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棋类游戏(七零八零后童年常玩的棋类小游戏)

儿子十岁了,偶尔上网玩下游戏,不时还缠住问我小时候喜欢玩什么样的游戏,让我想起童年玩过的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散发着乡土味的老虎棋。

老虎棋在桂东南被称为“大虫棋”(因老虎被当地人称为“大虫”),是一种类似于围棋的小游戏。老虎棋起源于何时何代,已无从考证,清末的《燕京杂录》中略有记载:“京师孩童多以博虎棋为乐,一虎对群羊,或羊被虎所食,或虎为所围,不亦乐乎。”这里所说的羊,在我们这儿其实是人棋子。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乡下的男孩几乎人人会玩老虎棋,这种游戏由两个人对弈,它的棋盘、棋子可就地取材,玩法简单易学,但也有一定的难度,可谓“一分钟就可学会,一年研究不尽”,所以很吸引农家儿童。在物质匮乏、娱乐方式稀少的年代,这种不用购买棋盘棋子的小游戏可谓风行一时,在放牛时光、课余饭后,只要能偷得片刻闲暇,两个小孩或三五个小孩便围在一起玩老虎棋,有时还赌个输赢,输者奉上一瓶汽水或者一个花生饼等食物,胜者洋洋自得,负者恼得挠头抓腮,跌足长叹,喜乐嗔怒溢于言表,别有一番乡野情趣。

老虎棋的棋盘很简单,乡下小孩们几乎人人会画棋盘,在树下路旁,地坪晒场,台阶走廊,找到一小块平整干爽的地面,随手取来一根树枝或一块石子,在地上一阵轻划淡刮,棋盘顷刻画成( 如图1所示),方法是:用石子在平整的土地上先画一个田字格,再将田字格的4个正方形画成米字格,接着,从田字格两端各延长出来一个画有对角线的小正方形当“虎穴”,棋盘就画好了。

5岁棋类游戏(七零八零后童年常玩的棋类小游戏)(1)

5岁棋类游戏(七零八零后童年常玩的棋类小游戏)(2)

5岁棋类游戏(七零八零后童年常玩的棋类小游戏)(3)

以上图示均由那片林绘制

老虎棋对弈的双方分别是老虎和人,棋子可信手拈来,只要互相能区分即可,老虎一方的棋子只有1个,通常用一小段粗树枝或一块较大的石子代替;人一方的棋子有16个,通常用16小段细树枝、16块较小的石子或16个荔枝核等果核代替。

棋盘开局时,如图1所示,老虎棋子位于棋盘中心,图中用一只大黑圈代替老虎;人棋子分为四组,每组四人,分别位于图中A、B、C、D四个交点,图中用十六个小黑圈代替人棋子。对弈开始,老虎棋子先走,“老虎”和“人”均只可沿直线或斜线移动一步(不能走折线),人棋子不可吃老虎棋子,只能围堵老虎棋子,而老虎棋子可以吃人棋子,方法是跳吃,老虎棋子像跳棋那样,从直线或斜线跳过近前的人棋子(后面必须无人棋子),就可以吃掉近前的一个人棋子,每次只能跳吃一个(如图2所示,老虎从中心点沿斜线跳吃了B点的一个人棋子),被吃掉的人棋子从棋盘上取走;如果近前的人棋子甲后面还有人棋子,则老虎棋子不能跳吃人棋子甲,这叫“堵老虎脚”,类似于象棋游戏中马棋子被“堵马脚”后不能跳马一样,运用好“堵老虎脚”是人方战胜虎方的关键,虎方要千方百计避开被“堵脚”,而人方要精心设套子“堵老虎脚”,老虎只要四面被堵住不能跳、不能移动就算输棋(如图3所示)。老虎虽有“虎穴”作为回旋余地,但只要出招得当,步步为营,细心围剿,“人”方也可获胜,当然如果人棋子被吃掉四个以上,“人”一方就会因子力不够,难以成功围堵老虎而容易失败。

5岁棋类游戏(七零八零后童年常玩的棋类小游戏)(4)

那片林 摄影

常言道:“人多力量大”,因而老虎棋常给人以棋子多的人方容易获胜的错觉,实际上,在双方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双方的胜率各有五成。孩提时代,年纪稍大的孩子为哄我们陪他玩老虎棋,都主动做“老虎”,让我们做“人”,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还是不能阻拦“老虎”吃“人”,被连吃几个人棋子后,由于“人”方子力减少,“老虎”愈发凶猛,不一会我们便败下阵来,像斗败的公鸡一样心情沮丧,输红了眼,我们反过来要做“老虎”,结果更惨,大男孩很擅长“堵老虎脚”,没多久“老虎”便被人家困得不能动弹,坐以待毙,很快我们一败涂地。为了满足自己的好胜心,只好哄一些比自己棋艺差的小孩下棋出气,痛杀一番,享受到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后乐得手舞足蹈,吃饭也感到分外香甜。

光阴似箭,事物变迁,现在在乡下很少看到小孩们玩“老虎棋”了,代之的是赛车电玩、塑料拼图、电脑游戏等透着浓浓现代气息的游戏,但在记忆的深处,仍深深留恋这种曾给我们带来无穷乐趣的小游戏!

(那片林原创图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