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菁菁的日常生活(一个人和一群人关于善的故事)

新华网南京3月8日电(虞启忠 巫娟)朱菁菁,江苏省南京女子监狱七监区一级警员。1985年出生,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表,全国政法英模提名奖、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奖者,司法部岗位练兵先进个人,江苏省百名好青年、二等功、优秀公务员、岗位技能标兵、南京女监感动人物,一扯就是一长串。三八节前夕,本网走近这位自带光环的“女神”,记录她用坚持和信念写就的成长手册。

朱菁菁的日常生活(一个人和一群人关于善的故事)(1)

入警之初:她的菜鸟经历就一年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培育监狱民警的摇篮,科班出身,来监狱工作就对了。上班第一天,朱菁菁就被分到集老病残(康复)犯、服刑人员伙房、医院管理以及出监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四监区工作。一天下来,计步器计算走了28934步,稳居朋友圈榜首。朱菁菁不以为苦,向亲朋好友宣告:笨鸟要先飞了!

教育改造工作是一项慢工出细活的工作,沉得住气才能做得成事。监区给朱菁菁指派了一名业务娴熟的师傅,师徒结对同吃、同住、同上班。朱菁菁总是随身携带着一本记事本,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任何一个她分管过的罪犯的基本情况、改造表现、家庭状况。朱菁菁总是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她渐渐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针对女性罪犯情感细腻、心思缜密等特点,朱菁菁悉心打造叠被大赛、法律讲堂、心理情景剧等寓教于乐的教育改造活动,受到了女犯的普遍欢迎,她也因擅于倾听、乐于排解女犯心中的郁结,得到监区女犯的信赖。

服刑人员袁某因贩卖运输毒品罪被判有期徒刑7年。因常年吸毒身体状况不佳,曾一度以身体为借口抗拒改造,灰心绝望、“浑身长刺”,对于民警管理,经常无理纠缠。经过朱菁菁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她终于使她低头认错了,并且在改造中有了很大的转变。,多次被评为劳动能手,“朱警官,我走了,千言万语不知道怎么说……谢谢您!”刑释当天,袁某对朱菁菁深深鞠躬,红红的眼圈映出了心中的感激与不舍。

短短一年,朱菁菁从一名青涩学生逐渐成长为女犯教育改造工作的行家里手。

朱菁菁的日常生活(一个人和一群人关于善的故事)(2)

从警路上:扇了死神一记响亮的耳光

工作、恋爱、结婚,这种按部就班的人生是朱菁菁及很多女孩子的梦想。因为善良、温婉,朱菁菁收获了一份美好的爱情,同是监狱警察的男友对她呵护备至。然而,就在他们憧憬美好未来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发生了。

2008年5月,在一次体检中,朱菁菁被检查出癌症三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晚期。

朱菁菁接受化疗时,从牙龈到食道都是溃疡,不能刷牙,连喝水都难以下咽;服用药品副作用强烈,呕吐到最后,吐出的都是胆汁胃液;满头都是血泡,不能挨枕头,只能坐着睡觉。她没有流过一滴眼泪,没有说过一句抱怨的话,没有流露过一点自怜自艾的情绪。

朱菁菁说,自己没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她会走下病床,孝顺一夜之间急出白发的家人,她会披上婚纱,和心爱的人完婚,她会再穿上警服,重返工作岗位。因为她知道,此时最伤心的,并不是自己,而是深爱她的家人,是牵挂她的爱人,是关心她的同事,而自己的乐观和积极,是给他们最大的欣慰和帮助。

死神被这娇弱的身躯下蕴藏的坚强与力量击退,经过八个月的治疗,朱菁菁的病情渐渐稳定,就在这时,她又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感到吃惊的决定,她要再次回到监管一线。

2009年2月,朱菁菁婉拒了监狱安排她去机关科室工作的善意安排,回到了事务最繁杂、工作强度最大的四监区。这时,离她出院还不到一个月。

当时监狱面临着创建部级现代化文明监狱的艰巨任务,朱菁菁在分管精神病犯小组的同时,还承担着监区基础材料的准备和完善工作。她时常夜幕深沉,才离开监区;又总是在女犯刚洗漱时,就走进监狱,开始一天的工作。在那段日子里,朱菁菁每月出勤都在二十八天以上,甚至有快一个星期都没有出过出监狱大门。

和生命赛跑,不比长度,就比生命的厚度。朱菁菁把重返工作岗位的那一天,当作生命重新开始的一天,此后每一天都要掰成两天用。

职业生涯:她和小伙伴携善而行

监管一线的工作是辛苦和烦琐的,朱菁菁的体质较之前也差了很多,曾经举手之劳的事情现在却很容易感到疲惫,但她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保持着不变的热情,主动工作,快乐工作。无论是炎热的盛夏还是飘雪的寒冬,听到对讲机里的呼叫,她总是第一个应答出监带车;同事家中有事,她主动打电话关心,要帮其顶班;对安排的临时性工作,她从不推辞,尽心尽责去完成;夜中罪犯突发急病,为照顾发热的同事,她不顾自己已经连值了两个班,主动要去医院陪护,不眠不休,到天明时,一夜未停的盗汗已经浸湿了虚弱的身体……

2012年2月,因为工作调整,朱菁菁从四监区调至七监区工作。七监区是监狱的新犯集训监区,是新犯入监的第一站,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狱情形势,面对刚入监还不能适应环境的服刑人员,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面对新的挑战,朱菁菁又一次站在了工作的起点。她又发挥自己手勤、嘴勤、眼勤、脑勤的特点,不断历练成长,她于细微处彰显人格的魅力,于无声处凸显教育的力量。

2017年3月8日,南京女子监狱“菁菁”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注册成立,58名监狱青年民警自愿加入这一爱心团队,和朱菁菁一起并肩做些善事。其实,这个组织若干年前就有,朱菁菁和小伙伴们干过很多事,教育助学、扶贫济困、抗震救灾、公益环保、普法送法,在南京雨花台区公益活动中屡见身影。一个人到一群人,壮大的是队伍,平和的是内心,朱菁菁和她的小伙伴们将继续择善而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