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设计概述总结(421模式)

宋丹丹:把大象装进冰箱里需要几步?

......

哈哈哈,第一步打开冰箱门,第二步把大象放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很得意和爽朗笑声响彻耳畔...

那么搭建一个专业的VR实验室,或者说工作室,需要几步呢?

我这里跟大家总结一下,大概需要6步,下面听我细细道来:

虚拟现实实验室建设的4 2模式,又成为6步法。为什么是4 2?为什么不是5 3或者3 1?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虚拟现实的三大特征:沉浸感、交互性、实时性。沉浸感对应的是沉浸式环境,交互性对应的是交互系统,实时性对应的是realtime 3d开发平台,再加上中控系统,总共是4个。

虚拟现实设计概述总结(421模式)(1)

VR实验室建设6步法

1.沉浸式环境,单人体验可以选数字头盔,小型体验可以选3d立体显示器,大型体验可以选多通道投影系统;

虚拟现实设计概述总结(421模式)(2)

沉浸式环境:数字头盔 立体显示器 立体投影系统

追加一句:现在市场上已经有公司和客户采用无缝拼接LED大屏技术做3D展示,效果也还不多,看来,我的PPT要更新一下啦。

2.交互设备有很多种,有数据手套,位置追踪器,力反馈设备,动作捕捉设备,体感设备,还有根据应用定制的设备等,有很多种,以上我提到的是最常用的6类;

3.实时开发平台曾经有很多,原来有使用度最高就是DS的virtools,以及后来的3dvia studio, 和3dvia系列产品,偏工业领域;现在常用的是U3D和虚幻4,既可以用于数字娱乐,也可以用于虚拟仿真开发;还有一些专业用途的引擎,比如Pathwork3D,是专门为主机厂提供数字样机外观内饰评审;

4.中控系统,这里指的中控系统,包括高性能的计算机、渲染节点计算机、以及与沉浸式环境和交互系统相配合的融合设备、音响系统等

有人要问了?2是指什么?2是指系统集成和内容开发,这个2说的其实是虚拟现实行业的两大难题。同时也是虚拟实验室建设最核心的两大问题,也是最让老铁们伤脑筋的两个方面。why?有人会问why。我有一个朋友过来找我说,我们想用虚拟现实的技术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我说好呀,好事呀,接下来我听到的是他的一声叹息。后来经过详细了解才知道,他们听说需要沉浸环境,他们找了一家做3d影院的公司上了三通道立体弧幕,从第二家供应商那里配了4个动感座椅,从第三家公司采购了眼动仪(眼球跟踪仪),从第四家公司手上购买了开发引擎(俗称:软件)......本来要搭建成一套系统,外国牌,结果可想而知。到现在还是一个头两个大...

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2的难度究竟在哪里:

1.系统集成,就是要把VR实验室建设需要开发引擎、沉浸式环境、交互设备和中控系统整合成一套系统,这里面有一个难题就是硬件接口,俗称驱动程序,就是在开发引擎里面如何使用和控制硬件。很多时候,这些硬件针对开发引擎的接口并不是现成的,需要基于硬件厂家提供的SDK针对性的开发,而这些SDK语言一般是基于C、C 开发的,需要具备深厚的编程语言驾驭功底,又要熟悉开发引擎和硬件(比如:空间位置追踪器、交互手柄、动作捕捉等)的特征属性,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是导致很多朋友掉坑里的最重要的原因。

2.内容开发,这里主要指针对客户研究课题的垂直VR内容开发。我罗列一下VR内容开发团队的组成,大家就可以明白一二,一个成熟的VR内容制作团队应该包括:需求分析师、系统架构师、UI工程师、建模工程师、贴图和效果工程师、程序开发工程师、交互开发工程师、软硬联调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和交付工程师等,还需要有硬件接口开发工程师、开发引擎软件工程师等保驾护航。

其实还有1个核心,就是开发引擎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验室的性质和研究方向,选用最适合的引擎。

这就是4 2 1模式,高校、科研院所等建设专业虚拟现实实验室的必备秘籍。

假如做一般性的交互内容开发,可以选择U3D和虚幻,基本上可以满足要求;

假如需要照片级的渲染效果,做数字样机外观和内饰评审,可以选择更容易上手的P3D;

假如做人机工效和设计验证,可以选择有限元的软件等。

总之,选择很重要,选对更重要。越是专业的东西要求越高,选错的成本也越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