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1)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2)

_No.

1148

//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3)

没有一个路过光华路6号的人,不曾带走一袋袁大头。但是最近,他们很可能会带走两袋,另一袋名叫九龙王。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4)

下午三点,汉口光华路暗流涌动。

雄踞左侧的是刚进驻武汉一个月的成都网红包子店九龙王,橙色军团热火朝天,一笼笼包子抽出又蒸上,水汽弥漫。稳居右边的是有着30年历史之久的武汉国民包子铺袁大头,窗口后面,两三个人从容自得。

两家店前皆排长队,一派“华山论剑”的仗势,而前者则以3:1的人气,强势压倒后者。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5)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6)

是人的忠诚输给了好奇心,还是“新欢”凭实力打败“旧爱”?

光华路的包子江湖引人猜测。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7)

九龙王门前人头攒动,常年被袁大头安抚得快要失去欲望的味蕾迫不及待想要得到新的刺激。

被游说办了会员卡的阿姨已经连着几天排长队,骚动的心情全部写在脸上,不知道是饿还是愤怒;被广告诱惑前来的外地人蠢蠢欲动,还有两边徘徊暗中观察的选择困难户在短短一条街上已来回踱步四五趟。只有久经沙场的老爷子果断,直接两家都买,当场测评。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8)

大爷年逾70,老当益壮,被皮带托着的肚子不知已经装了多少个包子。手里拎着一袋袁大头,三袋九龙王,鲜肉,酱肉,牛肉是基本款;芽菜馅儿和鱼香肉丝馅则是两家各自的爆款,代表两座城市的家常味道,也是包子江湖的必买单品。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9)

家住附近的大爷对袁大头记忆深刻。

“20年前,味道是真好,现在赶不上以前,个头小,肉少。不过自从九龙王开了后,他们又做大了点”。说罢,大爷将最后一口九龙王全部丢进嘴里,拎起四袋包子,阔步消失在对面马路。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10)

站在九龙王门前,厨房案板上的操作一览无余。面、肉、调料,每一个包子上称显示的斤两,一目了然。据说店内师傅都是成都过来的老员工,十来个人分工合作,每一个环节都轻车熟路,忙而不乱。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11)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12)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13)

“九龙王在成都有20年的历史,主打现做现卖,保证每一口都能吃到肉丁”。说起自己的品牌,老板底气十足,又有几分掩不住的自豪。

据说九龙王在昆明的店就开在当地著名的味丰源包子旁边。而武汉的选址则更多是个巧合——恰好袁大头对面有空铺。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14)

大清早就吃热干面的武汉人,向来也以重口味闻名全国,但比起在火锅里泡大的成都人,武汉人还是甘拜下风。九龙王开店几天后,有顾客便抱怨包子太油,他们就赶紧改良,减轻油量,最终得到武汉人的买账。一个月来,门前顾客络绎不绝。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15)

从前动辄大排长龙的袁大头,当日人气如骤降的气温,有点冷。

四个窗口只开了一个,窗口前寥寥数人,多是老顾客,尝过九龙王,觉得差不多,也不喜凑热闹,赶紧买完回家。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16)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17)

1987年开业,袁大头刚过而立之年。从小作坊到“国民包子铺”,30年来不涨价也不扩张,至今只有光华路一家。

馒头花卷8毛一个,肉包子还是1块5,凭着味道好、良心价,俘获过无数武汉人的心和胃。武昌汉阳慕名而来的顾客大有人在,请汉口朋友顺便带几袋包子的“传统”至今还有。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18)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19)

只是近几年,间或也有牢骚:越做越假。

但是武汉人怕麻烦,又重感情,吃着吃着也就习惯了。

不可否认的是,袁大头确实陪伴了一代人长大。

清晨六点,面香和着肉香,随着人间第一缕仙气儿,从袁大头的包子铺飘进每一户人家的床头,这里的小孩都是被馋醒的。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20)

七点,汽车、自行车从四面八方驶入光华路,不管吃没吃早饭,每个小孩子在这里都会被大人塞进一个包子和一袋牛奶在书包里。出生高调的汤粉热干面是不允许带入校园,只有隐秘的包子,是藏在家长心里的一颗定心丸——孩子不会饿着。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21)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22)

被袁大头喂大的汉口吖辐射整个球场路、澳门路、光华路、解放公园路、黄浦路。尽管光华路的好孩子被一再嘱咐不要跟隔壁湖边坊的“牛打鬼”混在一起;七一、六中、解放中学、育高、三十中又各自揣着心照不宣的鄙视链。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23)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24)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25)

但翻出他们的老相册,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张拿着袁大头跟解放公园里的唐老鸭米老鼠,以同样的姿势,拍过的同样的照片。

九龙王的“入侵”,让大半个汉口的目光重新聚焦在光华路6号,有人吃一口热闹就散,有人等着观望一场热闹:包子的江湖,谁主沉浮?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26)

光华路小学的放学铃声又敲响了,10后的互联网土著并没有像当初的80后,徘徊在街头,游离在袁大头和九龙王之间非要做个选择。他们可以转身,走向另一条街,街对面是更加活色生香、更有选择空间、更对年轻人味口的武汉天地和壹方。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27)

拐角来到电信大院,大院里的孩子都已纷纷成人离开这里,留下解放公园市政路几十年不变的宁静,和安土重迁的老人们,袁大头和九龙王对味觉失敏的他们来说,都是一个味,他们吃的,是这一生的习惯和从前的热闹。每天一个包子,吃完第五个的时候,就盼到了周末,儿孙回来看一眼,享受一周的天伦之乐。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28)

包子的江湖,袁大头还有没有下半场?老人们说“九龙王来了,袁大头反而又变好了”。至于今后到底买哪一家,可能取决于当时哪一家排队更少。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29)

江湖的残酷与好玩,都在于竞争

孤独求败反而少了些滋味

那么你站“大头派”还是“九龙派”?

文 // 文婷

图 // 束也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30)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31)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32)

广汇路包子店(光华路包子江湖)(3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