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里有句话夏虫不可语于冰(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隐居南华山,唐玄宗天宝初年,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下面来看看其中的“秋水篇”:

庄子里有句话夏虫不可语于冰(夏虫不可以语于冰)(1)

1.秋水时至,百川灌(guàn)河;泾(jīng)流之大,两涘(sì)渚(zhǔ)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yān)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秋天的雨水降下来,大小河流统统汇入黄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边的牛马因为距离过远,都不能分辨。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河伯很高兴,认为天下美好的东西,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2.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yān)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随着河流向东前行,到达了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面向东方望去,看不到大海尽头。

于是焉(yān)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河伯这时,才改变自己的态度,仰起头来面对大海,不禁感叹。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我听了很多道理,认为自己是最好的;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

庄子里有句话夏虫不可语于冰(夏虫不可以语于冰)(2)

3.且夫我尝闻少仲(zhòng)尼之道,而轻伯夷(yí)之义者,始吾弗(fú)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dài)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道,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我曾经听说孔子的见闻很少,轻视伯夷高尚气节,当初我还不相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 之门则殆矣:现在亲眼目睹,一眼望不到变的海水,实在是无穷无尽。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如果不是来到你的面前,那就危险了,将永远被“得道之人”讥笑了。

4.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dǔ)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yá)涘(sì),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 大理矣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对于井中之蛙,不能和他谈论大海,这是由于它局限在井中很小的地方。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对于夏天出生,秋天就死的昆虫,不能和他谈论结冰的景象,这是由于它的生命局限在很短的时间。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对于浅陋偏执的人,不能和他谈论大道,这是由于它被世俗的见识束缚。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现在你从河岸走了出来,看到了大海。

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 大理矣:才知道自己孤陋寡闻;现在,可以同你谈论大道了。

庄子里有句话夏虫不可语于冰(夏虫不可以语于冰)(3)

“秋水篇”认为一切事物大小,是非都是相对的;人生贵贱,荣辱都是无常的;不执著于得失,不伤害自然本性,一切顺应自然而返回人性的真谛。

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关注的“道”是以人为核心,从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人的心灵去阐释“道”。

《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领域有较高研究价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常常翻阅,使得心灵安静下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