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生态文明建设(常态化建设提升城市文明新高度)

大众网·海报新闻 特约记者 孙磊 潍坊报道

文明城市建设没有休止符。2017年,山东寿光市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后,又踏上了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文明城市建设管理的新征程。围绕“测评体系”“群众满意”两条墨线,寿光市建立完善文明城市建设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把文明城市测评指标转化为日常工作目标,把文明城市标准落实为具体措施要求,努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寿光生态文明建设(常态化建设提升城市文明新高度)(1)

牢固树立“建设惠民”理念增进民生福祉

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之始,寿光市就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测评缺什么,就补什么,群众盼什么,就干什么,最大限度回应群众关切。开展了“离文明城市有多远”大讨论、“为文明城市献一计”金点子征集等活动,发放调查问卷50多万份,征集到市政公共设施缺、车辆停放秩序乱、小区环境卫生差等20多类1700多个问题。先后投入60多亿元,建设了“两馆一中心”、铁路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城区绿地面积1798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43.04%;规划建设了人民医院东城分院、中医院和寿光二中、现代明德学校、世纪凤华学校等,就医难、入学难等问题得到全面缓解。

寿光生态文明建设(常态化建设提升城市文明新高度)(2)

同时,实施了城区道路畅通、老旧小区改造、天然气“镇村通”、农村改厕、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等110多项民生工程,改造老旧小区147个,10多万居民受益;城区断头路全部打通,新划设机动车停车泊位5万个、非机动车停车位20万米,市民出行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区集贸市场全部实现规范升级,农村主要道路硬化、绿化实现全覆盖,境内重点河流稳定达到地表水五类水质标准,空气优良天数逐年增长,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寿光生态文明建设(常态化建设提升城市文明新高度)(3)

始终坚守 “成风化人”职责提升文明素养

寿光市强化主流价值引领,注重选题策划,在媒体开设“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爱心寿光”等专题专栏,365天不断线,累计刊播报道1500余期,褒扬文明典型、曝光负面个体,营造了浓厚氛围。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工程,发放主题折扇、对联、灯笼50万余份,建成市、镇、村三级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102处、主题景观82处,在城乡高擎起核心价值观这面大旗。成立传统文化宣教中心,组建400多人的传统文化讲师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学习经验做法在全国第五届、六届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经验交流大会推广。

寿光生态文明建设(常态化建设提升城市文明新高度)(4)

率先建成开通全国县级首家“法信通·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开创了联合惩戒失信行为新模式,曝光“老赖”2.7万多人次,讲文明、守信用成为社会共识。启动“我的城市我的家”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实施党员示范、倡导倡议、典型引领、桑梓情深、小城大爱、全民共建等10大类主题项目,先后开展“文明交通”“城乡牵手”“我和我的祖国”等活动近千场次;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市民”“感动寿光人物”“寿光好人”以及最美工匠、最美孝星等“12个100”最美系列推荐评选,设立500万元道德关爱基金,探索建立了“九免一送”、定向帮扶等嘉许激励机制,树立起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2人入选全国道德模范,2人被评为“最美奋斗者”,2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蔚成风气。

寿光生态文明建设(常态化建设提升城市文明新高度)(5)

紧紧抓住“全民参与”基础凝聚建设合力

在机关层面,寿光市组织开展了“文明交通、党员先行”志愿服务活动,103个市直部门单位、3000多名干部职工利用上班前、下班后各1个小时,轮流上街疏导交通、打扫卫生,为市民群众作出了表率。在学校层面,组织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我为文明城市代言”等活动,20万多个家庭自觉参与,遵守文明守则,践行文明要求。在社会层面,成立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组建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组织开展“服务进社区、志愿暖重阳”“冬暖——旧衣新送”“关爱环卫工”“书送希望”等活动1200多场次,广大志愿者主动请缨,活跃在文明城市建设最需要、市民最欢迎的地方,“红马甲”成为最亮丽的风景。

寿光生态文明建设(常态化建设提升城市文明新高度)(6)

广大群众对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始终给予了高度的理解、支持和配合,2万多私家车主响应号召,张贴自律标识,文明行车、礼让行人;农商银行、新华书店、公交集团、万达广场、人民医院、水务集团、巨淀文旅等15家单位加入“公益伙伴”行动计划,从信贷、读书、看报、出行、购物、就医、用水、旅游等方面拿出“真金白银”,200多个沿街店铺挂牌“爱心驿站”,6万多市民主动加入“全民义工”,“我知晓、我参与”“我志愿、我光荣”成为全民自发行动,注册志愿者达到20.3万人,人口占比达到1/5。

寿光生态文明建设(常态化建设提升城市文明新高度)(7)

注重把握“机制建设”关键保持常态长效。

寿光市成立文明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统筹调度文明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围绕市政设施缺、交通出行堵、城镇面貌丑、环境卫生脏、经营秩序乱、窗口服务慢、社区治理散、部门监管弱、群众参与低、公益氛围淡等问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协同推进,先后制定出台《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门前五包”责任制落实方案》《文明窗口优质服务竞赛的意见》等,文明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寿光生态文明建设(常态化建设提升城市文明新高度)(8)

创新实施网格化管理,把城区划分为4大责任片区、37个网格,15个镇街以各自行政区域自成网格,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片区指挥,每个网格由一名市级领导和市直部门牵头包靠,网格内问题由网格综合协调督办,职能部门分别认领解决。

建立“日督查、周通报、月调度、年考核”工作机制,先后下发督办单500多份、通报122期,8个单位因工作不力被降低文明单位层级、5个单位被撤销文明单位称号。制定镇村创建考核评价体系,把文明创建各项工作细化为“践行村规民约、文化文明上墙”等10项内容,现场督导推动,全市文明达标村覆盖率91.6%,2019年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乡村文明行动重点工作测评成绩均列全省第1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