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作文预测题目及范文(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21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著书法家汤临初《书指》云:“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这句话阐述了学书的过程,体现了他对中国书法艺术中“生”与“熟”的思考。

汤临初对书法艺术的阐述既在艺术领域给我们带来启发,也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给我们以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汤临初《书指》中的这句话阐述了学书的过程,体现了他对中国书法艺术中“生”与“熟”的思考。

“书必先生而后熟",“生”是生疏、生硬,“熟”是熟练、精熟,由生到熟,是刻苦修练的结果,强调的是在书法技艺上所下 的功夫。用笔只有达到娴熟的程度,技巧了然于心,才能得心应手,意到笔随。“亦必先熟而后生”,止于精熟,用笔流走于 习惯,看似自如流畅,却缺少变化,显得庸常;注重雕琢,流于技术,囿于成法,看似精巧,却缺少神韵,落于俗套。因此不能 停留在“熟”的阶段,而应由熟到生。这里的“生"是别开生面,推陈出新;也是大巧若拙,是生涩率真的意趣,洗净雕饰后的 自然本真。“生”的背后隐藏的是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透射出的是高妙的创造力和艺术境界。从“生”到“熟”是基础,是继 承;从“熟”到“生”是突破,是创新。

这句话启示我们为人做事既要勤学不怠,脚踏实地,反复实践,技成于熟,业成于精。又要摆脱束缚桎梏,发挥自己的 创造性,另辟蹊径,取得突破。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一次,陶行知演讲前拿出一只大公鸡,按住它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随后,陶先生松开手,把鸡放在地上,自己后退几步,公鸡就开始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把知识硬灌给学生,是没有效果的。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肯定会有效果!”

材料二:

在2021年央视春晚相声节目《如此家长》中,爸爸为了不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给他报了语文、数学、英语补习课程,并将画画、书法、钢琴、舞蹈等才艺作为必修课,还别出心裁地要求孩子学爬旗杆、耍飞叉、打弹弓、捏面人、吞铁球、嚼灯泡等所谓“绝技”。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立意:

1.好的教育要充分发挥能动性。

2.硬性灌输难收效,泯灭天性不可取。

3.选对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

2023高考作文预测题目及范文(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1)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秸杆打成圆捆和方捆都可以,区别是圆捆便于滚动,但不好堆积;方捆便于堆积,但不好滚动。

屈原有诗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意思是: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哪能彼此相安?

又有人说: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材料第一段强调方与圆各有其优缺点,因此要客观辩证地看待二者;不可一味褒扬或批判。材料第二段强调方与圆的不相合,可延伸为在道德品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的立场上只能方,不能圆,二者不能相容。材料第三段强调做人处世要“外圆内方”,把内在的“方”与外在的“圆”完美结合,以达到既坚持原则又与人为善的目标。“方与圆”貌似对立,实则辩证统一。写作时可先思考各自的优缺点。如“方”,可想到人品的方正,不同于流俗的君子风范,但“方”也可能是不知变通、格格不入;“圆”,意味着圆熟、机变、灵活,但也可能演变为没有原则,老奸巨猾。然后思考如何在“方”与“圆”中达到一种平衡,那就是“外圆内方”,既有原则,又能灵活变通;还可以分析何时必须“方”,何时应当“圆”。最后强调把握好“度”,对于不良现象,就要坚持原则,格格不入;“圆”更要适度,不能触碰底线。

【立意参考】

①“方”的境界与“圆”的智慧。

②为人处世应外圆内方。

③方圆之间,智慧人生。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明代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哲学家王阳明曾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意思是带兵打仗,剿灭山贼容易,但心中贼却时刻占据我们的心灵,与我们不停地争斗,难以破除。王阳明又说:“坐中静,破焦虑之贼;舍中得,破欲望之贼;事上练,破犹豫之贼。三贼皆破,则万事可成。”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你带来哪些启示?请结合自身发展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王阳明用兵“诡异”“独断”,素有“狡诈专兵”的美誉。他曾亲自领兵讨伐山贼,并在这过程中悟出山贼易破,心贼难破的道理。山贼可以依靠武力和智力剿灭,但心贼却是我们痛苦的根源。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物欲横流的年代,各种各样的事情不免会使我们产生种种焦虑,不能心神凝聚,进而消耗掉我们自身的能量,这就是焦虑之贼。这样的年代又激发了我们太多的欲望,人们开始不断地追逐,深陷名利场中患得患失,得到了就欢喜,失去了就悲伤,这就是欲望之贼。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做事情总是犹豫不决,静止的时候总是感觉“天人合一”,但是一遇到事情就手足无措,犹豫不决,失去最佳机遇,这就是犹豫之贼。那么,如何破除心中“三贼”,王阳明告诉我们三条途径:“坐中静”,即静坐可明心见性,获得心神宁静;“舍中得”,即不断修行,减少欲望,少一分欲望即可多得一分天理,我们反而可能会离目标更近;“事上练”,即多磨练心性,提高抓住机遇的决断能力。生活中很多人在破除心贼的过程中,都是向外寻求力量,殊不知只有破除自己心中的“三贼”,才能真正获取力量,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理解了材料的意思,写作时就可以按照如下思路进行论述:1.我们年轻人追求理想易被“贼”同化,易焦虑、精致利己(在意得失),犹豫延宕;2.我们中优秀的年轻人在追求理想时做时间的朋友,不做焦虑、欲望、犹豫的奴隶;3.追求理想,需破心中“三贼”,这绝不是一句口号空话,王阳明早就警示我们“知易行难”,知道与做到的鸿沟需要我们勇敢跨越,破三贼,知行合一。

立意;

1.人生若想成大事,必要破除心中“三贼”。

2.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感到痛苦时,不妨从内心获取真正的力量。

3.专注、洒脱、决断是获取成功的三大法宝。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班训,体现了一个班的精神追求、学习风尚与文化内涵。拟定或选择班训,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刚升入高三的时候,高三(1)班举行了一个“推举班训”的活动,面对以下三组呼声较高的候选班训,你认为哪一组最好?

候选校训:

第一组:竞争拼搏超越

第二组:向善笃学强身

第三组:律己乐群为公

请以“前行的航标”为副标题写一篇班会发言稿,推荐其中一组班训体现出你的思考与权衡。

要求:选好角度,观点明确,论证合理;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能透露个人信息。

【文题解析】: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背景内容要求为高三(1)班选择一组班训。材料主要内容是为所选择的班训陈述理由。班训有三组话题组合。第一组:竞争拼搏超越--“竞争”“拼搏”是过程,“超越”是果。主题:只有积极竞争努力拼搏,才能超越对方。第二组:向善笃学强身--“向善”是新青年立德的要求,“笃学”“强身”是成才之必需。主题:新青年向善以修德,强身笃学以求知,才能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或: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第三组:律己乐群为公--可以理解为这三个话题是并列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前两个话题是条件,后一个话题是结果。主题:①新青年要做到律己、乐群、为公,方能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或: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②新青年只有律己、乐群才能坦荡如砥,一心为公。作文要求以“前行的航标”为副标题。“航标”是关键词,意思是航行的标志,具有指导方向的作用。用“航标”来说班训,是为了突出班训的重要性。主副标题合起来就是:围绕你看好这则班训的理由,论证这则班训的航标性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