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条例学习笔记怎么写(公文用典35行业篇)

管理条例学习笔记怎么写(公文用典35行业篇)(1)

公文用典的“行业篇”:顺应所在部门领域的行业环境,切入中观场景,以典说“事”,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推动工作,达成目标和任务。包括工作推动、组织管理、精神状态、改革创新、廉洁自律等方面。

05. 兵之所以战者,气也;气之所以胜者,鼓也

【范文】

疫情防控牵涉方方面面、条条块块,是一项系统工程、长久工程。“兵之所以战者气也,气之所以胜者鼓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个敌人,需要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上下同欲、齐心协力,一鼓作气、坚持到底,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选自2022年8月18日南方日报署名文章《坚持就是胜利 曙光就在前方》)

管理条例学习笔记怎么写(公文用典35行业篇)(2)

【典故出处】

语出明朝刘基《百战奇略·气战》,“夫将之所以战者,兵也;兵之所以战者,气也;气之所以盛者,鼓也。能作士卒之气,则不可太频,太频则气易衰;不可太远,太远则力易竭。”

句中典故的意思是,士兵能够奋勇战斗,是因为拥有高昂的士气;士气能够旺盛不衰,是因为击鼓激励的鼓动。

【典故解读】

刘基字伯温,为明朝开国元勋,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他的《百战奇略》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兵书之一。

《百战奇略》集中体现了刘基的军事思想,明确反对好战,认为只有万不得已时方可用兵,如果征战不休,最终会自取灭亡。

《气战篇》阐述了军队的士气在对敌作战中的重要性,以及激发士气时应该掌握的方法。文中认为,将领指挥对敌,依靠的是士兵;士兵奋勇战斗,依靠的是士气;士气旺盛不衰,依靠的是击鼓激励。但是,鼓动士气不可过于频繁,过频则士气容易衰竭;也不可太远,太远则体力容易枯竭。

管理条例学习笔记怎么写(公文用典35行业篇)(3)

【场景应用】

公文写作中,“兵之所以战者,气也;气之所以胜者,鼓也”这句典故,常用来体现团队激励的重要性,一个受到充分激励的团队,能够全力以赴,以极大的热忱和勇气投入到事业中,克敌制胜。

【范文赏析】

这篇范文写于湛江“08·04”疫情防控,文中引用“兵之所以战者气也,气之所以胜者鼓也”这句典故,在于引导和号召各方力量上下同欲、齐心协力,一鼓作气、坚持到底,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管理条例学习笔记怎么写(公文用典35行业篇)(4)

06. 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范文】

现代战争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作战节奏加快,战场上的不确定性、突然性、危险性和残酷性急剧上升。“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面对稍纵即逝的战机和无处不在的风险,指挥员只有善于把握战机、敢于承担风险,才能稳操胜券。相反,如果因为怕担责任而犹豫不决,面对复杂情况无所适从,就容易与胜利失之交臂。(选自2022年6月21日解放军报署名文章《指挥打仗要敢于合理冒险》)

管理条例学习笔记怎么写(公文用典35行业篇)(5)

【典故出处】

语出战国吴起《吴子·治兵》,“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句中典故的意思是,用兵最大的危害,是拿不定主意,给三军带来灾难的,是多疑不决。

【典故解读】

战国时期的吴起是继孙武之后,又一位既善于用兵同时又具有高深军事理论的军事家,他的《吴子》一书与《孙子》齐名,并称为“孙吴兵法”,为历代兵家重视。

在《治兵》篇中,吴起认为,两兵相接的战场,尸横遍野,如果抱着必死的决心,或许会有生路;如果存有求生的侥幸,可能就难免一死。善于带兵的人,犹如坐在漏水的船中,伏卧在燃烧的房屋下面,这个时候即使是智者也来不及出谋划策,勇者也来不及振奋军威,只能当机立断,果敢行动,奋起迎敌。

吴起这段话表达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带兵作战者如果不能抓住战机,果断行动,势必会贻误战机,陷入被动。

管理条例学习笔记怎么写(公文用典35行业篇)(6)

【场景应用】

公文写作中,“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这句典故,常用来阐明在组织管理中,无论做什么事,坚决和果敢十分重要,战机、商机和时机常常会在多疑不决中消失。

【范文赏析】

这篇范文讲的是指挥打仗,指出许多胜利的背后,都离不开指挥员合理的冒险精神和高人一筹的指挥艺术。文中引用“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这句典故,强调面对稍纵即逝的战机和无处不在的风险,指挥员如果不能把握战机、不敢承担风险,那么,在组织指挥中就会无所适从,与胜利失之交臂。

管理条例学习笔记怎么写(公文用典35行业篇)(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