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蒲洛安江浓浓菜籽香 新蒲洛安江浓浓菜籽香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原创稿

洛安江畔,溪水淙淙,山环水绕下,群众生活安宁富足……

遵义市新蒲新区喇叭镇街上的一栋小楼房,楼上生活、楼下开店,生活平静又安逸。

赶集的群众都说,他家菜油隔老远都能闻到浓郁的香味。

“身上脏兮兮的,不太好意思。”听到要采访的消息,苟辉远要求回家换一身衣服,还特意冲了一个澡。初见时,他略显紧张,先端起桌上的茶水轻轻呡了一口,透过氤氲的水气,他将自己的故事徐徐道来。

新蒲洛安江浓浓菜籽香 新蒲洛安江浓浓菜籽香(1)

苟辉远和妻子正在榨菜油。

苟辉远老家原是喇叭镇红岩村,早年间做生意便搬到了镇上来。“最开始就是拉肥料去卖,再收点菜籽赚差价。”苟辉远说,后面慢慢萌生了自己开店的想法。

一张长条桌、一台电子称、一把胶水瓢,墙边十来个铁皮桶,桶内装满了榨好的菜油,每当有客人来时,只需要打开桶盖,一会儿工夫便装满了一桶油。再往里走,榨油机安置在一角,店面不大不小,一眼可以望见屋里所有的摆设,还有大大小小的分装桶,5斤、10斤、30斤各不相同。

“这次买多少斤?”刚好有客人上门,苟辉远上前用熟稔的语气询问着,说话的功夫也不耽误手上的动作,他拿出打油的家伙什,打开油桶盖,将漏斗摁在塑料桶上,拿起水瓢一瓢又一瓢,打油的同时还和客人拉拉家常。虽然每个桶的容量都是固定的,但是每次打完油,苟辉远还是要再上称称一遍。“都是老熟人了,可不能缺斤少两,坏了信誉。”苟辉远说。

这时,他的妻子也从屋内迎了出来,水泥地面已经有些破损,但打扫得很干净,墙面斑驳的油渍见证着他们的勤劳。

开店十多年,镇上的榨油店也由以前的独家经营变成了现在的多家竞争,但苟辉远凭着过硬的品质、良好的口碑,将镇上大部分的消费者“锁定”在了自己店中。

做油坊生意,品质是关键。“炒菜籽一定要掌握好火候,要不然,榨出来的油会有糊味。”谈及生意火爆的诀窍,苟辉远一边说一边开启了榨油机,和妻子合力抬起一包菜籽倒进提升机,经过履带将菜籽传送到炒锅,过了十来分钟,锅里便散发出一股香味。榨油机发出阵阵轰鸣声,冒着热气的菜油从油盘流出来,再通过离心机过滤后,便可将新鲜的菜油放置在铁皮桶中等待售卖。

新蒲洛安江浓浓菜籽香 新蒲洛安江浓浓菜籽香(2)

苟辉远给顾客打菜油。

“最开始是需要人力将菜籽背上去倒进炒锅,榨出来的油杂质很多,自然沉淀最少需要一两周。”苟辉远感慨道,现在有了机器真是省力多了!

李德敏是镇上居民,对鲜榨菜油情有独钟,正逢赶集天来到街上,闻着香味就进店来了。他说:“鲜榨菜油很香,价格也不贵,吃面、炒菜、凉拌都是一绝。”

“现在的农村不比以前,生活方便、交通方便,空气又好,人这一辈子,图的就是这份舒心。”一个小店,每年大概十多万的收入,家里孩子也工作了,夫妻俩没有额外的负担,也不想把生意扩大,就想和妻子守着这个店好好过生活。谈到未来的规划时,苟辉远摆摆手说:“老顾客都习惯,怕换了地方客人找不到。”(文/图 刘霞、李佳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