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识人之术(鬼谷子学会识人之法)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这是从实践中得出的真理。无论你从事何种行业,想要处理好人际的重要前提就是“了解自我,洞悉他人”。了解自己并非难事,如何洞悉他人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人才能呢?关键是拥有一双“慧眼”,学会察言观色的本领。

察言观色是出自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一个成语,在人的修身养性与社会交往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察言观色,即学会洞悉对方心理,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言语脸色以揣度对方的心思和为人,常被用作一种社会人际交往中的有效策略或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拥有此项能力呢?

鬼谷子识人之术(鬼谷子学会识人之法)(1)

使每个人拥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以发掘其才能

鬼谷子说,“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意思是关于捭阖之道,要从阴阳两方面来试探对方。对于积极进取者,应谈论崇高奋进之事来加以引导;而对消极保守者,应谈论卑微求全之事来加以引导。

前提是你能知道对方是阳言者还是阴言者,如果你都不知道,那么你跟对方说话时到底是“依崇高”还是“依卑小”?而你如何能知道?则需要试探对方,让其拥有表现的机会,以此发掘其才能。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面对千里马,必须给其机会让其发挥。《三国演义》中刘备求贤若渴,听说诸葛亮虽远避尘世,却是难得之才,便“三顾茅庐”希望纳入麾下,诸葛亮当场给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简明扼要的从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方面解说清楚了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纷乱复杂,群雄逐鹿的局势,并高屋建瓴的为刘备展开了成功战略的宏图。

刘备听后甚为感叹,发现诸葛亮果然才华盖世,乃旷世奇才,从此纳为军师,诸葛亮也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报答了刘备的知遇之恩。若刘备不给诸葛亮表现机会,以诸葛亮的年纪、履历、出身又如何能任此要职呢?

整个社会倾向于认可外向者、忽视内向者,我们的文化也更加推崇性格外向的人。对内向者则或多或少有各种误解。有的人性格较为内向,却拥有“以静致胜”的天赋。比如,内向者在看待问题上更有深度,可以在喧闹嘈杂的环境中保持冷静并做出准确判断,而且会拥有更坚强的意志力和更慎重的决策方案。

但是由于内向者不喜言语,不喜表现,其才能和天赋往往被忽略。此时则需要伯乐拥有“相马”之能。

鬼谷子识人之术(鬼谷子学会识人之法)(2)

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鬼谷子说,“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意思是面对没有志向的人,可以以微小之事满足他。面对志向远大之人,则要以崇高奋进之事来满足他。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无往不胜的成就。

有些人安于平凡,在从容、安详中品味生命的滋味和乐趣。平凡并不意味着平庸,并非意味着就是失败的人生态度。此时,骑着自行车漫无目的地游览,在沙滩上看落日的余辉怎样一点点地漫红江面,可以不计时间的长短睡个好觉或者悠然地读一本书,全能令其怀有一份美好的心情。

而有些人则拥有鸿鹄大志,志向引领奋斗,奋斗成就志向,立志与奋斗相辅相成。在这个大江奔流的年代,无论年龄几许,只要有志向、肯奋斗,不为风雨所阻、不被颠簸所拦,都可以跨过山川和大海,不断接近胜利的彼岸。对待志向宏大之人,则要帮助其立决心,树毅力,利用榜样的力量助其成就事业。

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令许多家长头痛和绕不开的话题。最好的教育办法其实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作为一项教育原则,反映的是人差异化、多样性需求。在西方教育史上,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论述到父母要懂得尊重儿童,父母要变成儿童的帮助者和指导者,家长在教育儿童时要按照儿童的天性、年龄和身心特点去施教,培养出有眼界、有禀赋、有优良品行修养的人。

鬼谷子识人之术(鬼谷子学会识人之法)(3)

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也备受推许,宋代袁采也提出过“性不可以强合”的思想。他认为世间最亲密的关系莫过于父子兄弟的关系了,但造成家庭不合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重视到对方的个性特征,既然父子兄弟个性各有不同,不可强求,那么就应该求同存异,因材施教。

父母要辩证的看家庭教育问题,了解孩子并非一个模板里雕刻出来的,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之处,有自己的性格和追求。相同的问题在不同孩子身上所展现的结果不可能完全一致,一个孩子一个样,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发展长处避免短处是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利于孩子的成长。

父母和孩子磨合了十几年,总能比别人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总能比别人最先发现自己孩子的问题,总能比别人更了解什么做法更适合自己的孩子。教育子女切不可“一刀切”,只有了解到孩子的志向和追求,摸索孩子的性格,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才能找到适合孩子的发展模式,才能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田忌赛马的故事耳熟能详,即使孩子有些许短处,但若能发现其长处,扬长避短,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也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