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剩女(大唐妇女活色生香)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这是笔者非常喜欢的一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温庭筠之手,诗名叫《南歌子词二首·新添声杨柳枝词》。

少年时代,我曾有一个心愿:要是有一位姑娘能够对我说一句“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那我这辈子就从了她。

很可惜,笔者已是人到中年,至今未曾遇到。

诗中“长行”是一种博弈的游戏,通俗讲是掷骰子比点数大小。半夜三更,一个姑娘跟小伙跑到井底下点灯玩掷骰子的游戏。

这种事放在“理学”盛行的宋明时代,一旦被人知道了,姑娘的人生差不多也就毁了。但在思想开放的唐代人眼中,“男女谈情说爱”跟小孩玩过家家一样寻常。

再比如,白居易也曾赞美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凝脂”二字表达的是杨贵妃的皮肤之白皙。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高于生活实际的精神涵养,也都是生活实际的具体展现。

从唐代文学作品中,我们能够窥见大量唐代妇女的身影。笔者想借此聊一聊,大唐妇女“活色生香”的生活。

大唐剩女(大唐妇女活色生香)(1)

穿着之开放

提起唐代妇女的穿衣打扮,很多人率先想到的是“薄、透、露”。的确,唐代妇女在衣着方面要比后来的宋元明清奔放许多。

从目前“出土”的壁画和流传下来的人物画来看,唐代妇女穿衣服多数是半遮半露的风格,甚至有的袒胸露臂,比如懿德太子古墓中“胸前瑞雪斜照”的壁画,比如周昉的“薄罗衫子透肌肤”的《簪花仕女图》。

据此可以推测,唐代的妇女跟以往朝代的妇女截然不同。其他朝代的妇女五冬六夏都要穿得严丝合缝,别说露脖子和胳膊,连脚都不能让男人看到。

唐代妇女在这一点相对自由,穿着“低胸装、薄透衣”上厅堂也行,下厨房也可。唐人对此并没有表现得大惊小怪。

唐代方干在他的《赠美人》中,是这样描绘大唐的美女:

粉胸半掩疑晴雪,醉眼斜回小样刀。才会雨云须别去,语惭不及琵琶槽。

“半掩”“雨云”一类的词应该很容易理解,笔者不必进一步释义,各位可以自由发挥想象一下。

此外,唐末文人杜光庭所著《仙传拾遗》中,对当时妇女的着装有过细致的记载:

着黄罗银泥裙,五晕罗银泥衫子,单丝红地银泥帔子,盖益都之盛服也。

意思是说,唐代妇女穿衣服以“三件套”为主:“裙、衫、披”。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上衣是一个轻薄的小衫,下装是一条丝裙,再披一件披风。这种打扮的主要特点是更显身材,让身段更有层次感,走起路来裙摆非常飘逸灵动,把“性感”“空灵”诠释到完美极致。

放在今天,这种穿衣风格也是相当时尚。

大唐剩女(大唐妇女活色生香)(2)

两性之开放

一个王朝的思想开放程度,对待“两性”的态度是最为直接的体现。

唐代妇女在社会中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抛头露面,可以应酬人际交往场合。

有时候,还要喝酒助兴。喝高了,还喜欢跳舞。从唐代妇女的穿衣风格,我们可以想象到唐代妇女的舞蹈风格。

在唐代,民间最为流行的是“剑器舞”。很明显,这种舞蹈不是中原人的发明创意,它是由西域塞外传入中原的。

跳舞的美女穿着“半裸半露”的衣服,手持长剑来回挥舞,据说它的观赏性和受欢迎程度,丝毫不亚于“犹抱琵琶半遮面”。

跳这种舞,跳得最好的是公孙大娘。她号称开元盛世唐宫第一舞者。大诗人杜甫有幸见过公孙大娘跳舞,忍不住赋诗赞美说: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穿衣打扮得开放,实际上是人与“性”的共存。唐代人对“性别”没有任何苛求。“离婚”“再婚”“试婚”……虽然没有被朝廷官方提倡,但也会对人的行为规范做过多的要求。

所以,在唐代出现一批“女道士”的职业。表面上是女道士,实则是一些感情有问题的妇女,以道士的身份,作为感情挫折的过渡期。

杨贵妃做过道士,号“太真”。唐玄宗的妹妹女真公主李玄玄,也做过道士,法号持盈道长。

说起女真公主李玄玄,她应该是唐代妇女的代表。她很有才华,也很懂得生活“享受”,经常在自己的府里邀请一些画家、诗人、乐家来开派对,出入家中的都是唐朝的青年才俊。

其中,最有名的是“诗佛”王维和“诗仙”李白。在玉真公主的推荐下,王维直接通过科举“免试”被钦点为状元。

从贵族到平民,唐代妇女并不重视“贞节观”。婚前失贞,离婚再嫁都是稀松平常,甚至家长都给予“鼓励”。

大唐剩女(大唐妇女活色生香)(3)

比如,唐代女诗人晁采。

少女时,晁采与邻居青年文茂互生暧昧,二人经常相互写诗调情,最终发生比“早恋”更严重的事。

晁采的母亲听说此事后,非但没有谩骂闺女、谴责小伙,反而感叹说:

才子佳人,自应有此。

真是郎才女貌,天造的一双。并且找到亲家,催促赶紧把婚事办了。

比晁采更离谱的人和事大有人才。

唐代文人郑哲写了一本书叫《女鬼记·孟氏》,记载维扬大商人的老婆孟氏在家里吟诗作赋,正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一位少年走进院里对孟氏说:

浮生如寄,年少几何,岂如偷顷刻之欢。

台州有位叫肖惟香的姑娘与进士王玄宴相爱,二人相约私奔出逃来到琅琊。当时的人并没有对他们所不齿,反而极力褒扬这种勇敢的行为。

长山有位赵氏姑娘到野外树林游玩,看到一个高大魁梧的军爷,上前感慨道:

我若得此夫,死亦无恨。

军爷也是爽快人,回到说:

暂为夫可乎?

赵氏说:

暂为夫亦怀君恩。

哪怕做你的女人只有一片刻,我也很感谢你的恩情。说完,二人结为片刻夫妻后,分道扬镳。

以上三则故事都是唐代文人虚构的小说故事,但从侧面反映出唐代对待“性别”的开放观念。

唐代妇女应该是生活的最幸福的一代女人。

男人可以拥有三妻四妾,女人可以不受三从四德束缚。丈夫死了,自己可以改嫁。跟丈夫没感情了,也可以休夫再嫁。

这种现象越是在晚唐以后,越是更加兴盛。

《新唐书·公主传》统计,唐代公主再嫁有二十三人,高祖四个闺女改嫁,太宗六个闺女改嫁,中宗两个闺女改嫁,睿宗两个闺女改嫁,元宗八个闺女改嫁,肃宗一个闺女改嫁,有的甚至嫁过三回。

这是皇室成员的现状,而民间更加盛行。

尚书左丞严挺之与老婆离婚,老婆再嫁给刺史王琰。

后来,王琰犯了事,朝廷要法办他。幸亏严挺之从中周旋,既救了王琰,又防止前妻成为寡妇。

韩愈的闺女先是嫁给徒弟李汉,双方感情不好,韩氏感觉日子过不下去,离婚后又嫁给另一位才子樊仲懿。

唐代自由的“性别”观念,从上到下都是如此。

这是宋明时代的理学家所不能理解的,也难怪他们讽刺说“脏唐臭汉”。

大唐剩女(大唐妇女活色生香)(4)

开放的背后是包容与强大

一个朝代发不发达,看看那里的人对待妇女的态度便一目了然。

越是发达的地方,妇女的地位就越高。不信你看,非洲以及中东那旮沓的妇女,整天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着两只手和眼睛。

而唐代在这方面,是最好的例证。

因为唐代的强大与包容,四面八方的番邦对大唐有着一种天然的向往。在双方的来往交流中,文明与思想的火花得以碰撞融合。

当然,唐代的“包容开放”与李唐王室本身的鲜卑血统有一定的关系。

但归根结底是自身的强大,与谦和的包容态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