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女骑手一天只跑两单(奔波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女骑手)

外卖女骑手一天只跑两单(奔波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女骑手)(1)

喻兴玲(左一)正在等餐。

外卖女骑手一天只跑两单(奔波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女骑手)(2)

正在取餐的喻兴玲。

原标题:奔波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女骑手

一辆电动车、一顶头盔、一件工装,一个外卖箱,是外卖骑手全部“家当”。

6月11日晚8时,在美团配送咸阳二厂站,记者初见喻兴玲,她戴着头盔、身穿工服,素面朝天的脸庞,皮肤晒得黝黑。

随着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奔进风雨、闯进烈日、扎进夜幕……他们忙不迭地奔跑在大街小巷,穿梭于商场、写字楼、饭馆、超市、小区,他们是随处可见的外卖骑手,也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送餐人”,人们习惯称他们为“外卖小哥”,而当下,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跻身于外卖骑手行业。

是骑手,也是“宝妈”。35岁的喻兴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老大上初三,老二刚满10个月,丈夫常年在外地务工,鲜少回家。

“我妈在家照看孩子,帮我减轻压力。”喻兴玲说,很满意现在的工作,方便回家看孩子,虽然累点,但收入也不错。

今年2月加入外卖骑手行业,此前,她在一家酒店任客房主管,固化、单一的工作模式无法兼顾家庭,相比之下,她最看重外卖骑手“时间自由”。

“外卖骑手没有年龄、性别、学历等门槛,只要愿意跑,都可以干。”喻兴玲说,跑累了可以休息,站点不会有强制。喻兴玲配送区域以人民路中段为圆心,半径6公里,除了午、晚高峰时段,其余时间可自行选择接单。站点对女骑手也格外照顾,一些米面油等重物订单会协调改派给男骑手。

“外卖员的工作易上手,只要会骑车、会接单、能找路就行,刚开始就跟着导航规划路线一单一单送,取餐、送餐有时会找不到地方,难免会有超时单。慢慢适应之后,不再依赖导航,还会抄近道、穿小路,四五单先送哪再送哪,接单时心里就有数了,比不少男骑手跑单多……”说起工作,喻兴玲侃侃而谈,脸上洋溢着对工作的热情和拼劲。短短四个月,她共送单3309单。

“干一行,爱一行。”疫情期间配送生活物资、药品居多,东西不易买、小区不让进、顾客不理解等情况,常让她心里不是滋味,但每当递上东西收获一声声“谢谢”和“辛苦了”,她又觉得一切都值得。

一个下雨天,晚上10点多,喻兴玲正驾车行驶在送餐途中,拐弯时不慎摔倒,外卖箱里的餐食随之“飞”出去。“那天6份汤面洒了2份,我立即联系顾客说明情况,提出再去买2份,可能会晚点送到。顾客知道我摔伤了,关心问我有没有伤到,并让我不用重新买餐,也拒绝了我的赔款,还叮嘱我下雨天小心骑车。”喻兴玲告诉记者,虽然摔伤了,但顾客的理解和善意让她倍感温暖。

刚成为外卖骑手的喻兴玲体重130斤,几个月足足瘦了20斤。“老二六个月大时开始送外卖,第一个月比较累,每天爬楼,体力明显吃不消,上楼气喘吁吁,下楼一度腿软,长时间奔波使得肌肉拉伤。”她说,心里也打过退堂鼓,转念一想,哪份工作不辛苦,时间长了习惯后,跑起来也不觉得吃力。有时候用餐高峰期,等电梯的人特别多,为了不超时就只能爬楼梯,一口气爬多层不成问题。

“用餐高峰期那真是争分夺秒,20分钟要送四五单,感觉很‘刺激’,像是和时间赛跑。恶劣天气时配送费会多一些,单量也多,只要抓住‘爆单’机会,不怕淋雨,肯定能挣到钱的。”喻兴玲告诉记者,最多的一天她跑了50余单、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

一往无前,未来可期。向着朝阳,喻兴玲驾驶着送餐车穿过一条条街道,脚踩疲惫,承载着逸散在人世间的微小希冀,奔赴一个又一个目的地,晚风拂面,余晖脉脉,她身后的影子被月光拉长……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崔亦馨 文/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