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东营市(东营微文化北京旅游)

最美东营市(东营微文化北京旅游)(1)

好容易把手头上的工作处理完,终于有了一点空闲时间,想把北京旅游的感受写下来。提起笔的时候,才感觉混沌至极,因为到北京的时候,整个人四天内都在转向中,东西南北不分,看什么景物都有些别样的感觉。想上次去北京的时候已经是十年前了,凌晨冲进北京,摸黑从北京回来,一路不见任何风景,在北京城里也没有转向。这次坐上大巴的时候,我故意睁大眼睛望着窗外,整个五个小时的行程,一直清醒地看着方向,一不小心,还是让北京的立交桥把我弄了个晕头转向。

一路上,总在思索怎么会又一次踏上旅程,往日那些旅游带来的不快乐已然忘却脑后,看着孩子欢呼雀跃的样子,才把那些忧伤和烦闷放到一边,任由大巴车带着我们在北京城里游弋。平日里,关于京城的故事听说得很多很多,所以每到一处,我都想细细地了解北京,从景点中去透视北京的过往。可是,往往被拍照、拥挤得没有了心情,刚刚听得入了迷,却又被拥挤的人群带着向前走去,听到的故事都是残缺不全的,看到景物是人头攒动,一晃而过的。好在导游一直不停地在讲解,当中穿插一些历史故事和一些奇闻轶事,吸引着一群人一直跟随着她的脚步,趋之若鹜,可能还有害怕走失的原因吧。

四天的行程,现在回想起来有些混乱,游览的次序已经被打断,那些景点,十年前曾经见过,只不过这次比先前看得更详细了些,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景点,也许是受了导游关于北京现代故事讲解的影响,越到后来越觉得兴趣淡然,反而是在旅途中的人和事令我别有感触。

我的邻座

因为大巴座位设置的原因,本来打算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却被迫离开妻儿跟一个陌生人成为邻座。稍有弯曲的头发,略带婴儿肥的脸,小小的眼睛,带着眼镜,有点教师或者医生的样子,很是斯文。然而腰上却缠了一个大大的腰包,宛如一个市井摆摊叫卖的摊贩。大家都是听从导游和司机的指挥,在上车的时候,将行李放进大巴的行李箱内,车上只留下一点吃的东西和水。而他视若不见,将大包小包全部带上了车,而他总是紧紧抱着一个大旅行包,将包放在大腿之间,本来很窄的双人座位,显得更加拥挤,无奈之下,我只好把座位把手提起,将双腿斜放在过道里,以便有更多的空间留给他。初次见面,想到会在四天内都在一起游玩,我友好地向他点头微笑,得到的却是漠然。漫长的旅程中,他不时地从包里拿出吃的喝的,小心地伺候着他的妻儿,这一点让我很受感动。我尽量蜷缩自己的身体,来满足他的活动空间,他时而双手搭在前面座椅靠背上跟妻儿说笑,时而依靠后背打瞌睡,有些臃肿的身体始终占据着我的半个座位。我为他对妻儿的善良而原谅着他。一路下来,腰酸背痛。

两天下来,我以为我们之间很熟悉了,至少来自同一个地方,试图跟他交流,却总是有了上句没了下句,丝毫看不出我们都来自一个地方,好像是陌生人,眼里流露出的都是陌生和防御。甚至在睡着后突然惊醒,慌乱去摸自己的大腰包,警惕地向周围扫视。我逐渐感到跟这种人在一起是一种羞辱。喜欢跟团旅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可以放心的游玩,没有别的累赘,不必劳心费神去寻找路线、景点,更不必防备行李安全。看他如此胆战心惊、如履薄冰,顿生厌恶。于是我不再委屈自己,尽量把身体放进自己应该的座位,屈膝伸腿,确实舒服,即使再有身体接触,我也不会退让,让他感觉到他的舒服,是我曾经一味的迁就。

终于到了晚饭的时候,早就听说旅游团的餐饭是不好吃,但我没有想到会是这样,清水煮白萝卜、煮土豆、淀粉汤抓把不知名的切碎的菜叶放进去,稍作搅合就是汤菜。不过,第一天的餐桌上豁然出现了炸鱼,仔细一看,仅仅是鱼头而已,不见得一丁点儿鱼肉。熙熙攘攘排队就餐的人,容不得我们有半点犹豫,吃到肚子就是饭,权当忆苦思甜。邻座的孩子因为没吃过这样的饭,委屈地哭了。此时的邻座,却瞪着眼睛,盯着桌子上的每个菜盘,时而站起来去扒拉远处的菜盘,时而将别人眼前的菜盘子挪到自己跟前,眼睛里没有别人,更没有谦让,完全是在争抢,毫不顾及桌上其他人厌恶的眼神,边吃边骂。面对满桌的狼藉和仅有的残汤剩饭,我就着矿泉水吃下了我在北京的第一顿团队餐——两碗米饭。回首,饭桌上只有那盘鱼头依然守护。

随后的几天里,我一直在观察这个邻座,内心受到了最大的煎熬,在他身上我只能学习他对待妻儿的那份真情,其他的一无是处。难道就这么结束旅程?回程的路上,或许是真的累了,看到他试图想把靠背放倒一些,以便躺下来更舒服一些,刚想往下放,却受到后座小美女和小帅哥的强烈反对,他居然横眉立目,跟孩子对峙,质问为什么不能放,小美女几句话让他无言以对,放弃将靠背放下的意愿,嘴里发泄着不满,无奈地坐下。此时的我,心里却是美滋滋的,这或许他应该受到的教育,但愿这次能给他在思想里留下点什么。

登上长城

拥有现代气息的科技博览馆,回归原生态的自然博物馆,还有人潮如海,庄重典雅的故宫博物院、天安门广场,似乎给我的印象都不深刻,第一天的旅程下来心情沮丧,身体劳累,好在我们住宿的宾馆条件很不错,洗尽一天的疲乏,还可以安心地睡着,这是值得欣慰的一点。等到爬长城的那天,天气突然由前几日的烈日如火,变得秋高气爽,凉爽的风吹过来,顿时来了精神。

妻子因为鞋的缘故,脚底磨起了水泡,没有攀登长城。我跟儿子在导游的指引下,选择了相对人少的一段长城去攀登,儿子兴奋地冲在前面,想跟我一决高下。因为人太多,地势时高时低,我不得不将儿子牵在手中,一面嘱托注意安全,一面教他调整气息,慢慢攀登。好动的天性,总是挣脱我的束缚,早早地跑到前面去了。就这样,沿着长城边上的铁制护栏,慢慢地攀爬到了第一个烽火台上。回首望去的时候,凉爽的山风从厚重的青色城墙间吹过来,天格外高远,似曾相识的景色,今天发觉特别亲切,禁不住拿起相机来了个一通拍。俯视长城上依然蚁行而上的人们,兴致大发,一鼓作气,冲向了下一个更高的烽火台,渐渐感觉气力有些不支,儿子虽然惊叫着,却一刻也不肯停下攀登的脚步,当我手扶栏杆大喘粗气的时候,不经意间的囧样被儿子拍了下来。最为险要的地方,是最高的那个烽火台,石阶几乎成九十度上下。在我几近丧失信心爬上最顶端的时候,儿子依然信心十足,催促着前进。我当然希望他能够登上最高点,即使没有我的陪护。看到他毫不退缩的神色,心里安慰了很多。也许是回首看到了身后孜孜不倦爬行而上的人们,他在为自己的成功前行而兴奋。或许是这一回首,是这点滴的成功,成为他不断前行的动力。所以,就是拼到无力,也会陪他走到最后一程。

终于到了最高的烽火台,兴奋的儿子在烽火台上,不断让我给他拍照留念,站在烽火台的各个角度去俯瞰周围的景色,去看山下依然前行的人群。滞留许久,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不得不返回。在儿子不断的惊呼中,我们亦步亦趋,蜿蜒曲折,终于看到了,山底树下等候的妻子。孩子兴奋地跟妈妈说着过程的惊险和趣事,人群间,我顺势拍下母子交谈笑意的照片,难得温馨,不可多得。当然,我也希望这次短暂的长城之行,孩子能够领会到些许意义。

写到此处,那四天的旅游记忆才一点点地被回忆起来。原有的旅游行程被打乱,清华、北大没有亲身感受,是个遗憾。但总体上来说,行程还算圆满,快乐盖过烦恼。有人说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算事,的确如此,旅游过程中购物那些事儿都是小事。人性的晦暗却是每个人不能释怀的东西,只有用“这个社会本来就是这样”的理由来搪塞自己。心里祈盼下一次旅程会更轻松快乐。

作者简介:门方东,七零后,喜欢用文字记录过往,讲述真情故事,传递社会正能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