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英雄戚继光合集(抗倭战神戚继光)

戚继光得到胡宗宪同意,可以自招、自训、自带一支部队,于是他开始寻找他心目中理想的兵源了,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抗倭英雄戚继光合集?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抗倭英雄戚继光合集(抗倭战神戚继光)

抗倭英雄戚继光合集

  • 巧遇义乌万人大械斗

戚继光得到胡宗宪同意,可以自招、自训、自带一支部队,于是他开始寻找他心目中理想的兵源了。

可浙江自古以来都是鱼米之乡,人民富庶,且人文荟萃,出了不少才子佳人。这种地方的人,全民文化素质都很高,人也很聪明、精明。性格却软绵绵,如果当个商人或者文人,精明当然是好事,如果是当兵的话,性格的软绵和过分的精明未必是好事。他对过分精明的士兵深有感受,再怎么训练,也难以成为他心目中铁一般的戚家军。

根据戚继光从军经验,他认为北方人身体强壮,性格凶悍,于是他想把自己在登州卫练出来的五千精兵给调过来,那可都是山东大汉,自己是山东人,知根知底,好指挥,作战也勇猛。可调兵这种事,需要上面同意,胡宗宪以前也没少干过,只是费财、费力,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罢了。现在调山东兵援浙,让他犯难的是他上一次练兵时曾用“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岂无材勇?”的话怼过胡宗宪,这不是抽自己嘴巴吗!所以他不好意思提。

戚继光一筹莫展,偌大的一个浙江,自己跑遍了各个营盘,就是找不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兵源。这段时间,戚继光整天拉着个脸,好像全世界都欠他好兵似的。

郁闷的戚继光需要调理一下自己的心情。正好,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冬天,岑港之战结束没多久,戚继光因公事出差,事情办完后,他没有原路返回,却改道兜了一个圈子,一则是顺道勘察一下地理环境,这是他多年的习惯,方便自己以后行军作战;二则是借机旅行一下,放松一下自己郁闷的心情。

谁知这一改道不要紧,却让他有了意外收获,见识了自己有生之年最难得一遇的壮观场面——打群架,也为他的戚家军找到了理想的兵源。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戚继光回来的路上,路过一个地方叫义乌的地方,他带着自己的亲兵在山坳里赶路,突然听到山背面杀喊声震天。戚继光一听吓一跳,心想难道倭寇杀到这里来了吗?如果是倭寇,是哪支军队在与其作战呢?

作为一个职业军人,遇到战事,岂能躲避,二话不说,带着亲兵一路小跑翻过了山头,准备与倭寇殊死一战。

等爬过山头,戚继光一绰手中长枪,往山下一望,眼前的景象把他彻底震撼住了,作为一名见惯杀人放火,尸横遍野的将领,这样的场景却是前所未见。

只见漫山遍野的百姓在打群架,目测大概最少有上万人参与。参与的人不仅有男人,还有女人、老人,甚至还有未成年的孩子,可以说是全民参与。所用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有锄头、镢头、钉耙、镰刀,甚至还有菜刀、木棍,板凳腿子,各式各样的东西都有,何止十八般武器。打架热情那是异常的高涨,而且勇猛,男人们衣服褴褛不堪,各个鼻青脸肿,嘴角流着血,头上淌着脑浆还是与对方扭打在一起,非要拼个你死我活。女人们挥舞着菜刀,眼中凶光四射,狂叫着跑向敌阵,气势如虹,大砍大杀。父亲伤了儿子替,哥哥残了弟弟上,丈夫死了妻上场。只要有一口气非要把这场战斗进行到底。说它是全家总动员、全民总动员,一点也不夸张。

戚继光看了半天,糊涂了,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下去帮忙吧,这里没有倭寇,不知道该帮谁?下去调解吧,上万人打群架,不知道缘由,谁也不认识他,这帮凶悍的百姓,如果不听调解,还不活剥了他。

正在戚继光犯愁的时候,突然发现不远的山坡上有几个穿官服的人,也在观看。其中一个身着县令官服的人在山坡上搓手跺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走来走去。

戚继光快步走过去,那县令也看到了戚继光,赶快迎上来,戚继光一报姓名,那县令连忙拱手,说:“戚将军,失敬,失敬,我是义乌县令赵大河。”

接下来,不用戚继光问,赵大河就把眼前这蔚为壮观的群架由来给讲了一遍。

原来这场械斗起因却十分荒谬,因为一则谣言。

义乌这个地方境内多山,多丘陵,在戚继光那个时代可没有什么小商品城,人们靠种地吃饭,所以过得很穷。但上帝是公平的,他拿走了你一些东西,必定还给你一些东西。贫穷的义乌县有座山,被大盐商施文六发现土色闪亮,断定地下必有银矿。这个消息不胫而走,而且越传越邪乎,说这座山除了银,至少还有八种宝贝藏在山下,都很值钱。于是人们把这座山叫做八宝山。

义乌人高兴坏了,总算拨云见日,农民庄稼不种了,改行当矿工,齐聚八宝山下,誓要铲平八宝山,过上赛比天上仙的生活。可这个消息传得太快,旁边的永康县矿徒听说了,也要到义乌八宝山来开矿。这下义乌人不干了,这怎么行?自己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好不容易听到有这么个发财致富的机会,觉得生活有了奔头,你永康人就要过来抢劫。这还了得?

但永康人却不这么想,八宝山上又不写你义乌两个字,凭什么你义乌人霸占着?

这一下好了,矿还没开采,义乌人就跟永康人打上了。开始时,永康人来得少,强龙压不过地头蛇,被义乌人打跑了。后来永康人不服,回去全民总动员,一家伙来了上万人。义务人这边一看,也毫不示弱,全民总动员,双方总动员三万人左右,找来片开阔地就打上了。

这一群架打得可真是前无古人,创造了历史。

别的群架,再怎么打,顶多从早打到晚,从晚打到早,三五天,顶多半个月也就结束了,可义乌人与永康人的这场声势浩大的群架,却足足从夏天打到冬天,足足打了大半年。

赵大河边说边诉苦水,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义乌虽处浙江,但这穷山恶水的地方出刁民,民风相当彪悍,民间流传着“义乌拳头,金华甜头,兰溪喷头,武义芋头”的谚语,自己身为义乌的父母官,也不能不管,自己县衙能有几个人,去拉架,可在这帮刁民面前连塞牙缝都不够,找周围驻军吧,他们都被调去打岑港之战去了,就是闲着他们也懒得管地方老百姓打架的事。所以自己都快急疯了,也没办法,每天只能在山坡上观战,等他们打累了,暂停的时候,他再下去劝劝架,调解一下。

可这帮刁民根本就不听劝,越劝双方就越标着劲打。自己也找过永康县令让他与自己一起劝,可永康县令却以打架发生在义乌,不在自己管辖范围为由给拒绝。赵大河内心确实想管,可是自己却真的是管不了。

戚继光听了赵大河的讲述,看着焦急垂丧着脸的赵大河,嘴角却漏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

赵大河一看,心想戚继光是不是幸灾乐祸呢,也再没说什么,扭头继续观战。

其实戚继光并不是幸灾乐祸,而是看到如此彪悍的百姓,心想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只是一刹那。自己千辛万苦寻找的兵源终于找到了,内心不由得高兴,才漏出了那一丝诡异的笑容。

赵大河不说话,观战,戚继光却按耐不住了,他走到赵大河身边说:“若赵大人帮忙,我有一计化解这场灾难。”

赵大河一听,高兴坏了,连忙说:“若将军能劝得双方罢斗,不要说帮忙,哪怕你让我上刀山,下油锅,我也在所不辞!”

戚继光笑了笑,说:“上刀山,下油锅那倒没有必要,只需这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