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创新区规划(山东胶州市科技创新引领)

胶州市为山东省下辖县级市,由青岛市代管;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大沽河下游,东临胶州湾,国土面积1323.6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7.1万人。胶州市突出开放门户、物流枢纽、城市客厅、活力新区四大核心功能,全面融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

一、创新发展以成为新旧动能转换核心驱动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到2021年初,胶州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94家,“专精特新”数量达到企业723家,“隐形冠军”企业24家。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26.38亿元。通过青岛大学胶州校区、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青岛分院、中科院人工智能创新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的引入,完善“人才 资本 项目”招引模式,制定人才新政 20 条激励措施,出台《关于激励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意见,胶州市科技创新要素集聚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驱动力。

青岛科技创新区规划(山东胶州市科技创新引领)(1)

创新发展以成为新旧动能转换核心驱动力

二、科技创新短板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科技型企业规模不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人才供给不足,创新资源相对不多仍然是困扰胶州市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胶州市科技企业队伍不强且高新技术企业中九成以上是中小微企业,上市企业数量相对较少。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494 家,其中规上企业 212 家,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42.91%。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2020 年胶州市规模以上企业 R&D 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仅为 2.152%,与青岛市崂山区、市南区、市北区、西海岸新区等存在较大差距。在重大科研、重大项目等领域缺乏高尖端核心技术人才、领军型人才等高层次人才供给不足,高端人才带动能力不足是制约胶州市创新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探索科技创新的胶州路径,全面激发创意创新创造活力

胶州科技创新路径一:突出企业主体,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创新领军企业,加快“双新”企业发展,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养创新型企业人才,实现规上企业研发中心全覆盖,梯次培育科技型企业,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青岛科技创新区规划(山东胶州市科技创新引领)(2)

2021年初,胶州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94家

胶州科技创新路径二:布局“科创大道”,建设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强化上合科教资源集聚,打造大沽河创新创业载体,加快临空区科技产业应用,实施人才招引工程,打造资本聚集高地,优化集成服务,整合上合示范区、大沽河旅游度假区、临空经济区三区现有存量物理空间资源,建设成集基础研究、人才集聚、项目孵化、集成服务、产业应用于一体的“科创大道”。

胶州科技创新路径三:深化协同创新,打造创新联合体。建立校地融合机制,加强产学研对接,推动重大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与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将“技术”孵化成“产业”。

青岛科技创新区规划(山东胶州市科技创新引领)(3)

高端人才带动能力不足是制约胶州市创新发展的重要瓶颈

胶州科技创新路径四:聚焦服务提升,构建创新创业服务生态。开展科技创新“一对一”精准服务,培育新型服务机构,提升科技金融服务水平,加大科技信贷支持力度,提升科技孵化载体质量,建立科技特派员管理机制,推动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促进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体现创新价值。

本文作者:杨文学

作者简介】国内区域经济、县域经济研究专家,目前任职于某部委直属咨询机构,参与或负责全国各地、各类课题数十项,擅长战略规划、产业规划、经营策略、数据分析等领域,聚焦于区域发展战略、产业规划、行业研究、园区规划、城市规划、产业招商、园区运营等。

“解码城市”简介】通过简洁数据、照片、逻辑推演,剖析城市、县域发展问题,探讨城市发展中有趣话题事件,介绍城市、科普城市、研究城市,做国内有深度、有内涵、可读性强,有影响力的城市发展品牌平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