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读书书籍(宅家阅读)

宅家读书书籍(宅家阅读)(1)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宅家里超过一个月的人想来一定不少。

在这期间,人们在关注疫情走向,声援抗疫壮举的同时,随着宅家日子的累积,渐渐的,应该有相当多的人,开始检视自己闷家里的生活:尽管有家人相守,有网络贴身,有电视陪伴,可“孤独(单)”、无聊的感觉还是飘然而来。于是很多热心人士开始了“新生活”的尝试,意欲让近乎“封闭”的室内生活有点意思,或是让“沉闷”的日出日落多一点色彩。

有年轻人开始学厨艺。我觉得挺好。以我的观察,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做饭,借此机会尝尝自己做的美食,然后还能延伸到深刻的思想:很多聚餐其实都是可有可无的。

我把这一网络中的新发现告诉一位年轻朋友,同时也以此来回答她的问题:“闷家里真是有些无聊了,您干什么呢?”可没两天人家回答我说,这个活计得爱厨房,否则就太麻烦了,还是简单对付着吃心情好一些。

那就读书吧。

从精神文化方面来说,总对着电视显然也不大像正常的愉悦状态。“看了两天电影,也没几个好看的,人倒是有点烦躁起来。”这段时间有不少收费的TV门户免费,感觉有点烦的哥们儿约我网络上下围棋,说是在相关网站上找不到愿意下“慢棋”的人,平时爱打桥牌的他现在落单在家,而网上总是牌好牌差都坚决坐庄主打的主,弄得自己也这么干,更无聊。

十多年没参与过网上的棋牌活动,围棋水平不佳,桥牌的各类约定早已散落一地的我,劝他“干脆去斗地主。”玩儿了,说是没意思。

为什么不读书呢?

我习惯了宅家的时光,觉得一边悠哉悠哉地读书、一边将蜗居当庭院闲晃不错。他决定试一试。

实事求是地说,倘若平常日子里东跑西颠地忙碌,隔三差五地豪饮、摇滚卡拉,可能有暂时忘掉“孤独”的时刻,又或者还有宣泄后轻松的夜晚,但当我们安静下来,当我们独坐发愣的时候,会不会感觉到如影随形的孤独在眼前转悠呢?

我会!正因为如此,在凡俗的生活中我才用阅读来消解孤独。虽然从未有读书读出个样子的欲望,但长久以来懒散、闲逸地让书来慰藉心灵的习惯,使得我能够坦然面对孤独:当不得不“独自在家”的日子袭来之时,自己内心感触的,依旧是坦然的平和自如——比如安静地用大半天去反复阅读康德这个家伙写的几页书。

而且,在这个特殊的时段,网上就有众多的阅读书写,更重要的是在此类文字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读书人”不错的精神状态。

事实上,如果您没有习惯木讷地和电视相对,没有修成目光无神的呆滞独坐……那么,阅读才是您生活中最重要的选择。

撇开独立判断的习成,也不说价值观念、思想、知识体系的建构这种形而上的宏远教诲,什么与他人的对话(独自一人之时),用前辈智慧的人生认知来照亮自己的路途,甚至诸如素养、气质的升腾等缺乏形象化影像的叙事,我们也暂且放置一边,就说娱乐,就说孤单时间、无趣日常的时间消磨和意义寻求的理性生活,读书的重要性,甚至是唯一性,无疑是显而易见的。

常态化的生命时光是这样,时下不管您习惯与否都必须宅家的日子更是如此。

书籍包含了人类文明所有的情、理想象,记载了文化体系中所有的愉悦(愤怒)片章,那些悲情、狂喜的情愫,那些愚蠢的固执、虚妄,那些坚韧的探索、发现……以及天人合一的念想,您所有的兴趣、好尚,都可以在书卷中找到,书籍,甚至会给您一束未来之光。

回到前面的故事。找不着棋(牌)友的哥们儿把心里那点逻辑推理爱好放书里了,让我推荐点相关的书,就是《漫长的告别》那种。我很少读推理小说,原因是比较起不喜欢“剧透”的读者来说,我觉得知道结果再回过来看作者演绎也很好。“您真的应该读读这类书。”他建议。

不爱厨房的朋友也不在乎“剧透”,可这两天正着迷于《庆余年》,电视剧第一季没讲完的后续故事,她正在文字里发现。“您还别说,情节特吸引人,都放不下。”

“心情还烦闷不?”我问。

“哈,这几天尽想着范闲怎么着了,忘记了烦闷的事儿。”

范闲是《庆余年》的主角。

(来源:工人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