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记忆里的春天(青未了记忆里的春天)

文/郭秀萍春天是美好的有多少美好的词语都是来描写春天的如风和日丽,万物复苏如桃红柳绿,燕舞莺歌如山花烂漫,万紫千红等等还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更是千古绝唱啊,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光影记忆里的春天?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光影记忆里的春天(青未了记忆里的春天)

光影记忆里的春天

文/郭秀萍

春天是美好的。有多少美好的词语都是来描写春天的。如风和日丽,万物复苏。如桃红柳绿,燕舞莺歌。如山花烂漫,万紫千红等等。还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更是千古绝唱啊!

可在我记忆中的春天,可沒体验到这些美好,只记得那难以忍受的饥饿和与饥饿相关的人和事。

那时,母亲常常无限感慨地说:“年好过,春难熬啊。”是的,那让人欢欣鼓舞的新年很快就过去了。正月初五就换饭了。俗话说:串亲戚串到初五六,也没馒头也没肉。过罢年,人们又盼着过十五元宵节,还可以吃上一两天白馍和饺子。过了小年,又盼着过二月二,可以吃到自家摊的煎饼。过了这龙节,人们会自嘲的说:"巴过二月二没啥巴,搭拉着长脸去纺花。”

漫长的难熬的春天开始了。

常说糠菜半年粮。春初时,母亲把年前晒干储备的红薯叶、萝卜樱、白菜叶拿出来,泡一泡掺在面里,蒸成窝窝头。随着季节变暖,草木生芽,就开始捋树头叶子了。我小时就知道那些树叶的吃法:如杨叶要趁黄嫩绵软时摘,摘晚了就硬了煮不烂;柳絮要在清水中泡一两天才能去除苦味;洋槐叶要在簸箕里揉搓后才用,不然吃着垫牙。大人还说椿树叶不能吃,吃了会肿脸。而我最喜欢的是榆叶,蒸成馍味道好。即便是摘下来就吃,也不苦,而且味道清新,越嚼越粘。最好吃的还是榆钱和槐花。农谚说:“三月里清明榆不老,二月里清明老了榆。”这榆就是指榆树开的圆钱状的花。可榆钱和槐花总会被别人家抢先摘去,轮不上我们。

清明过后,地里的麦苗长得能埋住老鸹。日子就更紧巴了。一般人家早晚饭就只能喝稀饭,只在中午饭时才能吃上菜团子馍。喝稀饭不支时候,刚吃过饭就饥了。正上学的孩子到上午第三节课时,就饥肠辘辘了。同桌和前后桌的都能听见彼此肚子里叽哩咕噜的叫声。真是前心贴后心。肚子塌成了瓢,那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饿得像狼掏一样。老师讲课也听不进去,作业也不会作。老师一批评就不愿上学了,常旷课。在班里,我有个要好的伙伴叫小翠儿,我们两个经常商量着逃学,跑到地里去玩。没种麦子的空白地是上年种过红薯红萝卜的。那些遗留在土中的红薯尾巴和萝卜头,在春天就会发出青芽,像在说:此地无银三百两。我们就顺藤摸瓜地挖出来。随便找一个小棍儿瓦片什么的刮一刮泥就充饥了。

村东有一个大坑。春天,坑里无水,杂草丛生。这是我们的风水宝地。在这里总能找些东西填嘴里嚼一嚼。比如坑底长出紫色的苇锥锥,我们拔下来,一层层剝着吃,甜甜的。在坑的斜坡处露出的白色茅根,我们拔出几段往破棉袄上一擦,就放嘴里嚼。还有在茅草的细叶中,正中心处会有一株鼓起肚子的孕育抽樱的葶,我们叫它“茅芽”,剥开里边又白又嫩的绒毛也能吃。还有,我们在坑底的湿潮处的草丛中发现"苕瓜儿”。这是一种拖秧的细草的果实,中间鼓,两头尖,象小梭子。顺着一道缝剝开,里边的瓤是排列整齐地带绒毛的种子,甜甜的可好吃了。那天我们采了很多。用祅襟兜着坐在坑沿上的土坡上高兴地吃着。

然而这些都只是打打牙祭,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饥饿象一个无法摆脱的魔鬼一样折磨着我们。

记得有一天放学后,母亲在地里干活还没回来。姐姐、弟弟和我三个半茬子个个饿得少气无力。坐在门墩上耷拉着头。那个挂在房梁上的馍篮子里什么也没有。我们扒着它看了一遍又一遍,空篮子象秋千一样的来回晃动着。忽然,姐姐提议到奶奶家看看。到了奶奶家,门开着,奶奶没在。姐姐打蹲让弟弟踩在肩上,先扒看挂着的馍篮子。里边什么都没有。我们又四处翻腾着找,发现在床底下有一个红色的瓦罐,里边还真藏着玉米饼子。我们大喜过望,姐姐立即拿出一个先咬下一大口,然后递给弟弟,弟弟咬一口又递给我。刚到第二轮时,奶奶突然回来,把我们堵了个正着。直听奶奶骂道:小腌臜孩儿,就不能让我放啥东西。那馍是用来串亲戚看你老姥姥的!姐姐和弟弟飞快地从奶奶腋下跑出去了,只有胆小的我瑟瑟地站着,惊恐地等待奶奶发落。只听奶奶说:那俩精的都跑啦,剩下个傻的还等什么?我听了,象遇到大赦似的急忙也跑了。刚才吃馍时没顾上品味,这一会儿才感到嘴里的馍渣清香甘甜,回味了好一会儿。

农谚语:谷雨麦挑旗,立夏麦穗齐。麦穗齐了就要扬花。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农谚有“麦子扬花,饿死全家”的说法。我们这些正在生长期的孩子,因吃不饱连相互之间追逐斗架、嘻戏打闹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我们班里一个叫黑三儿的孩子。因为他老爹是村干部,家里生活比大家都宽裕。他每天都装满满两衣兜的红薯片、萝卜干什么的,很多同学为了得到红薯干而追随他。他是班里出名的孬孩子,不好好学习,连退两次班,比我们大出两三岁。黑三儿还经常欺负小同学。我没招惹过他,可他有一段时间就光欺负我。那时,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聪明的乌鸦》。文章的第一句话是:乌鸦要喝瓶子里的水。因为我的小名叫萍子,所以他每次见到我就恶作剧地拉长声调念:乌鸦一一要喝一一瓶子里的水。我感到很气愤却又无可奈何。有一次放学,我们排队出校,老师把我们送出学校就回去了。那黑三儿一看老师不在,就跑到我面前,大声地重复着喊:“乌鸦要喝瓶子里的水……。”我气得哭起来。这时好友小翠儿附在我耳边说:“去告诉老师,让老师告诉校长,他欺负小同学,让校长开除他。”玉儿又说:“上次老师警告过他,说他再捣乱就开除他!"听小翠儿一说,我顿时感到有了依仗,有了力量和勇气。我声嘶力竭地向他喊:"我要去告诉老师,让老师告诉校长,你欺负小同学,让校长开除你!”说罢我就气呼呼地转身向学校走去。就在我快走到学校门口时,黑三儿突然追上来,一改平时无赖的神色,而用恳求的目光看着我说:“别去了!以后不说了。”我不理他,绕过他继续往前走。他又追上来拦住我,然后双手在衣兜里掏出一些红薯干,合捧着递过来说:“给你,都给你。”我一时惊住了,看着他那黑乎乎的手捧着的白花花的红薯干,对于饥肠辘辘的我,这诱惑也太大了。我心中的怒火竟然一点点地烟消云散了。我低声问他:“那你以后还说我吗?"他急忙摆手说:“不了,再不说了。"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我的两只手竟不由自主地接过红薯片,边走边吃着回了家。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回想起来还一直为自己的妥协行为而羞惭。好在打那以后,他也真的没再说过鸟鸦喝水的话。

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往事还沉在脑海历历在目。几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因有事回老家去,在街上还真见到了黑三儿这个老同学。我们都已经是白发苍苍、满脸沧桑的老人了。故人相见不相识。在晚辈的介绍下,我们相互认出了对方。他紧紧拉住我的手,无限感慨,反复地说:“老啦!都老啦!”他小学毕业就一直在家当务农。如今三个儿仨媳妇,孙男嫡女一大片。论辈分我还该叫他叔。我旧事重提,说:“三叔,还记得你小时候给我红薯干的事吗?”他已全然忘记。我把当年的事详细给他说了一遍。在场的人都大笑起来,笑出了眼泪。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的人们生活富裕,丰衣足食,孩子们吃什么有什么,再也不用忍饥挨饿了。

简介:郭秀萍,笔名蕴真。安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喜好诗歌创作,作品见于《齐鲁文学》巜洹风诗刋》《内黄文化》《思归客》、《都市头条》、《蓝星诗苑》等多家纸刊、微刊。

投稿邮箱:haijiao424242@qq.com

壹点号 书卷文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