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逝世(尼采死了上帝)

我母亲信仰基督教,因为她不识字,常常让我读《新旧约全书》中的故事给她听。那时候,善良的母亲认为“上帝”是存在的,她相信上帝能保护我们全家,也能保护她。然而,1998年母亲突然感觉不适,肝部的疼痛让她不能忍受,已经参加工作的我,带她去医院检查,被医生告知,母亲已是肝癌晚期。

在只能保守治疗的情况下,我们安慰母亲,说吃了药就会好的。善良的母亲相信了我们,然而,比起对亲人的相信,母亲似乎更虔诚于她心中的“上帝”。离开医院回到家里后,她依旧参加基督教的“礼拜”,后来母亲病重不能吃饭、不能下床,我家院子里,就会聚集一群和母亲一样的基督教信徒,他们跪在院子里为母亲祈祷。

那段日子,病痛中已经恍惚的母亲,说她见到了耶稣,然而没多久,母亲还是去了,我不知道母亲是不是去了极乐世界,但她去世时很痛苦,因为我在她的眼角看到了泪水。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城市正进行市场体制改革,基督教也得到快速传播,而在农村像我母亲那样善良的人,成为基督教徒的初衷,只是希望家人平安。

基督教里是有“上帝”的,虽然它们的上帝耶稣是在十字架上被钉死的,但在西方人看来,耶稣依然成了西方人的保护神。其实西方的很多宗教里都有“上帝”,这也是西方哲学中“唯心主义”盛行的根本原因,他们称“上帝”为“客观存在”。

尼采逝世(尼采死了上帝)(1)

19世纪以前的西方社会,谁要是挑战上帝,他就会被认为大逆不道。这一点,东西方社会是一样的,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传统或者某种固定的东西,都是“上帝”。

可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在他的《快乐的科学》一书中提出“上帝死了”,尼采也因此被认为是他那个时代的疯子。尼采写这本书的时候是1882年,我们知道,18世纪,西方社会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8世纪到19世纪,西方爆发了一次思想大革命,比如黑格尔、马克思,也包括尼采等一大批世界顶级哲学家,都是这一时期的思想巨人。

人活着,就像需要一个家一样,他的精神也需要一个归宿。在社会的变革期,人们的思想是混乱的,因为工业的崛起,伴随着社会的革命,人的精神支柱最容易崩塌。因为在混乱的社会里,当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上帝”身上时,却发现“上帝”是靠不住的。尼采那个时代的哲学家,正是围绕着“上帝”展开了大辩论。

尼采逝世(尼采死了上帝)(2)

然而哲学家与宗教不同的是,宗教从来只回答“我是谁,我们该怎么做”,而哲学家要解决的是“我”与“世界”的关系。在哲学家的争论中,无法回避“精神”以及精神的归宿问题。在客观唯心主义者看来,“上帝”是一种客观的“意识存在”。

尼采则把客观唯心主义的“上帝”论,看作是“弱者的无能创造的彼岸世界”,用实用者的话说,就是“上帝”解决不了我们吃饭的问题。尼采是把人们从虚幻的世界中拉回现实世界的那个人,他让人们看清了西方社会那种赤裸裸的“丛林法则”。这一点,尼采似乎是对的。

人不能没有精神寄托,当人们把“上帝”作为精神寄托时,尼采却说“上帝死了”,这是尼采被那个时代的人们批判的原因。这一点像极了中国的儒家社会,儒家之所以被作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因为它提供了一种稳定的社会架构,如果谁在皇权社会辱骂儒家,恐怕也会被扣上“反传统”的帽子。

尼采逝世(尼采死了上帝)(3)

也因此,在与西方工业革命的同期,中国一直奉行着儒家治国思想。同样,“上帝”也成了统治者俘获民众的工具(然而对于像我母亲那样善良的人来说,上帝对于她的确起到了精神安慰作用)。尼采并没有做错什么,他只不过是站在统治者的对立面,揭露了“上帝”的本质。

幸好尼采只是一位哲学家,他从思想上开启了一个时代的门,并没有对社会做出实质的反抗。他宣布“上帝死了”的同时,提出人的意志论,这在工业革命之后,为西方社会的自由主义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使得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从而至少在资本主义精英阶层中,人的“意志”代替了“上帝”。

社会的进步,并非跨越式的,而是往复循环。尼采只不过是把身外的“上帝”,变成了具体的上帝,它可以在每个人的身上存在,从此人又有了新的“上帝”。从这种意义上,“上帝”不但没死,它还变多了。

尼采逝世(尼采死了上帝)(4)

科学的最终命运都是被用来改造社会,哲学也是,如果哪种理论不能解释社会,它就不是成功的理论,尼采终究没逃脱被社会统治精英改造的命运。尼采没做到的事,他的“唯意志”理论做到了。目前西方社会的“丛林法则”,以及所谓的“民主、自由、平等”就是唯意志论的硕果。因为“上帝”是平等的,虽然每个人的意志可能不一样。

在尼采认为“上帝已死”时,新的“上帝”又被尼采不知不觉中创造了出来。无论是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个人的精神世界,其实都离不开“上帝“。无论社会文明进步到何种程度,“上帝”都会存在。尽管以后还会有许许多多个尼采,他们都会死去,但只要人的精神存在,“上帝”就会一直存在。

本文作者李鑫淼,源自公众号“思想者札记”(ID:SXZzhaji)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