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金融防火墙(践行金融标准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衣食住行各项花费、公司资金往来等都可以采用电子支付的方式来进行,“指尖上的便利”无处不在人民银行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第三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452.36亿笔,金额592.43万亿元其中,网上支付业务148.93亿笔,金额495.2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21%和12.58%,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筑牢金融防火墙?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筑牢金融防火墙(践行金融标准化)

筑牢金融防火墙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衣食住行各项花费、公司资金往来等都可以采用电子支付的方式来进行,“指尖上的便利”无处不在。人民银行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第三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452.36亿笔,金额592.43万亿元。其中,网上支付业务148.93亿笔,金额495.2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21%和12.58%。

伴随着网络商务交易类应用的增长,针对网银系统趋利性犯罪高发,网银的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2年5月,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了《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信息系统建设、管理等多方面提出了安全要求及应对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网银系统漏洞隐患,为网银系统信息安全增添了一份保障。

距离《规范》正式发布已经有6年多的时间,对于在银行机构的实施情况如何?据工商银行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该行电子银行用户已达3亿户,累计发放3亿多个U盾、密码器安全介质,网上银行日均交易量约6000万笔。在网银交易量如此庞大的大型银行,确保网银系统安全至关重要。据悉,在《规范》的指导下,在专用安全设备方面,除了U盾、密码器,该行还提供短信动态密码、指纹识别等便捷认证方式。在客户端安全建设方面,提供密码安全输入、防钓鱼工具及APP加固防护等安全工具。自2015年10月投产以来,该行反欺诈系统每日要处理千万级的交易量,已累计拦截11.50万笔欺诈交易,挽回客户资金损失3.21亿元。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建设银行网上银行个人用户数达2.9亿户。前三季度,个人网银实现交易额达19.39万亿元,日均交易量达3634万笔。为保障网银系统安全运行,建行着手构建了智慧型、主动式的安全防控体系。据介绍,在平衡安全和体验方面,该行提供人脸、指纹等生物特征识别、二维码认证等多种身份验证机制。在智慧、主动风险管控方面,该行及时、主动协调关闭钓鱼网站,避免客户资金损失;建立了7×24小时暴力猜解监控处置机制,将密码被猜解成功的客户纳入系统灰名单进行保护。2016年至今年第三季度,该行共主动拦截风险交易6.57万笔,累计金额4.05亿元;发现高风险账户325.4万个,主动发现和关闭5.5万个,有力保障了客户资金安全。

移动支付给每个人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给了不法分子攻击支付卡信息的可乘之机,用户的敏感信息、交易和支付安全时常遭到威胁。为支持和促进移动支付业务安全、规范、有序发展,2012年至2017年,人民银行共发布了37个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标准,涵盖了应用基础、安全单元、客户端应用等涉及移动支付全领域、全链条的技术标准。

“金融标准化建设是国家参与现代国际经济竞争及沟通合作的重要手段和技术纽带,是金融业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的助推器,也是金融业实现全球治理和全方位监管的有效抓手。”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邢桂伟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中国银行已经将一系列移动支付标准规范应用到了移动支付领域的架构规划、产品开发中。

2016年,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支付标记化技术规范》。该规范采用标记化(TOKEN)技术来保护支付场景下支付卡账户的敏感信息,有助于解决在支付场景下支付卡信息明文传输易受攻击泄露的问题。据邢桂伟介绍,在金融领域二维码线上、线下支付场景中,通过与银联二维码支付平台对接,中国银行与银联之间的二维码交易均采用支付标记化技术,在二维码交易过程中不直接使用银行卡账号,能够有效保护用户的银行卡信息。

本文源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