负面”,没有看到好的一面。只能说好的一面,这才是阳光积极、正能量。完全被这种所谓的正能量把脑子残害的一塌糊涂。

什么是正能量?说真话就是正能量,反思灾难才是正能量,而不是无视真相说点看似积极的话就是正能量,这只是没脑子。

他们不能接受真相,不愿接受真相,他们只愿接受真相很美好、只愿接受一个告诉他们真相很美好的人,以此满足自己内心廉价的快感。谁要是告诉他们真相很惨 忍,他们就会去憎恨他们,而不是去*憎*恨该*憎*恨的人。

沉默的螺旋下(知道沉默的螺旋)(3)

若把这些不同的声音都掐掉,这个社会哪来的纠 错的能力。一个社会没有 纠 错的能力,最终受害只能是大家。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体现在对这些不同声音的包容上,对这些声音连最起码的包容也没有这才是可怕的。谁还没有家人,谁还不怕连累家人,谁还没有顾虑,谁还敢做第一个“吃 螃 蟹”的人?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一件事情,没有异样的声音,本身就是问题,这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听不进异样的声音,一味围堵,是媒*体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所有的质变都是量变达到了一定程度,有些人做的有些事,美其名曰维护大局,实则为了眼前一己私利,而从不考虑长治久安。

敢于站出来说话的人越来越少,他们一样的可悲可怜——他们被监管束缚,被一种力量压制,屈服,低头于现实;更不提那些自誉为有风骨的知识分子了,在这,基本已经没有知识分子,有的只是一群读书人,他们过去是读书人,现在还是读书人,从来就没有进化成为知识分子。

他们既没有知识,也没有逻辑,有的只是和他们没有丝毫关系的“荣誉感自豪感”。他们逆来顺受,从不反抗,不知自由不知公平为何为,甘当犬 儒但却偏偏认为自己有文化,而且要坚持文化自信从来不动摇,对于这样的一个群体,说什么话也没有一点的卵用。前方有诗有田野,这些人的眼睛里却只有上*书*房,也许,他们就是一群喜欢苟且的东西吧!

沉默的螺旋下(知道沉默的螺旋)(4)

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还是误解了鲁迅!这个伟人的思想,至今没有过时。是的,奴才是一种心态,奴隶是一种状态。在沉默的螺旋理论还没有出现之前,鲁迅早就在自己笔下描绘了沉默螺旋众生的生存相,当下,我们可能更需要重读鲁迅。再说的直白一点,跟鲁迅先生借点儿胆儿。

沉默的螺旋下(知道沉默的螺旋)(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