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阴阳失衡百病始生(调和阴阳要顺应自然规律)

黄帝内经阴阳失衡百病始生(调和阴阳要顺应自然规律)(1)

黄帝问道:那么应当如何调和阴阳呢?

岐伯回答说:如果懂得了七损八益的养生之道,就能调理阴阳;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阴阳失调,就会过早衰老。一般来说,人到了四十岁时,体内阴精已衰减了一半,起居动作开始衰退;到了五十岁左右,就感觉身体沉重,听力及视力明显减退;到了六十岁左右,阴茎痿废不用,元气大衰,九窍的功能减退,下部虚而上部实,鼻涕眼泪常不自觉地流出来。所以说明白了七损八益的调理方法,身体就强健;不懂得调理的人,身体就容易衰老。本来是同样的身体,却有强与弱的不同。明智的人在身体健康时,就注意调养,愚笨的人当身体衰弱时,才想到要注意。所以愚笨的人常正气不足,明智的人精气有余。精气有余,则耳聪目明,身体轻盈强健,即使年老也身体强壮,而身体壮实的人则更加强壮。所以圣人懂得调和阴阳的重要性,不做对养生不利的事,而能顺乎自然,以安闲清静为最大快乐,心情舒畅而少欲望,因而可以长寿。这就是圣人保养身体的方法。西北方的阳热之气不足,而阴寒之气偏盛,所以属阴,而人的右边耳目也就不如左边的聪明。相反,东南方阴寒之气不足,而阳热之气偏盛,所以属阳,而人的左边手足也就不如右边的灵活。

黄帝问道:为什么会是这种样子?

岐伯回答说:东方是阳气升起的方位,属阳;人面南而坐,故左为阳,阳有上升的特性,所以人左侧的精气上盛下虚;耳目在上,手足在下,所以左侧耳目比右侧聪明。西方属阴位,故人身右侧为阴,阴有下降的特性,所以人右侧的精气下盛上虚;手足在下,耳目在上,故右侧手足较左侧的灵活。同样,人体的左右两侧,也有上下阴阳盛虚的区别。所以,邪气能够乘虚而入,停留在那里而成为疾病。

天有无形的精气而主生化,地有有形的物质而与天气相配合;天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八节,地有东、南、西、北、中五方,所以天地阴阳相互交通形成万物。自然界的清阳之气上升于天,浊阴之气下降于地,所以天地的不断运动和相对静止,都是以阴阳为纲领的。因而能促使四时生、长、收、藏变化周而复始,永无穷尽。只有懂得这些道理的人,上顺天的清轻之气以养头,下顺地的浊阴之气以养足,中则效法人事以养五脏。自然界清气与肺相通,地气与咽喉相通,风气与肝相通,火气与心相通,水谷之气与脾相通,雨水之气与肾相通。人身中的三阴、三阳六经经脉如同河流;肠胃如同海洋,百川归海;水津之气灌注九窍。将天地阴阳来类比人体的阴阳,阳气发泄为汗如同自然界的雨水;阳气发散如同自然界的疾风;怒气暴发如同雷鸣;人的逆气上升像久晴不雨。因此,调养身体,如果不取法于自然规律,不懂得天有不同的节气,地有不同的地理,那么,疾病就要发生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