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为什么会有词牌名(古代同一个词牌名)

​前言

前几天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古代同一个词牌名,会有那么多不同的词呢?

题主举例说:如“浣溪沙”,有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纳兰性德的“身向云山那畔行”,有苏轼的“山下兰芽短浸溪”等等。

另外,还问到用同一词牌名填词,诗人们莫非是想来比比谁写的好吗?


其实,这种现象很像唐朝人的乐府诗,例如同为 《行路难》,李白、钱起、贯休等人都用这个乐府古题作诗。

同样一个词牌,当然会有不同的诗人填词,而且有的词体完全一样,有的不一样。

原因并不难解释,词牌本身并不是词的题目,只是一种格式:例如《青玉案· 送别》中,青玉案是词牌,送别是题目;《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词牌是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题目。

至于题主说,诗人用同一词牌名,莫非是想来比比谁写的好?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比较的意思,不过有时候也会有这种可能。

宋词为什么会有词牌名(古代同一个词牌名)(1)

一、向原作致敬的唱和之词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词人填写同一个词牌同一个词体。同词人用同一个词牌创作时,有一种现象要特别注意。

例如北宋的贺铸有一首《青玉案》风靡当时: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所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首词受到宋朝很多文人的推崇,纷纷次韵唱和。

青玉案 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 (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犬、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宋词为什么会有词牌名(古代同一个词牌名)(2)

青玉案 送别(宋·李清照)  

征鞍不见邯郸路。莫便匆匆去,秋风萧条何以度。明窗小酌,暗灯清话,最好留连处。

相逢各自伤迟暮,犹把新诗诵奇句。盐絮家风人所许。如今憔悴,但馀衰泪,一似黄梅雨。

青玉案 用贺方回韵,有所祷而作(宋·李之仪) 

小篷又泛曾行路,这身世、如何去。去了还来知几度。多情山色,有情江水,笑我归无处。

夕阳杳杳还催暮,练净空吟谢郎句。试祷波神应见许,帆开风转,事谐心遂,直到明年雨。

这种次韵填词的方式,不仅同一个词牌、同一个词体,连押韵的字都完全一样。

这是向原作者的致敬。

喜欢填词的朋友,如果看到自己的词被人次韵唱和,会有两种感受。一种是被他人认可的开心,一种是比较高下的心理。

宋词为什么会有词牌名(古代同一个词牌名)(3)

二、比较之心

题主说:诗人用同一词牌名莫非是想来比比谁写的好?

也许有这种可能。特别是次韵的时候,特别容易让读者产生这种心理。

比如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首词就让王国维评价道:

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人间词话》

章质夫的原词如下: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常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秀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沾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南宋的朱弁在《曲洧旧闻》中也评价:

章质夫杨花词,命意用事,潇洒可喜。东坡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吕。徐而视之,声韵谐婉,反觉章词有织绣工夫。

或许苏轼没有这种心思争强斗胜,可以读者却喜欢比较。例如上面举例的贺铸《青玉案》,至少有十几位著名的词人次韵唱和,读者未免会进行比较。

宋词为什么会有词牌名(古代同一个词牌名)(4)

三、同一词牌的不同词体

题主说,古代同一个词牌名,会有那么多不同的词。除了大家按照同一个词谱填词外,还有一种现象:

1、同一词牌,有不同词体

词最早是用来唱的,词人根据曲谱填词,后来曲谱失传,于是明朝人开始根据唐宋人的作品来编写词谱。

不同的作者,填写同一个词牌时,常常出现字数、押韵方式甚至句式结构的不同等等现象。因此我们今天会看到很多词牌有不同的词体。例如生查子五体、浣溪沙五体、更漏子八体等。

和凝的《采桑子》 ,有四十四字:

蝤蛴领上诃梨子,绣带双垂。椒户闲时,竞学摴蒲赌荔枝。丛头鞋子红编细,裙窣金丝。无事颦眉,春思翻教阿母疑。

李清照的《采桑子》有四十八字: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叠句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点滴凄清叠句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

不同的作者,所创作的词作虽然是同一个词牌。但是总有些小小的变化,所以后人制作的词谱也出现多种词体。

宋词为什么会有词牌名(古代同一个词牌名)(5)

四、同一种词体不同词牌

既然说到这里,不妨多说几句。还有一种现象,就是:

同一个词体,不同词牌

例如《欸乃曲》 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熟悉诗词的朋友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周七绝:

千里枫林烟雨深,无朝无暮有猿吟。停桡静听曲中意,好似云山韶濩音。

可是同为七绝的皇甫松这一首,却被命名的《浪淘沙》:

蛮歌豆蔻北人愁,蒲雨杉风野艇秋。 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

孙光宪的《八拍蛮》也是七绝:

孔雀尾拖金线长,怕人飞起入丁香。越女沙头争拾翠,相呼归去背斜阳。

温庭筠的这首七绝,又成了《杨柳枝》:

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阑干半入楼。

这几首七绝虽然今天看起来差别不大(有平起、仄起之别)。不过,当年的曲谱应该是不一样的,很可能唱出来的效果不同。

当然这种现象,和题主提出的“比比谁写的好”就更无关了。

宋词为什么会有词牌名(古代同一个词牌名)(6)

结束语

填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词牌。同一个词牌下,其内容可能千差万别。就和唐人用乐府古题作诗一样,词牌仅仅使用一个形式而已。

至于是不是有比较之心,就要看作者填词时具体的情况了。诗人雅集一起作诗填词,当然有比赛的意思。除此以外,未必有比较之意。

@老街味道

诗词创作|白居易忆江南只有27个字,却用了这么多修辞手法

诗词小白学习填词|10分钟了解这些小知识,就算入门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