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二十则赏析(德才兼备才能做官)

第十九篇第13章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仕:会意字。从人,从士。本义:做官。如《孟子-梁惠王上》:“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又如《论语》:“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仕还有学习政事,见习试用的意思,如《说文》:“仕,学也”。

仕还有检查、审查的意思,如《诗-小雅-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

论语二十则赏析(德才兼备才能做官)(1)

仕还可以通“事”,如《诗-小雅》:“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宁莫我有。”

仕也通“士”, 指古代四民(士、农、工、商)之一。指以道艺、武勇谋求仕进的人。如《孟子-公孙丑下》:“有仕于此,而子悦之。”

仕也指官员,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仕女往住夜游。”

古代称上层贵族女子为“仕女”,以社会上层妇女为题材的中国画叫“仕女画”。

论语二十则赏析(德才兼备才能做官)(2)

优:形声字。《说文》:“优,饶(富裕、富足)也。一曰倡也。”按:倡者本训,饶者假借。

优从人,忧声。繁体字写法为左边是人,右边是忧的繁体字。现今简化声旁,左为人,右为尤。优的本义:古代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

宋元以后,亦泛称戏曲艺人、演员等。如《汉书·灌夫传》:“所爱倡优巧匠之属。”

现在日本依然称演员为“优”,女演员叫“女优”。

论语二十则赏析(德才兼备才能做官)(3)

优后延伸为富足、富裕等意。如《荀子》:“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

优也指优良、美好。如诸葛亮的《出师表》:“优劣得所。”

优也指安逸、悠闲,如“养尊处优”,又如《诗-大雅》:“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

论语二十则赏析(德才兼备才能做官)(4)

全文理解为:

子夏说:“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做官服务社会,学生要德才兼备了才可以去做官。”

朱熹在他的《论语集注章句》中说:“优,有余力也。”“仕而优,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优,则所以验其学者易广。”

后学者包括现代的李零、杨伯峻等基本都沿用朱熹此解,把“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解读为“做官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学问,学习还有余力就去做官”。

以上解读不够准确!

论语二十则赏析(德才兼备才能做官)(5)

1,做官了,为何还要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没有交代清楚。

2,学生有空就去做官?难道做官没有门槛?谁都能做官?

儒家思想是要求学生“出仕”的,子路曾说过“不仕无义”。但是,有个前提:必须先做德才兼备“君子”。孔子曾告诫子夏要做“君子儒”。

子路曾经引荐师弟高柴去季府做官,被孔子训斥“贼夫人之子”。很明显,孔子要求每个第一先有“圣心”,再出去服务社会。

孔子还说过:“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在这里孔子的意思十分明显:他更愿意任用先进礼乐的“野人”,而不愿意任用后进礼乐的“君子”。

论语二十则赏析(德才兼备才能做官)(6)

孔子还说过,他不愿和患得患失的“鄙夫”一起共事,他是看不起那些心术不正、品德败坏的为官者的。

其实,我们只有把“仕而优则学”中的“优”理解成“闲暇”,而把“学而优则仕”中的“优”理解成“优秀”,才是正确的。

另外,本文还告诉我们:学习是伴随终生的!

中国学统演变史

学统是伴随着道统而产生,道统滥觞于孟子,他曾说:“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

“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

“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

论语二十则赏析(德才兼备才能做官)(7)

“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在孟子这个传道的谱系中,承载圣“道”者有两类人:一是尧、舜、汤、文王、孔子一类的“闻而知之”者;二是禹、皋陶、伊尹、莱朱、太公望、散宜生一类的“见而知之”者。

这“闻而知之”者一类,大体上都是儒家所谓的圣人,是一种新时代或文明新局面的开创者;“见而知之”者一类,则基本上属于儒家所说的贤人或智者,是一种既成事业的继承者。

这里,既开列出了一个圣道传承的谱系,同时也提出了这个圣道传承的方式。乃积渐构成一种圣道传承的谱系和观念。

论语二十则赏析(德才兼备才能做官)(8)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以承续尧舜、孔子之道自任,在这一点上,具有特别显著的自我意识与责任感、担当感。

孟子以“孔学”正统自居,孟子之后道统断裂,儒家思想发生了微妙变化,荀子的儒家显然带有法家色彩,被称为“异统”。诸子百家中其他学术流派被称为“杂统”。

随着儒家的“异化”,儒家学统也跟着“异化”,比如邹衍把儒家文化夹进了“五行”学说,儒生兼有术士两重身份。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中的儒就是这种。

不管儒家怎么异化,这时儒家学统基本还是在践行孔子的“报国”思想。

论语二十则赏析(德才兼备才能做官)(9)

汉武帝时期,大儒董仲舒把孔孟思想掺进了“天人合一”思想,进一步神化孔子,儒家思想成为维护统治阶级地位的工具,儒生读书的目的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民间的说法就是:“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儒生文人气节不减,孔子“无道则隐”的思想影响了管宁、郑玄这样的大儒,他们拒绝出仕,一心传授儒家思想。

魏晋时期,随着儒家思想的衰微,儒生们用老、庄思想来注解儒家的《论语》、《周易》,对已经失去维系人心作用的两汉经学作了改造,建立起了“以无为本”的哲学本体论——玄学!

论语二十则赏析(德才兼备才能做官)(10)

玄学是随着东汉大一统王朝的分崩离析,统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儒家之学也开始失去了魅力,士大夫对两汉经学的繁琐学风、谶纬神学的怪诞浅薄,以及三纲五常的陈词滥调普遍感到厌倦的背景下而产生。

蔡邕在民间得到了一本禁书——王充的《论衡》后,《论衡》快速传播,王充用科学的态度,首先揭露“天人合一”的虚假,攻击神话孔孟的丑恶用心。

《论衡》的传播,加速了人们对儒学的厌倦和不耐烦。

儒家的“礼法”、“名教”、“人道”等思想,虽然也是玄学所讨论的内容,但其主旨却是道家的,即强调崇高的是“无”、“自然”和“无为”。

这时的儒家学统基本是对统治阶级的“不配合”,他们崇尚“清谈”、“越名敎而任自然。”是“学统”向“治统”的挑衅,结果玄学领袖嵇康被杀。

南北朝时期,儒家的理性主义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加深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自然科学研究的目的被明确地宣布为“匡时吉时”。儒生们试图发展自然科学来改变世界。

论语二十则赏析(德才兼备才能做官)(11)

数学家刘辉首先提出《易经》的一阴一阳是总算术的根源,祖冲之受其启发非常深刻。

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儒家出身的炼丹家葛洪的《抱朴子》,水利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等在当时乃至后世的影响都非常深远。

隋末文中子王通(王勃祖父)河汾之学,是唐代新儒学的开山。唐代学统的代表人物,是唐初的魏征,盛唐的杜甫,中唐的韩愈。

王通门人及问学者,参与唐初开国创业及达成贞观之治并作出杰出贡献,文献确实可考者,有薛收、魏征、陈叔达、杜淹等人。

魏征依据由王通所重新发明的先秦儒家人性思想,主张采取儒家民本仁政。唐太宗采取了魏征的主张,实现了经济繁荣、政治开明的贞观之治。

论语二十则赏析(德才兼备才能做官)(12)

唐代的杜甫不但是个大诗人,也是个大儒,杜甫提出:恻隐之心,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心,乃是仁政的根本。

唐诗有了杜甫,才有如泰山之重,如北斗之高。杜甫以实践的品格,体现了正直、独立自由的儒者品格。

韩愈提出的新儒学主张复兴儒家思想,以回应藩镇胡化割据、君主带头佞佛、佛教势力喧宾夺主的现实挑战。

韩愈的《原人》:“天道乱,而日月星辰不得其行。地道乱,而草木山川不得其平。人道乱,而夷狄禽兽不得其情。”

韩愈猛烈地批评当君主举异质文化凌驾中国文化之上,是批评君主失去合法性。《原道》提出中国文化传道系统的道统学说,表示道统高于君统,是对儒家君权有限合法性思想的重大发展。

论语二十则赏析(德才兼备才能做官)(13)

经过五代十国长年混战之后的宋代,急需重新构建道德体系、礼仪文化,匡复儒家思想刻不容缓。

李唐宗室以老子后人自居,把道教定为国敎,唐代中后期佛教非常盛行,为了协调各种思想,宋代以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为代表的大儒们不得不在儒学上融入佛、道成分,创造出“理学”。

张载提倡“立天理”、“灭人欲”,二程提出 “去人欲、存天理,”均是受佛、道禁欲思想影响的结果。

论语二十则赏析(德才兼备才能做官)(14)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自诩为继孟子之后的儒学正宗,他编校订《四书》、《五经》,创办书院,到全国各地传道授业。

理学的辉煌一直延续到明代,朱元璋尊朱熹为先祖,奉理学为“国学”。明末,王阳明又提出了和“理学”相悖的“心学”,他认为“心即理”。

清代,学统和道统都被压制,文人学子的自称奴才,他们的脊梁彻底被打断。

不管是理学还是心学,都是儒学,学子们都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都以“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为己任。

论语二十则赏析(德才兼备才能做官)(15)

正因为这种思想贯穿整个中华文明,中华民族才能在几次危难之际,屹立不倒,傲视天下。中华文明成为全球唯一没有断代的文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