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难点(三上数学万以内加减法)

(bluehouse456 全文整理)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解决问题的第二课时,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难点?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难点(三上数学万以内加减法)

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难点

(bluehouse456 全文整理)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解决问题的第二课时。

请同学们准备好学习用品。

我们开始今天的数学课吧。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

你学会了什么?

在生活中,我们用计算解决问题时,有时需要估算,有时需要精确计算。

我知道了,比如在我们买东西时带钱的问题要多大?

估的时候要考虑实际情况,有时往大估,有时往小估。

同学们都掌握的不错。

今天我们一起做些练习,上一节解决问题的练习课。

请你默读题目。

想一想,知道了什么?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知道了,已经用了337厘米,还需要286厘米,还知道要准备600厘米彩带。

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够不够,第二问是如果不够,还差多少厘米?

你们能解决吗?

我们来看看学习任务。

一。

独立思考。

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二和身边的人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开始吧。

这道题有两个问题。

谁能说说这两个问题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为什么?

我是这样解决的。

想问,我都是精确计算的。

一问,把已经用的和还需要的两部分合起来,发现超过了600厘米。

所以,不够。

第二问求的是还差多少厘米是一个准确结果,不能多,也不能少。

大家同意吗?

真是这样?

这两个问题,精确计算都能解决。

我觉得第一问估算就行了,题目只是问准备600厘米够不够,没有问彩带到底多长,我觉得估计一下就行了。

我发现不少同学第一问也是用估算解决的。

我们来看看这三个同学的。

你有什么发现吗?

我发现小伟是往大姑的,我和芳芳都是王小姑的。

他们的答案不一样。

我们先来看看往大估的。

说说你怎么想的?

我想这是准备彩带的问题,所以应该多准备一些,我就往大估了,337估成三百四十二百八十六估成290。

340加290等于630厘米630大于600准备600厘米不够。

你的想法挺有道理的,就是要多准备些彩蛋。但是从这道题的数据看,数已经挺大的了,它都往大估了,没办法判断是时机不够,还是因为往大估了才不够。所以我就想,如果往小估都不够,那肯定是不够了。

我是把337估成了三百三十二百八十六估成了280。

330加280等于610厘米610大于600,所以准备600厘米彩带不够。

我也是往小估的,结论和它不一样,我是把337估成三百二百八十六估成了二百八十三百加280等于五百八十五百八十小于600,所以准备600厘米彩带够了。

怎么回事啊?

都往小估了,为什么结论不一样?

一个是不够,一个是够呢?

我同意芳芳的应该是不够的,因为一个是把337估成331个估成了300,估成300和337差距比较大,330离337更近,这样误差小。

虽然337看成整百数是300,但是误差大了,和600比较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错误的结果,没办法判断是实际就够,还是因为往小估了才够。

所以,慧慧的不对。

我明白了,我估的整百数和原来的数比误差比较大。

这道题还是估几百几十的数更合适。

所以,我的方法不合理。

是这样的,估算时我们不仅要了解问题的情境。

还要分析数据的特点。

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还有同学是这样想的。

你看懂了吗?

可能有同学没看懂。

我们请小东给我们讲讲吧。

我画了个图,大家看你这个长方形条作为600厘米。

这是600减337,右边是剩下的。

下边还是这个600厘米。

我把337估成330,减的越少,是不是剩的越多了?

但剩的多了,还比286小,当然不够了。

你们听明白了吗?

看来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

第二问,怎么列式,谁来说说?

337加286等于623厘米623减600等于23厘米。

还差23厘米。

你们掌握的不错,我们继续解决下面的问题吧。

一起去货运站看看。

先来读读题。

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我知道所有的货物都要运走,还知道了现重四百五十千克。

现重是什么意思?

你理解吗?

就是不能超过四百五十千克,小于或等于450都可以。

还有问题吗?

我想问问,一次试运几项货物呢?

几箱都行,只要一起运的不超过四百五十千克就行。

我们明白了题目的意思。

快把你的方案写一写吧。

谁来说说?

运几次能把货物全部运完?

我一共用了三次。

我和你不一样,我晕了两次。

我也运了两次。

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想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我发现他们都是估算解决的,而且都往大估了。

真是这样?

为什么呢?能和大家说说吗?

根据题目意思,只要每次运的货不超四百五十千克就行了。

不需要知道每次运的到底有多重,所以可以用估算解决。

我想说,运货如果每次多运些,还不超四百五十千克。

那就一定可以一起运。

所以可以都往大估。

看了他们的想法,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他们都把货物全部运走了,但运的次数不一样。

怎么结论不一样呢?

我们先来听听小伟的想法。

刚才说了,只要不超过四百五十千克就行,所以我就估计了一下。

把这些货物都往大估,如果都不超过四百五十千克,那就没问题了。

这样一共运了三次。

慧慧和小东都是运两次,把货物全部运完的。

我们再一起看看,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我觉得我们运两次的更好,运的次数越少越好。

确实是这样。

看来在运货的过程中,也是有方法的。

不能随便运。

那你们的方法是什么呢?

能给我们说说吗?

我是先把这些货物质量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了,而且都往大估了。

然后从最重的330开始看,和剩下的四个数进行比较。

330和第二重的210合起来超过了450,所以不行再从剩下的里找第三个重的140合起来也超了450,再继续找就找到了100和330合起来小于450了就可以了。

所以三百二十六千克和九十三千克的货物一起运一次,剩下的210加140加70等于420也没有超过450,所以剩下的三箱货物可以一起运一次,这样我运了两次。

我也晕了两次。

我是先找到最重的三百三十千克,它和450有点距离。

先放一边。

再看剩下的210和140。

和100合起来是450。

正好符合要求。

所以二百一十一百三十六和九十三千克。

这三箱货可以一起运走。

再看还剩下的70,就和330的货物一起运。

一定不超450。

这样就一共运了两次。

他们的想法,你们听明白了吗?

同学们,你们真棒。

我们在解决这样问题时。

可以有序的思考。

也可以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搭配。

看来你们的本领越来越大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境和数据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估算的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往大估还是往小估合适。

当数据多了的时候,有序思考是很好的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

屏幕前的你,把自己的收获也和身边的人分享一下吧。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万以内加减法二这一单元的解决问题第二课时。

上了一节解决问题的练习课。

具体内容在数学书第46页。

今天的课后练习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复习整理这一单元。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