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话凄凉空悲切纵使相逢应不识(马上相逢无纸笔)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无处话凄凉空悲切纵使相逢应不识(马上相逢无纸笔)(1)

点评:

岑参,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本诗于天宝八载(公元749年)诗人去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所作。

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

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

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

无处话凄凉空悲切纵使相逢应不识(马上相逢无纸笔)(2)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宋)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无处话凄凉空悲切纵使相逢应不识(马上相逢无纸笔)(3)

点评: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

张孝祥善诗文,尤工词,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

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万里”句即是观塞时引起的感慨。

“烽火”为边地报警的设施,而中原一切自不待言,亦不忍言,只这样提点一下,可抵千言万语,这其间含有无限难以诉说的悲惨酸辛。

“一尊”句承上启下,北望中原,无限感慨,欲藉酒消遣,而酒罢益悲,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于是不禁向风挥泪。

“浊酒”为颜色浑浊的酒,常用于表现艰苦的生活中,微带有粗犷悲壮之意。

范仲淹《渔家傲》云:“浊酒一杯家万里”。“戍楼东”,指作者所登荆州东门城楼“东”字似非无意,实指南宋都城所在的方位。”

挥泪“即洒泪,表现内心悲戚之深。

秋风吹来,令人不寒而栗,感念中原未复,人民陷于水火之中,而朝廷只求苟安,不图恢复,故觉风亦满含悲意。

整首词色彩鲜丽,而意绪悲凉,词气雄健,而蕴蓄深厚,是一首具有强烈爱国感情的小词,与其《六州歌头》同为南宋前期的爱国词名作。

无处话凄凉空悲切纵使相逢应不识(马上相逢无纸笔)(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