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经典客家菜(广东攻略第三十七篇)

100个经典客家菜(广东攻略第三十七篇)(1)

客家菜如同客家语一样古老,是中华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行广东的深圳、惠州、河源、梅州、韶关,江西的赣州,福建的龙岩、汀州,广西的贺州、玉林,台湾新竹县、苗栗县等地。客家菜分布范围主要包括赣江、 汀江、梅江、东江和北江流域的赣南、闽西、粤东、粤北和珠江口东岸的客家大本营,还有遍布于湘滇陕黔浙琼等省的散点客家居住地。

客家菜肴风味的形成跟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客家菜保留着中原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传统的客家招牌菜是盐焗鸡、客家酿豆腐、客家盆菜、猪肚鸡、酿苦瓜、梅菜扣肉、三杯鸭、三及第汤、腌面、艾粄、萝卜粄、碗粄、白斩河田鸡、兜汤、汀州泡猪腰、仙人冻、麒麟脱胎、盆菜、四星望月、芋子包、芋子饺等与潮州菜比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咸、熟”,在粤菜或闽菜系中独树一帜。

客家菜就地域来分,又有梅州流派、东江流派(惠州、河源、深圳等东江客家地区)、北江流派(韶关、清远为主的北江客家地区)、闽西流派(长汀、龙岩等福建客家地区)、赣南流派(赣州等江西客家地区)。

其中在广东的客家菜就有梅州流派。东江流派、北江流派,这些流派因水土不同而形成,但一脉相传。

客家菜以其独有的风味在中华美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广东菜的三大流派中,客家菜可谓是最原始的广东“土”菜,就地理条件和物产而言,用以入馔的副食品都是家养禽畜和山间野味,海产品较少。客菜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的说法,因此,早已形成的菜肴特色乃得以保留和延续,此外,还与东江封闭的交通环境有关,粤东属山区,交通不便而少受外界影响,从而使客家菜在较长的时间里自我成型,自我演变而自成一家。

客家菜的基本特色是,用料以肉类为主,水产品较少;突出主料,原汁原味,讲求酥软香浓;注重火功,以炖、烤、煲、酿见长,尤以砂锅菜闻名;造型古朴,乡土风貌明显。现今保留于农家或饭店酒家的客家烹饪技艺,仍有许多奇妙的手工作法。

客家饮食的特色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素、野、粗、杂的传统吃法。客家对吃素有两种理解,一是不吃荤,二是没油吃。不吃荤的“荤”指肉类或动物油,没油吃的“油”兼指植物油和动物油。客家人吃素少数属于主动行为,多数属于被动行为,即艰苦的生活条件逼得你想吃素也吃不成,不想吃素也得吃。过去,除了过年过节或有宾客临门,客家人是很少买肉或宰家禽家畜的,只有家中杀了猪或农事繁重季节到墟上买点肉,才能打打牙祭开开荤。杀猪,一年之中不过一二回,到墟上买肉,一月之中也不过一二回或三四回,而且斤两也极有限。

先秦以来,中国人民便有“吃野”的文化传统。这里所说的“野”,主要指野菜、野果、野味。从《诗经》开始中国古代典籍中便一直有关于吃野的记载,这说明吃野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新鲜、无污染,这正是营养学家所提倡的。据说,中国野菜有300多种,不仅具有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而且营养成分高于常见蔬菜。野果的品种和营养成分也很丰富,如沙棘果的维生素C含量比常见水果高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它含有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长期食用可益寿延年。至于野味则更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客家居域多为南方的山区和林区,野菜、野果、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野味,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中游的,都有,可说是“水、陆、空三军”齐备。这些,都为客家人“吃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唯昆虫类食品资源如蚂蚁等,至今尚未在客家地区得到开发利用。

客家人向有吃粗和吃杂的文化传统。以粮食而言,稻米是主食,其它包括番薯和芋都归为杂粮之属。高粱粟、狗尾粟、拳头粟、包粟(即玉米)、荞麦、谷麦(即大麦,又称毛麦)等,是薯、芋之外杂粮之主要者。稻米的制作甚粗糙。过去没有电,没有碾米机,脱壳加工仅赖砻、碓,欲成精米,颇费时力,因此吃糙米的现象十分普遍。还有一种米叫熟米,是将稻谷煮熟晒干后再砻再破的米,这种米的表皮毫无磨损,是最典型的糙米。唯其如此,它保留了稻米的几乎全部的营养成分。

下面就介绍几味客家经典菜式!

一、盐焗鸡

100个经典客家菜(广东攻略第三十七篇)(2)

盐焗鸡是一道特色传统客家菜,也是广东本地客家招牌菜式之一,流行于广东梅州、深圳、惠州、河源等地,现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经典菜式,原材料是鸡、盐和盐焗粉等,口味咸。

盐焗鸡的由来众多,其中以梅州长乐(今五华)商贩盐腌肥鸡为甚:相传从前梅州长乐(今五华)有一个商人,为人谦恭诚实,游走于岭南各地,以贩卖日杂食品为生。梅州长乐(今五华)商人信誉好,交游广,结交了不少以诚相待的朋友。这一年年关,梅州长乐(今五华)商人完成一次货物贩运,还采购了一批当地特产准备回家。当地朋友情重,特地以一肥鸡相送。

此鸡名曰“三黄嫩鸡”,乃当地特产,十分难得。梅州长乐(今五华)商人便欲带回家给妻儿尝尝,但梅州长乐(今五华)路途遥远,活鸡不易携带,于是他便将鸡宰杀制成白切鸡,用盐包封在包袱里。行至半途,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梅州长乐商人决定就地露宿一宵。安顿之余,眼看天色渐暗,肚子饿了起来,吃干粮又不解馋,梅州长乐商人便从盐包里掏出白切鸡,与随从烤着吃。

出乎意料地,大家发现这样弄出来的鸡肉味道非常好,齐声赞叹。长乐商人心细,留了几块,带回家给妻儿品尝。妻子是厨艺高超,尝试后亲自依法泡制,“盐焗鸡”诞生了。

二、客家酿豆腐

100个经典客家菜(广东攻略第三十七篇)(3)

客家酿豆腐也称为肉末酿豆腐、东江酿豆腐,是客家名菜之一,据说与北方的饺子有关。通常将油炸豆腐或白豆腐切成小块,在每小块豆腐中央挖一个小洞,用香菇、碎肉、葱蒜等佐料填补进去,然后用砂锅小火长时间煮,食时再配味精、胡椒等调料即可。

“客家酿豆腐”之所以独具特色,与它严格的制作工艺分不开。“酿”是一个客家话动词,表示“植入馅料”的意思,“酿豆腐”即“有肉馅的豆腐”之意。客家酿豆腐味道鲜美,在白嫩的豆腐中酿入肉馅渊鱼肉、虾米等,增加了口感,更有嚼头。

三、猪肚鸡

100个经典客家菜(广东攻略第三十七篇)(4)

猪肚包鸡,是一道广东省传统的地方名菜,属于客家菜系,又名猪肚煲鸡、凤凰投胎,流行于广东的深圳、惠州、河源、梅州等粤东一带,是广东客家地区酒席必备的餐前用汤,汤里浓中带清,有浓郁的药材味和胡椒香气。

相传在清朝,宜妃刚生完太子,因为宜妃有胃病,产后身体虚弱,乾隆吩咐御膳房炖补品给宜妃吃,可是她吃什么都没有胃口,凤体日渐消瘦。宫里的太医想尽办法做种种名贵补品给宜妃吃,还是无济于事。乾隆召集太医和御膳房,把旨意传下去,无论用何办法,都要医治宜妃的病。御膳房想到“药补不如食补”的方法,于是把民间传统坐月子吃鸡汤的做法加以改良,把鸡放进猪肚里加上名贵药材炖汤,宜妃吃后果然胃口大开,经过一段时间饮食调理,宜妃的胃病已痊愈而且肤色也红润有光泽,美艳动人。这道菜不仅去病强体,也有养生保健之功效,从此乾隆把这道菜叫做“凤凰投胎”,就是现在的猪肚鸡火锅,便从此在民间广为流传。

四、酿苦瓜

100个经典客家菜(广东攻略第三十七篇)(5)

酿苦瓜是一道传统名肴,属于客家菜。做法是将猪肉剁碎,加入糯米,香菇和适当调料做成猪肉馅,苦瓜洗净,切成段,去囊,塞入调好的肉馅,下油锅煎片刻后转砂锅加水小火慢炖,

酿苦瓜与酿豆腐、酿茄子、被称为“煎酿三宝”;炖的酿苦瓜,苦瓜甘而不苦,软软绵绵,馅料香而不腻,馅融入苦瓜的香气后,甘香浓郁。苦瓜身上一粒一粒的果瘤,是判断苦瓜好坏的特征。颗粒愈大愈饱满,表示瓜肉愈厚;颗粒愈小,瓜肉相对较薄。挑选苦瓜时,要选那些表皮看上去青绿有光泽,摸起来光滑,纹理清楚的,新鲜好吃;如果是繁忙的上班一族,可以到超市购买已经调好味的肉沫,既节省时间又方便,而且超市上有很多不同口味的肉沫提供。酿苦瓜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制作馅料。

五、梅菜扣肉

100个经典客家菜(广东攻略第三十七篇)(6)

梅菜扣肉具体起源时间已无可考证。梅菜是客家特产,以鲜梅菜为原料经腌制后再脱盐等工艺制成的产品。梅菜历史悠久,闻名中外,是岭南三大名菜之一,为岭南著名传统特产,历史上作为宫廷食品而被称为“惠州贡菜”。民间用新鲜的梅菜经凉晒、精选、飘盐等多道工序制成,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湿、不热,有增强消化,清热解暑,消滞健胃,降脂降压的功效。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味和功效,以及近千年的传播,铸就了“惠州梅菜”的盛名。有古诗描述称:“苎萝西子十里绿,惠州梅菜一枝花”,而惠州被国务院授予“中国梅菜之乡”的称号。客家人将五花肉加上配料进行制作,再将肉垫在梅菜干上蒸煮,制作了一道色泽油润、香气浓郁的美味佳肴。时过境迁,这种菜肴逐渐名扬四海,就是我们时常品尝到的“梅菜扣肉”

六、客家腌面与三及第汤

100个经典客家菜(广东攻略第三十七篇)(7)

客家腌面是传统的汉族小吃,客家人经过几次大迁移后,把中原部分饮食方式带到南方的结晶,形成了的独特地方美食。许多在外工作的客家人都常怀家乡腌面的味道,即便远在世界各地工作的客籍人,也挡不住因腌面情结勾起的乡情。如今,梅州的腌面不仅是梅州特色小吃,也成为了海外客家人思乡的眷恋。

而搭配腌面的绝配汤品,是三及第汤!三及第汤是一道传统小吃,属于客家菜。在科举取仕时代,状元、榜眼、探花为 殿试头三名,合称三及第。后人用猪肝、瘦肉、猪肚子三种食材比作三及第,三及第汤由此而得名。客家人将三及第配上枸杞叶、咸菜等辅料,再加上几滴酒糟,便做成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三及第汤。一碗三及第,加上一大碗的腌面,这样丰富的早餐是许多梅州客家人的最爱。

七、粄

100个经典客家菜(广东攻略第三十七篇)(8)

客家粄就是客家菜中一款地道的主食(也说是小吃的),是粄类的统称。常见的有老鼠粄、笋粄、草粄、仙人粄等,这些都是客家人最钟爱的食物。什么是粄?粄就是客家菜中一款地道的主食(也说是小吃的),是粄类的统称。常见的有老鼠粄、笋粄、草粄、仙人粄等,这些都是客家人最钟爱的食物。客家粄涵盖的种类很多,有用大米做的,也有用糯米粉做的,还有用木薯粉做,经过不同的加工手法制作出来,品种有200款之多。地道的客家粄,首先选料要精,如优质米细细研磨成浆才能蒸出透明爽滑的米反皮,馅料用时鲜蔬果;然后制作也要精,做米粄用的米浆一定要细磨,一点也不能含糊。

八、八刀汤

100个经典客家菜(广东攻略第三十七篇)(9)

八刀汤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名点,属于粤菜系。紫金县的“八刀汤”,算得上是的客家人对猪的完美演绎。“八刀汤”是对着用黑麦草、番薯叶喂养的紫金蓝塘猪的八个部位,切割一刀,分别包括猪心、猪腰、猪肝、猪粉肠、猪肚、猪肺、猪胰脏、瘦肉等等熬成的汤。切下的猪件精华,在上面洒放少许的盐花、胡椒粉、味精,倒入山泉开水里,加盖,煮十分钟,掀锅盖,见猪件精华绽开如花,盛进葱花垫底的大汤碗即可。在煮灼汤时,绝不准搅动翻转猪件精华,以免破坏猪件的爽脆口感。

九、五指毛桃汤

100个经典客家菜(广东攻略第三十七篇)(10)

用五指毛桃根用来煲鸡、煲猪骨、猪脚等而做成的一种保健汤。把五指毛桃洗干净,放水里泡十五分钟。排骨洗干净过热水。材料放瓦煲里,先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煲两小时,放盐调味即可。五指毛桃,别名佛掌榕、粗叶榕,《广州植物志》广东通称“五爪龙”,又名五爪毛桃、五爪牛奶、土黄芪、南芪等。植物形态,小灌木或小乔木,全株茎果皮叶含乳液,根皮有香气。其成份:含有机酸、氨基酸、三萜、生物碱、香豆精等。《中华药典》记载,五指毛桃味辛甘、性平、微温,其功能:具有益气补虚、行气解郁、壮筋活络、健脾化湿、止咳化痰等功效

十、客家娘酒鸡

100个经典客家菜(广东攻略第三十七篇)(11)

娘酒鸡因具有暖身,驱寒,补血之功效,所以客家人对娘酒鸡颇为钟爱。在客家人中,产妇一般都是用吃娘酒鸡来进补。在冬至时,客家人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会进食娘鸡酒。而且不少客家人在结婚做寿等喜庆的宴席中把娘酒鸡作为一道重要的美味佳肴来奉献给客人们。

十一、东江龙蚬

100个经典客家菜(广东攻略第三十七篇)(12)

东江过去是粤东地区的主要航运河道和交通要道,航船如梭。东江水质清纯,水流平缓,因而盛产河蚬,船工常下河捞蚬,腌后食用,后来东江船工配以青绿蒜薹,发明了清炒河蚬的吃法,成为东江菜系最知名的小鲜。以后惠州厨师新创此新菜。

十二、盘菜

100个经典客家菜(广东攻略第三十七篇)(13)

客家盆菜,一般也称为大盘菜,大盘菜源于客家人传统的"发财大盘菜",顾名思义就是用一个大大的盘子,将食物都放到里面,和在一起,融汇出一种特有滋味。丰富的材料一层层叠进大盘之中,最易吸收肴汁的材料通常放在下面。吃的时候每围一盘,一层一层吃下去,汁液交融,味道馥郁而香浓,令人大有渐入佳景之快。

盆菜作为客家菜的菜式出现由来以久,最初的客家盆菜是客家人在过年过节时,各人带自备的食物相聚一堂,但古代交通不便,相聚时食物已冷却,翻热时把所有食物倒在一个大盆中煮热,就成了盆菜的雏形,现在客家人红白二事,过年庆祝都会在客家围屋内大摆盆菜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