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应用题(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整百)

二年级下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应用题(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整百)(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5例11、例12,完成教科书P95~96“做一做”,P97~99“练习十九”第1、2、4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自主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理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呈现情境。

课件出示教科书P95例11。

2.提出问题。

(1)找一找:从图中可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说一说: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预设1:买电脑和冰箱一共要花多少钱?

预设2:冰箱比电脑贵多少钱?(或电脑比冰箱便宜多少钱?)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熟悉的电器商场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3)试一试:尝试列式。

1000 2000、2000-1000。

3.导入新课。

师:像这样整千数相加减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二、自主探究,获取算法

1.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算法。

(1)解决问题①:1000 2000=

学生汇报算法。

【学情预设】预设1:数的组成:因为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所以1000 2000=3000。

预设2:类推:因为1 2=3,所以1000 2000=3000。

预设3:计数器:借助计数器来拨数,最后得出1000 2000=3000。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算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偏向于选用第二种方法。教师在指导时,注意渗透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2)解决问题②:2000-1000=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数的组成:因为2个千减去1个千是1个千,就是1000,所以2000-1000=1000。

预设2:类推:因为2-1=1,所以2000-1000=1000。

预设3:借助计数器来拨数,最后得出2000-1000=1000。

预设4:想加法:因为1000 1000=2000,所以2000-1000=1000。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算呢?

用计数器演示计算的过程。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已有经验,逐步推进,让学生了解不进位的整百、整千数的加法和不退位的整百、整千数的减法的原理,会回到数位中去分析数的意义,从而明白其中的算理。从直观的数的组成进行分析,借助学具计数器进行观察,从而让学生积累直观感受的经验,理解并总结出其中的算理算法。

(3)及时练习。

计算:200 400=600-400=3000 6000=9000-3000=

指名回答,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2.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进位、退位)的算法。

课件出示教科书P95例12。

(1)学生尝试解答。

(2)交流算法。

师:130能看成1个百和3个十吗?怎样才方便计算?

【学情预设】①80 50=

预设1:数的组成:因为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所以80 50=130。

预设2:类推:因为8 5=13,所以80 50=130。

②130-50=

预设1:数的组成:因为13个十减去5个十是8个十,就是80,所以130-50=80。

预设2:类推:因为13-5=8,所以130-50=80。

预设3:想加法:因为50 80=130,所以130-50=80。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算?

学生自由表达。

师:像这样的整千、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我们都可以转化成2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3)及时练习。

计算:70 50=120-50=800 900=1700-900=

指名回答,重点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算法。

【学情预设】70 50可以看成7个十加5个十,总共12个十,也就是120。120-50可以看成12个十减5个十,等于7个十,也就是70。以此类推,因为8 9=17,所以800 900=1700。因为17-9=8,所以1700-900=800。

注意计数单位相同时才能相加减。

3.比较算法。

师:今天学习的整百、整千数的不进、退位的加减法和整百、整千数的进、退位的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之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不同的算法,只要方法合理就应肯定,在交流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在比较分析中实现算法的优化,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际运用,深化算法

1.基础练习。

(1)游戏一:捉老鼠。(课件出示教科书P97“练习十九”第1题)

课件逐个出示,让学生进行计算,并指名汇报是怎样算的。

(2)游戏二:小猴送信。(课件出示教科书P98“练习十九”第4题)

课件先出示邮箱,再逐个出示每个信封上的算式,指导学生投递信件,并汇报各自是怎样算的。

(3)游戏三:猜数。(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派代表填空,然后表达自己的思路。

【学情预设】预设1:借助计数器,拨一拨。

预设2:看加法想减法,看减法想加法。

预设3:根据数的组成去分析。

学生自由表达,言之有理即可。

表扬能够简洁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同学。

(4)游戏四:填空。(课件出示教科书P99“练习十九”思考题)

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可以先把算式写一写。想10以内,哪三个一位数相加等于15?

【学情预设】9 1 5=15,8 4 3=15,7 6 2=15。

师:有哪些整百数相加等于1500呢?

【学情预设】900 100 500=1500;800 400 300=1500;700 600 200=1500。

例如:9 1 5=15,所以9个百 1个百 5个百=15个百,也就是1500。

师:表扬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知识来解决的学生。这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灵活地处理问题。请完成填空,注意三角形的三个尖。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投影展示学生答案。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巩固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

2.综合运用。

(1)完成教科书P97“练习十九”第2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指名汇报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点分析数量关系、说明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还可以结合情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完成教科书P96“做一做”第2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指名汇报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

全班交流。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说明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大家有什么收获?在实际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2000 1000=30002个千 1个千=3个千

2000-1000=10002个千-1个千=1个千

80 50=1308个十 5个十=13个十

130-50=8013个十-5个十=8个十

▶教学反思

学生有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基础,以及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的基础。在本节课中,让学生分析数的组成,完成几百加、减几百,几千加、减几千的计算之后,再从组成又还原成具体的数。归结到最后还是渗透相同的数位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偏向于对同一数位上的数字直接相加减,但在理解表达过程中却又有部分学生说不清其中的算理。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表达每个数位上数的意义,再来进行加减法的教学。要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算理,而不是错误地理解为计算的“简便算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