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战略表现(全球化时代的阶段性特征和演进方向表现在六个方面)

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国际化战略表现(全球化时代的阶段性特征和演进方向表现在六个方面)(1)

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前主任,中央外事办公室前副主任裘援平。 北京大学 图

“纵观世界历史,科技与经济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战争与重大危机改变国际政治进程。这一个个重大的危机事件,及其带来的世界格局和国际体系的深刻变化,都在反复地提示我们,世界不仅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且已经步入了全球化时代。”12月5日,在北京论坛(2020)上,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前主任,中央外事办公室前副主任裘援平从国际关系的视角,探讨了全球化时代问题,以及中国与世界的未来发展应有的时代逻辑。

裘援平认为,从现实问题的角度出发,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的基本特征,以及构成特定时代、而又区别于其他时代的主要标志,是顺应历史变迁、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前提。

“全球化作为一个新的时代,其基本特征有的还在持续演变,有的处在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换之中,以‘化’的形式呈现演进趋势,但不能因此忽略其核心内容和基本走向。时代的发展变化,必然要求人们的思维导向和战略策略等做出相应调整,甚至是革命性的转变,否则将难以适应、驾驭和影响这个新的时代。世界是如此,中国也是如此。”裘援平认为,目前看,全球化时代的阶段性特征和演进方向表现在经济、社会、政治、安全、制度和文化六个方面。

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是主导趋势,“地球村”效应日益扩大

裘援平指出,第一,从经济层面看,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达到相当程度,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趋势。

她认为,经济全球化也必然存在种种弊端,而我们看到的种种失衡、失落、失序乃至危机状况,有些是全球化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的,有些是应对全球化的方式和政策不当造成的。

裘援平指出,逆全球化、反一体化和保护主义、孤立主义风潮泛起,“退群”、“废约”、“脱钩”等举动,短期内可能造成局部损害或停滞倒退,但改变不了经济全球化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一体化等多领域、多层次继续推进的大趋势,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二,从社会层面看,各国相互依存和全球共生系统生成,“地球村”效应日益扩大。

她以新冠疫情为例指出,这场公共卫生安全危机的影响空前放大,让国际社会每个成员都真切看到了世界互联互通的社会生态圈,看到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人类共生系统,看到了世界整体性发展和“地球村”的大致面貌,也应该看到了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相互依存、利益交融、荣辱与共、密不可分的全球化时代。

同时,她也指出,在一体化与边缘化并存的世界里,一面是工业化、现代化、科技化快速推进,人类文明高度物质化、数字化;另一面是经济社会发展停滞落后,基本生活物资缺乏保障,脱贫、教育、医疗、住房等仍是奢求,精神家园日益空虚被愚昧把持,困扰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长期存在。人们在享受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好处的同时,也对世界未知的前途感到前所未有的困惑。

第三,从政治层面看,国际力量构成发生重大变化,世界格局真正具有全球意义。

她认为,全球化打破了利益集中垄断局面,大国作为国际政治的主角,其构成及相互关系发生变化。

同时,国际力量更加多元,组合形式灵活多样。国际舞台角色多样化、国际权力日益分散化、国际关系走向民主化的趋势发展;单一国家独霸世界、强权政治主宰世界、集团势力割裂世界、多数国家被排除在外的历史远去,世界和各国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裘援平认为,应从多维多元意义上理解多极化,以客观反映国际力量复杂变化的具体面貌和本质特征,避免掉入旧时代的旧思维窠臼。

国际安全威胁重心转向普遍安全问题,全球治理成国际议程焦点

第四,从安全层面看,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国际安全威胁重心转向普遍安全问题。国家群体乃至整个人类共同面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大量产生,越来越成为各国和国际安全的核心问题。

她指出,21世纪以来发生的几次世界性危机,无一不是非传统安全危机,而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是国家间的相互安全威胁,而是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威胁。既涉及人类生存和发展问题,也与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现实关联互动,还与传统安全问题交织缠绕。

在全球化时代,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都不能仅从安全和一国角度加以应对,任何国家也难以独善其身,需要相关国家和国际社会勠力同心,以公正合理、标本兼治的方式应对和治理。

第五,从制度层面看,全球治理成为国际议程的焦点,助推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

同时,全球治理的国际合作,也受到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干扰破坏。以实力获取本国优先权的政策宣示,以国家利益为名退出国际组织和国际契约的行为,用霸凌方式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意图,其基本逻辑是只要退回到大国权力政治、国家中心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过去,全球性问题就会自行解决。这不仅是认知上的谬误,而且将世界推到前进还是后退的十字路口。

第六,从文化层面看,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两大思潮的交锋,成为影响世界未来走向的主导性话题。

随着全球性问题的涌现和全球治理需求的增多,共同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关注的主题,全球化、全球治理、世界秩序成为重要辩题。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两种尖锐对立的社会政治思潮。一种是在全球化引领国家出现的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浪潮,另一种是全球化时代的全球治理新理念新实践。

她认为,应在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以人类共有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为世界整体和国际社会提供应对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方案,维持世界秩序所需的制度框架。

在她看来,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能够通过改革开放实现快速发展,其根本原因之一,正是得益于认清了世界潮流,顺应了时代大势,抓住了发展机遇。

她指出,中国面向疫情后,对未来五至十五年的发展做出新的规划部署,开启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新时代,中国更要以天下观天下、从世界看中国,用全球化时代的新视野内外兼修,与世界各国一道,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发展中破解难题,在合作中应对挑战,共同推动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责任编辑:蒋晨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