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寿礼仪及程序(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之祝寿习惯)

一、寿文化祝寿源自一种朴质的感恩思想婴儿出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一到自己生日时,就用一定的形式表示对母亲的感恩和纪念,后来发展成付老人健康长寿的祝贺,并演绎出祝寿文化,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祝寿礼仪及程序?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祝寿礼仪及程序(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之祝寿习惯)

祝寿礼仪及程序

一、寿文化

祝寿源自一种朴质的感恩思想。婴儿出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一到自己生日时,就用一定的形式表示对母亲的感恩和纪念,后来发展成付老人健康长寿的祝贺,并演绎出祝寿文化。

祝寿这一习惯在我国很早就存在了。传说在尧的时代华山封人就曾向尧祝寿,这是指对老人祝寿,祝他健康长寿,青春永驻。二普通人过生日,大约是南北朝时兴起的,到唐朝,祝贺成人生气的习俗就已经很流行了。

民间不光给老人祝寿,或是年轻人过生日,或给孩子过,都是家庭或者亲戚、朋友间进行,属民间风俗习惯,无可非议。

中国人寿文化丰富多样。特殊的年龄更加的隆重庆祝:

1、六十六,是寿俗中最为隆重的一次。因为这个年龄,占了两个六字,按照中国的风俗习惯,预示着六六大顺。老人和晚辈都对六十六岁庆寿活动非常重视。

2、七十三、八十四是老人的忌年,豫北称它为循头年。因为老人每到了这个年龄,心情都特别紧张。因为人活到这个岁数如果“度”得好便能长寿,人们为了长寿,再这样的年岁会倍加小心,想办法破解以图长寿。

二、寿龄雅称

1、六十岁称为“花甲”,又称耳顺之年。

2、七十岁被称为“古稀之年”,古时七十又称“杖国”,意思是这个年龄可以拄着拐杖来回行走。

3、八九十岁称为“耄耋之年”,是“耄耋富贵”之意,有祝老人长寿之意。

4、九十岁称为“九龄”、“眉寿”,由于人老眉长,眉长则寿长。

5、一百岁称为“期颐之年”,百岁为人生之极,故曰期;此时生活需要人照顾,故曰颐。

三、吃长寿面

人过生日,要吃长寿面,这个习俗是从西汉时盛行的。汉武帝迷信鬼神又相信相术,一天 与忠臣闲聊,聊到长寿的话题。给汉武帝祝寿时臣下就献了一碗不切断的长面条,汉武帝边吃边聊,听过臣下的解释,很高兴地吃了面,从此长寿面还是流行开了。

四、献“寿”字

祝寿还是时兴风雅的寿礼,向寿星敬献大“寿”字,书写者常常是大家,字体可用真草隶篆。

五、献寿图

1、寿山福海图

在祝寿图中,多指绘以蝙蝠围绕海中山崖飞翔,象征有福,比喻长寿如意。

2、松龟鹤图

在祝寿中,普遍用松、鹤、龟等来表现吉祥,广泛流传的主要有松与鹤、鹤与龟的组合形式,以表延年益寿、品德高尚之意。

3、八仙庆寿图

祝寿图中多有八仙庆寿、八仙过海图。

六、送灯花儿

灯花儿用彩色灯花纸捻成花型,蘸上香油,灯花的数目比做寿者的岁数要多两个,一个为“本命年”,一个为“增寿年”。

七、祝寿词

在祝寿时,一句常用的祝福语是出自道教之书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