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过很多次自残现象(孩子出现自残行为)

文/小莘

编辑/咪仔


身为父母,当然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减少各种伤害。而伤害当中,有一种尤为令人揪心的,是孩子出现"自残"行为。

曾经报道过一件触目惊心的事件,家长送孩子上幼儿园,结果孩子千哄万哄都不愿意,最后还咬破了自己的手以作抗拒,着急的家长只好先带孩子回家平复情绪。

当孩子情绪失控,拥有类似的"自残"行为无疑是可怕的,可能容易导致孩子今后的心态不健康,埋下了暴力、抑郁等不良情绪的种子。

孩子出现过很多次自残现象(孩子出现自残行为)(1)

而这类"自残"行为,往往和孩子的"情绪饥饿"有关,需要家长及时重视起来。首先家长需要冷静下来,了解"情绪饥饿"。

什么是"情绪饥饿"?

健康的情绪即是遇到开心的事情会感到高兴,遇到困难的事情会感到难过,而当感到精神空虚,无所事事,缺少情绪体验则是一种"情绪饥饿",正如人感到饥饿时会饥肠辘辘一样,情绪饥饿则是一种精神上的"饥肠辘辘"。当一个人长期处于情绪饥饿的状态下,则容易导致情绪失控,进而出现自残行为。文章开头的孩子正是由于情绪饥饿,使得家长焦虑。

孩子出现过很多次自残现象(孩子出现自残行为)(2)

但家长太焦虑亦是无用,家长需要判断孩子的表现是否为"情绪饥饿",及时把影响孩子心理的不良因素扼杀。

"情绪饥饿"的表现:

(1) 孩子变得情绪化,经常喜怒无常

如果孩子上一秒还在哈哈大笑,下一秒看到什么或接触到什么就突然变得生气暴躁,这样的情绪化可能是孩子长期处于焦虑而缺乏安全感的状态下而导致的,内心的压抑尚未清除,就会随时随地让孩子的暴怒被激发出来。

(2) 孩子经常哭

哭是让情绪得到释放的一种方式,但经常的哭无疑是不正常的。孩子的情绪低落如果不及时得到宽慰,就会滋长忧郁、抑郁的心理,又会加重哭泣的次数,形成死循环。加上孩子不愿意和家长倾诉,精神得不到满足,就会容易通过自残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痛苦。

(3) 家长不满足孩子的需求时,孩子就会自残

一旦孩子长期处于不健康的环境之下,他不知道如何表达适当的情绪,如果家长没有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压抑的内心就会再次触动,出现自残行为来让父母妥协。

孩子出现过很多次自残现象(孩子出现自残行为)(3)

无疑,孩子的"情绪饥饿"会让他不再阳光乐观,但空穴来风必有成因,孩子长期处于情绪饥饿的状态下,也是有其相关原因导致。

"情绪饥饿"的原因
  • 孩子缺失安全感

有一些父母在孩子的幼年时期由于工作等各种原因,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然而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缺失了陪伴也就缺失了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长期处在孤独无助的状态下,怎么能有健康的情绪发展呢?

孩子出现过很多次自残现象(孩子出现自残行为)(4)

  • 家庭关系不和谐

父母的吵架或是父母将负面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都会让孩子产生消极情绪,孩子容易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才导致的爸爸妈妈不爱自己,自然就不会有乐观的积极情绪,只有心灵的伤害。

  • 孩子的发育尚未完善

三岁以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育尚未完善,左脑的发育比右脑滞后,因此还不能很好地分辨情绪,所以偶有情绪失控的行为实属正常,但若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孩子就会持续这种情绪混乱的模式,没有正常的情绪而造成情绪饥饿。

孩子出现过很多次自残现象(孩子出现自残行为)(5)

情绪饥饿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孩子有"自残"式情绪失控的行为,家长们不妨试试学着做到这三点,帮助孩子走出情绪饥饿。

家长如何解决孩子的"情绪饥饿"

1、 多陪伴孩子。

亲密的陪伴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温暖的爱意,如同缕缕清风化解孩子心中的忧愁。即使家长工作再忙,也要有和孩子一起做事的机会,比如睡前的故事时间,或是周末的游戏时间。孩子会在充实的陪伴下慢慢被开心的情绪充盈,就像饿了就吃饱一样,孩子的情绪也不会轻易感到空虚。

孩子出现过很多次自残现象(孩子出现自残行为)(6)

2、 正确引导孩子的"自残"行为

有时候,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会用"自残"的手段来宣泄心中的不快,如果家长在此时强硬干涉,可能会导致更糟糕的结果。家长们可以在确保孩子不会严重伤害到自己的前提下,适当忽略孩子的"自残"行为,事后再引导孩子正确宣泄情绪的方法,让孩子懂得释放消极情绪。

孩子出现过很多次自残现象(孩子出现自残行为)(7)

3、 教会孩子正确宣泄情绪

当孩子非正常的情绪积压,就容易导致用自残的错误方式来宣泄。家长可以教孩子写日记,记录下情绪的变化并勉励自己;也可以带孩子去海边,让孩子把坏情绪随着一声声大吼而逝。不良的兴趣清空了,才有位置腾空给积极的情绪。

总结:

孩子出现"自残"行为,家长别太焦虑,首先要了解"情绪饥饿",再分析背后产生的原因,帮助孩子走出情绪饥饿。莫要让情绪饥饿束缚了孩子,成为狂躁症、抑郁症、躁郁症等的诱因。希望所有孩子都能无忧无虑地成长。


(本文内容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