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蕾因为一部戏你的爱情就瓦解了(郝蕾演的春潮看懂的)

文/欢欢

由郝蕾、金燕玲主演的《春潮》近日在视频网站播出,海报上那句来自德国心理学家伯特·海灵格的名言:“你和你母亲的关系,决定你和世界的关系”,催生了关于“中国式母女关系”的讨论。

郝蕾因为一部戏你的爱情就瓦解了(郝蕾演的春潮看懂的)(1)

除了关系中的彼此,如何诚实地做自己,也是剧中内核围绕的命题。

很多人是冲着郝蕾去看这部电影的。毕竟她出演的影片,都在其中以鲜明个性的角色冲击着观众。

影片讲述了母亲纪明岚(金燕玲饰),与当记者的女儿郭建波(郝蕾饰)、以及外孙女郭婉婷(曲隽希饰)组成的一个男性缺席的小家庭中,祖孙三代因亲情关系捆绑在一起,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

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这个家庭里暗自滋生,终将爆发。

郝蕾因为一部戏你的爱情就瓦解了(郝蕾演的春潮看懂的)(2)

郝蕾饰演的郭建波,是一位纪实报刊新闻主编,由于职业原因,也是对母亲在家中权力的反抗,一心扑向工作,来安放生活中的非理性情绪。

母亲纪明岚(金燕玲 饰)当年为了改变农村户籍,与城市户口的“大流氓”组建家庭。

在外她好面子又乐于助人,但私底下将权威在家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控制欲极强的她摧残、毁灭记者女儿的现实与梦想。

外孙女郭婉婷,原本无忧无虑,却因为生活在“禁闭”空间里,成了家中的润滑剂。充当姥姥与母亲的缓冲地带,像个小大人。

02

不同于以往同类型的作品,影片没有嘶吼和咆哮的激烈化矛盾交锋。更多的“伤口”是隐忍下的,就像那句话说的,真正的痛是没有声音的。

妈妈和记者女儿,早已没有了沟通交流的可能。

她们共居一室,却视彼此为夫妻,而剧中外孙女,小小年纪,却迫于家庭环境让她早熟。

老年合唱团的激情与热情,成为妈妈的一方乐土,可以暂时忘却一地鸡毛的世俗生活。

妈妈甚至把社区老年合唱团搬到自己家里排练,记着女儿回到家用抽烟和拔出下水管来无声地报复着母亲的喧哗热闹。

妈妈只好暂停,还不忘耐心嘱咐其他成员排练事宜。

郝蕾因为一部戏你的爱情就瓦解了(郝蕾演的春潮看懂的)(3)

晚饭时,妈妈跟客人第N次吐槽自己跟老公遭了多少罪时,女儿埋下了头,像每一个现实生活里,听了无数次母亲当面数落父亲一无是处的子女一样,无奈又无助:“你总跟外人说你丈夫好么?”

母亲却转头跟客人答道:“我在外面人缘挺好的,就是我们家人对我不好”。

确实,外人眼中的母亲,无论自己受多大苦都要把最好的分享给别人。但是,却忘了和家人如何好好说话。

明明是担心女儿回家晚不安全,却说“人在做天在看,一天到晚都在干什么你自己看着办”;

在饭桌上,当着准备和自己过日子的老头,还有女儿外孙女,说自己老公是流氓。

目的就是回怼女儿的那句“爸爸不错”,说话太没有界限了。

女儿同学帮忙介绍的相亲男上门时,母亲当着女儿的面,句句露骨,没一句夸赞,把女儿说的一无是处。

而女儿也在边上给相亲男发信息,故意把自己说得很不堪,称心如意满足了妈妈的心思。

等到男的被吓跑时,妈妈却跟女儿说:“这男的挺好的”。

郝蕾因为一部戏你的爱情就瓦解了(郝蕾演的春潮看懂的)(4)

妈妈高兴地喝醉回家,却碰到了一脸冷漠的女儿,直到妈妈借着酒劲开始喋喋不休数落女儿。

而女儿内心早已汹涌反抗了,但什么也没说,只是用力捏向了床头的仙人掌,发泄内心的怒火。

看着鲜血淋漓的手,也许只有身体的疼才能让心里没那么痛。

这样的场景,成了家常便饭。

经常是妈妈的骂骂咧咧,以女儿的沉默结束,这样的冷暴力之前,定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地震,才到了崩塌的地步。

郝蕾因为一部戏你的爱情就瓦解了(郝蕾演的春潮看懂的)(5)

跟这个世界上的不幸一样,妈妈们的可怜也都千姿百态,但溯源,总能找到他们父母身上的烙印。

伤害也会一代代往下传,放不下过去的执念,就会永远走不出泥潭。

或是生活遭遇了变故,屈服于生活的现实将他们的温柔都磨没了,耐心耗光了,展示给子女的永远都是发不完的脾气抱怨不完的委屈。

这些妈妈,像电影里的妈妈一样,在外人面前总是谦逊的,柔弱的,甚至跟人掰扯道理时嘴笨得像从来没有吵过架一样。

可是回到家中,骂孩子时从来不重样还说得那么流利。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一个孩子写宁愿相信我妈不爱我,这样我会好过一点。因为一个爱你的人习惯于羞辱你、言语暴力你,这样的母爱,宁可不要。

03

很多母亲把“我为什么生下你”这句恶毒的话挂在嘴边,成了口头禅。

像剧中母亲一样,仿佛她的苦,她的难,她的不开心,都是因为子女造成的,仿佛她的付出永远是无以回报的。

很多时候,女儿想要的是疲惫受伤时躺在妈妈的怀里,而实际情况是,她通过辗转于多个男人之间,去寻找片刻的安宁。

妈妈希望她过体面的生活,可是女儿说:“我偏不,我就想让你看到我现在的样子。”

最后,母亲已像之前梦里的那样,无法再开口说话,成了安静的“婴儿”,躺在病床上,女儿才露出了难得一见的柔情一面,留下陪夜并为母亲擦拭身体,为母亲梳头,即使躺在病床上的母亲全然不知。

郝蕾因为一部戏你的爱情就瓦解了(郝蕾演的春潮看懂的)(6)

在前面一直沉默隐忍去对抗去报复的女儿独自对着窗户,开始有一段漫长的独白,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你安静了这个世界就安静了,如果你醒来一定会用最恶毒、肮脏的语言来咒骂我,你总是说我会遭报应,你期待我会遭到什么样的报应?贫穷、孤独,差不多都实现了。

还有我的父亲,他是你所有生活的谋杀犯,所有的错误、责任,你都推给他。

你每次咒骂他,我就在心里憎恨你一次,你摧毁的不是一个家庭,是母亲在我心里的形象。

家里所有的气氛都被你控制着,就是因为我,让你那些年受了那么多屈辱。

然后你就要用四十年的时间来惩罚我。而我也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去顺从你。

你什么时候才能明白,家庭不是战场。我不想让我的女儿,走回我小时候走过的轨迹,所以我才避免跟你吵架的。

郝蕾因为一部戏你的爱情就瓦解了(郝蕾演的春潮看懂的)(7)

就像网友说的,“不是所有生活都要歌颂,也不是所有关系都需要和解”。

面对这种疏离的关系,选择对抗还是妥协?还是让时间去疗愈一切?

和母亲的关系也是我做心理咨询过程中遇到最常见的问题卡点之一。

是的,问题如果只截取一个片段来看,是非对错仿佛显而易见,同时多年的情绪沉积,互动模式,让人很难找到破解点。

但把这一切放置在生命的长河中、家族的命运当中再去看,不难发现每一个人手中都曾有过“改变”结果的机会。

只是,作为当事人要么没有觉察到、要么没有能力去改变。

就像《春潮》中的母亲,当年为了得到城市户口,而嫁给她眼中的“大流氓”丈夫。

“命运的馈赠都是有价格的”,只不过当年的妈妈既不甘心承担,又无力去化解。

于是把心中对丈夫的恨、愤怒通通投向了无辜的女儿。女儿的命运也因此被母亲的情绪所诅咒。

当记者的女儿面对母亲的情绪,表面上是顺从或默默的反抗。

但更深层次的情感是女儿爱着妈妈,所以她选择了“承担”母亲的情绪,并模仿着母亲的人生,和母亲一起“受罪”。

然而她却没有意识到,她还有其它更好的选择。

也许真正的“爱”只是一句“妈妈,那是你选择的人生,而我决定选择和你过不一样的人生!”

亲情可以有间,相爱可以不相杀。融合的伤害,不如分开的温暖。命运在那一刻自然会跳出“轮回”。

郝蕾因为一部戏你的爱情就瓦解了(郝蕾演的春潮看懂的)(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