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儿时的游戏(漫话营口儿时的游戏)

儿时的游戏

作者 王人龙

  我出生于1983年,是个地道的营口80后。小时候,孩子们可玩的游戏和玩具绝没有今天的选择面广,不过却要比现在有趣得多。

大人儿时的游戏(漫话营口儿时的游戏)(1)

那时候孩子们玩的游戏虽不如现在科技含量高,却也有很多花样。打沙包、跳格子、跳皮筋、过家家、藏猫猫、“煽啪叽”、“跳驴”、“憋死牛”、“大将二将”等等,都是那个时候孩子们玩耍的游戏。

大人儿时的游戏(漫话营口儿时的游戏)(2)

那时,大多数营口人住的是平房,好处是方便沟通,不相识的小孩子也会在一起玩。我小时候非常淘气,一度被认为患有“多动症”。不过,我对打沙包、跳格子的游戏颇有些不屑,认为那“不是男孩子玩的游戏”,至于跳皮筋、过家家之类,虽然我也玩过,但也总觉得不该是“男子汉们”所为。爬墙、爬树这样高风险、高难度的游戏才是我的最爱。小时候我很瘦,论爬树,没有谁能爬过我。双臂、双腿勾住树干,只要树不是太粗都能爬上去。直到现在我还掌握着爬树的技巧。夏天时,我还喜欢去捉蜻蜓(营口方言管蜻蜓叫做“嘛令”)。虽然总是被疯狂的蚊子咬上一身包,心里却充满了欢乐。

  “扇啪叽”是过去营口男孩普遍玩的游戏。所谓“啪叽”,就是一种圆形的、周长只有几厘米的硬纸壳,因摔在地上有“啪、啪”的声响,所以被称为“啪叽”。“啪叽”的材质为卷烟包装纸,那时被叫做“烟壳纸”,通常会将其叠成三角形。不同材料的“啪叽”上会有一些古代名人、名著人物,也丰富了这种玩具的功能。那个时候,“啪叽”不是买的,而是从别人手里“赢”来的。两个男孩或多个男孩,蹲在地上,挥着手中的“啪叽”,你一下,我一下地扇来扇去。如今,虽然有些孩子也会玩这种游戏,但早已不是自己用手叠成,而是玩具店买来的塑料制品,无论形状还是工艺都与我们那个年代大相径庭。

  男孩还有一种弹珠游戏,称为“弹琉弹”,游戏双方用玻璃弹珠相撞。还有两种“骑驴”游戏:“墙驴”和“跳驴”。程序是用“竞钢锤”的方法选出赢家输家,输家当“驴”靠在墙壁上伪装成“驴”,赢者将骑在“驴”背上。“跳驴”和“墙驴”的玩法基本相同,输家弯腰伏在地上,赢家从其后背跳跃过去。

  还有一种名叫“回头一笑”的游戏很流行。一群孩子用“竞钢锤”或“手心手背”的方法选出一个孩子。游戏开始之后,被选出的孩子要离大家几米远背过身去,其他人要在他回头之前以最短的时间走到或跑到这个孩子身旁,然后出手碰一下。游戏过程中,背身的孩子要不断回头,如果回头时发现有人动了,二者将互换身份继续游戏。这个游戏在当时很多小孩都愿意玩,且百玩不厌,直到今天仍在小孩子中流行。

  还有个游戏名叫“嘎老将”,这个游戏是两个人用树叶的茎相互拉,谁把对方的拉折了,就算谁赢。 还有很多游戏,比如“猜猜谁摸你”、“憋死牛”、“大将二将”之类的小游戏更是比比皆是。这些都是那个年代营口儿童们最常玩的。

  如今说起来,那些游戏可能有点可笑,却是那时候孩子们的钟爱。那时候电视不普及、电脑电玩更没有,这些小游戏却丰富了那个年代孩童们的精神世界。

本文选自《营口春秋》2014年第1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