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阿黑怎么样(从29亿播放量到凉凉)

  你知道蚂蚁牙是什么颜色的吗?如果你回答的不是“黑”,那就代表你out了。

  近日,一款以“蚂蚁呀嘿”为BGM特效的短视频在抖音、快手、微博、B站、朋友圈等各大平台迅速走红,就连甄子丹、吴京、宁静等大咖也纷纷为其打call,并由此掀起一股模仿潮。截至3月4日,抖音上该话题的播放量已经达到29亿次,而#蚂蚁呀嘿制作教程#的播放量也达到了1.5亿次。

  不过,“蚂蚁呀嘿”的换脸玩法并非是个新事物。事实上,它出自国外的一款AI软件——Avatarify,产品中包含诸多高热度的动图模板,能实现翻白眼、点头、生日祝福等基础功能。而且,Avatarify还凭借这种玩法在超越了微信、拼多多、抖音的下载量,登顶苹果 App Store 免费榜。但目前,Avatarify却已下架,具体原因不得而知。

  此外,“蚂蚁呀嘿”的走红还带动了剪映与腾讯加速器这两款App。但有不少细心网友发现,在Avatarify之前,陌陌也曾于2019年推出过AI换脸软件ZAO,用户不仅可以将自己的脸换成刘亦菲、杨幂等喜欢的偶像,还可以替换掉影视小视频中的角色,与喜欢的明星对戏。这一极具娱乐性和趣味性的操作,一度将ZAO推向App Store免费排行榜娱乐类榜单第一。

  但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变脸软件如今也都悄无声息了。那么,“蚂蚁呀嘿”为何突然爆火?Avatarify 缘何刷屏?剪映与腾讯加速器为什么能够获利?对专业性的剪辑工具有什么启示?AI 换脸软件为何总是昙花一现?这背后暴露了什么问题?AI换脸软件还有机遇吗?带给我们什么启发?对此,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分享了他的观点。

  1. “蚂蚁呀嘿”为何突然爆火、Avatarify 缘何刷屏?

  张毅:“蚂蚁呀嘿”和它背后的Avatarify这款产品及其他AI变脸软件的爆红可以说是现象级的,而其背后的原因也非常相似。AI变脸软件主要通过AI的变脸技术实现换脸或变脸,这种新鲜、独特的娱乐方式不仅为互联网注入了恶搞、有趣的血液,同时也成了年轻人热衷的一种潮流。

  而Z世代作为社交媒体的原住民,社交媒体(目前以短视频为代表)是他们的沟通方式、新闻内容和娱乐来源。对于内容,求新、个性化、有趣成为他们追求的热点,Z世代是名副其实的“种草一代”。AI变脸软件恰好满足了他们开心、娱乐的需求,而他们身上与生俱来的猎奇因子又为“蚂蚁呀嘿”、Avatarify 等AI变脸软件或玩法的刷屏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 剪映与腾讯加速器为什么能够获利?对专业性的剪辑工具有什么启示?

  张毅:剪映与腾讯加速器之所以能够获利,主要源于“蚂蚁呀嘿”和Avatarify的爆红,继而“吃”了一波流量红利。目前,Avatarify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服务器在国外、已无法下载.......于剪映而言,凭借“蚂蚁呀嘿”病毒式的传播力度,大量用户也渴望发布类似的视频,而在这之前却绕不开剪映的“画中画”以及“圆形蒙板”的功能来生成多人的动态效果,让用户的视频变得更加有趣、逼真。

  而此前下载了Avatarify的用户,即使可以正常使用软件,不用通过剪映等软件,但因为Avatarify的服务器在国外,“蚂蚁呀嘿”等特效依赖于加速器来实现,因而腾讯加速器也成为了“幕后赢家”。

  对于各种专业的剪辑工具来说,尽管普通人很难真正“驾驭”它,但它们若能够在“蚂蚁呀嘿”等热点或现象背后加速形成和实现相对应的一些辅助和效果的话,对于产品的宣传和推广也将获得更好的效果及效率的提升。而反过来看,剪映和腾讯加速器的反应速度是非常快的,也是值得学习的。

  3. 从Deepfakes到ZAO再到Avatarify,AI 换脸软件为何总是昙花一现?这背后暴露了什么问题?

  张毅:这几个产品的影响力的确很大,但都是昙花一现,而此次爆红的“蚂蚁呀嘿”大概也才持续了一个多星期,情感走势也由正面主导转为负面和中立。艾媒商情舆情大数据监测系统显示,2021年2月中下旬,“蚂蚁呀嘿”和Avatarify引发媒体和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并分别出现多个峰值,但目前已经出现大幅度回落。

蚂蚁阿黑怎么样(从29亿播放量到凉凉)(1)

  透过此次AI换脸的现象来看,它们存在的问题依然严重。对此,央视网指出,许多网友都将自己的照片导入一款“变脸”软件中,照片会被算法驱动,变成一段跟着节奏晃动的视频,但你也许没想到这后面却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在过去,人脸只是涉及肖像权的问题,但在算法高度发达的时代,人脸已不仅仅局限于肖像,它更是延伸到金融、财产、安全、隐私等方方面面。而这种“变脸”软件在生成特效时均需要导入照片,但产品在进行解读和智能分析的同时也可能泄露隐私,如利用上传的人脸用来做门禁、支付等,“娱乐人”有可能就会变成受害人。

  尽管如此,但背后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用户对于新奇或创新的追求是源源不断的,并且是不会终止的,同时也是值得持续关注的。因此,即使市场有创新和娱乐的需求,也有技术更向前走的渴望,但在做产品研发时更应该适应和匹配当下的法律法规。

  4. 有人认为,AI换脸争议中仍具很多机遇。对此,你怎么看?

  张毅:尽管AI换脸争议不息,但机遇也不停。首先,这是对创新的渴望和需求。目前,整个创投行业和互联网行业普遍都认为TO C端的产品已经没法创新了,但实际上市场对创新和技术驱动带来的变化从未停止过,而通过此次“蚂蚁呀嘿”和Avatarify的事件可以看出,用户仍有巨大的渴望但市场上还未真正出现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其次,可以看出以视频为代表的娱乐载体仍然有可以挖掘和巨大的创新机会,而这个赛道上也蕴含着非常大的商机。此外,在技术革命这块,尤其是在AI技术的应用也给我们留下了无穷大的想象和市场空间,而这些市场机会能不能突破,也是各个运营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5. 版权、隐私、法律风险……限制了AI换脸玩法的成长。但在这背后,什么问题更值得注意和思考?

  张毅:其实这种AI变脸的玩法本质上并不新鲜,基本上都是“换汤不换药”,即使是近段时间走红的“蚂蚁呀嘿”也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动感的变化而已。但不管怎么说,在AI换脸这个方向上,很多人仍然还在探索突破的路上。而这种现象级的爆红和没落也恰恰是需要吸取教训的,即在进行创新时不能违背法律、伦理道德以及用户隐私等。所以,若还有下一款产品出现的话,除了考虑是否火爆外,让产品活得更久、如何通过现象级的事件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才是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