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获得者基因改造(为争夺基因魔剪)

据美国医药健康领域媒体STAT报道,当地时间2月28日,美国专利和商标局(USPTO)裁定来自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的张锋团队拥有在真核细胞中使用CRISPR的专利,为长达数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CVC团队与张锋团队之间的CRISPR专利纷争暂时划上句号。

张锋是当今最为人所关注的华裔生物学家之一,曾打破钱学森纪录,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华人终身教授。

诺贝尔奖获得者基因改造(为争夺基因魔剪)(1)

张锋

张锋团队所属的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媒介部主任大卫·卡梅隆( David Cameron )通过声明向红星新闻表示,“这一裁决结果再次证明了博德研究院对这一专利的所有权。正如美国专利审判与上诉委员会(PTAB)和美国联邦法院反复确认的那样,博德研究院对于真核细胞的运用方法(如基因编辑)的专利主张是不同的。”

裁定结果公布后,张锋团队的对手,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詹妮弗·杜德娜(Jennifer DouDNA) 和埃玛纽埃尔·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 )为代表的CVC团队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向红星新闻记者透露:“团队对此裁决很失望,目前仍在考虑是否上诉。”

诺贝尔奖获得者基因改造(为争夺基因魔剪)(2)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詹妮弗·杜德娜(左)和埃玛纽埃尔·卡彭蒂耶

近十年专利争夺:

CRISPR技术有望消除肿瘤治疗癌症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被誉为21世纪最伟大的科技突破之一。

2003年,西班牙微生物学家Francisco Mojica发现细菌中广泛存在一种神奇的免疫机制,可以记住之前感染过的病毒的基因特征、并以此展开防御。他将其命名为CRISPR。

科学家期望能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来调整人类基因以消除疾病,消灭病原体,因此CRISRR被称为“基因魔剪”。

在此发现的基础上,各国科学家都开始将目光投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上。CRISPR基因编辑技术(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自2012年诞生以来短短数年时间,已成为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最耀眼、最受关注的技术。科学家利用CRISPR这个强大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对生物的DNA序列进行修剪、切断、替换或添加。

中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的探索方面,也始终走在全球前列。据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学家卢铀团队,开展全球首例对人体使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的试验。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中筛选免疫细胞,利用CRISPR技术,加入一个帮助免疫系统定向清除肿瘤的新基因序列,然后再把这些细胞回输患者体内。试图用基因编辑过的免疫T细胞攻击肿瘤,因为该试验不编辑基因种系,其影响不会被遗传。

而张锋团队与CVC团队的这项专利争夺,要回溯到十年前。

综合中国科学技术馆官方账号及媒体公开报道资料显示,2012年6月28日,加州大学的杜德娜和当时就职于瑞典于默奥大学(Ume University)的卡彭蒂耶在《科学》杂志发表相关论文,证明CRISPR技术能够应用于质粒(一种较简单的DNA分子)。2012年8月17日,两人合作,在《科学》发表了一篇非常重要的论文,解析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工作原理。同年,两人提出了相关专利申请。

诺贝尔奖获得者基因改造(为争夺基因魔剪)(3)

CVC的论文截图

博德研究所的张锋团队紧随其后,在几个月后提交了专利申请,并付费进行快速评审,于2014年4月获得了在真核生物细胞内应用 CRISPR技术的专利,包括动物和人类的细胞。张锋团队的论文于2013年1月3日在《科学》在线发表,比CVC团队的同类实验早了几个月。此外,2013年2月15日,张锋在《科学》发表论文,首次提出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改进并应用于哺乳动物和人类细胞。

诺贝尔奖获得者基因改造(为争夺基因魔剪)(4)

张锋的论文截图

2015年4月,加州大学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出请愿,指出博德研究所的专利内容与该大学更早申请的专利内容相同。这一请愿最终被驳回:2017年2月,美国专利商标局判定两项专利内容不同,互不冲突。

2018年9月10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U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Federal Circuit)重新审理案件,并维持专利商标局的判决。

2020年9月10日,美国专利审查与上诉委员会(PTAB)裁定,博德研究所的张锋团队在真核细胞中使用CRISPR技术具有专利优先权,该专利可能应用于实验室培养人体细胞甚至人类受试者上,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但同时,该裁定还指出,加州大学团队在 CRISPR 的核心使用技术上也可能获得专利权。

但CVC对此结果不服,向PTAB提起上诉。CVC团队关于细菌中提取CRISPR能够切割目标DNA的证据发表于2012年6月,专利委员会认为,虽然这比张锋团队文章的发表时间提前了7个月,但在CVC团队的论文中并没有提及CRISPR在真核细胞中的应用。

诺贝尔奖获得者基因改造(为争夺基因魔剪)(5)

张锋

争夺背后:

诺奖巨大荣誉和巨大商业价值

张锋,1982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1994年随家人移民到美国,39岁的张锋已经拥有4个院士头衔:美国人文与艺术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士。

张锋最著名的一项成果便是基因修饰技术CRISPR-Cas9的发展和应用,并被视为诺贝尔奖的热门人选之一。

202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名单公布后,杜德娜和卡彭蒂耶因发现“基因魔剪”——CRISPR基因编辑工具,而被授予诺奖,“表彰她们在基因编辑领域的重大发现”。

而这一结果曾引发了一些争议,业界曾有声音认为,两位女科学家是CRISPR工具的发现者,张锋则是首次证明CRISPR基因编辑可用于真核细胞的人。从对人类生命科学产生的影响上来看,究竟谁的作用更大?

除了这项发现所带来的诺贝尔奖的巨大荣誉之外,其背后的巨大商业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据媒体报道,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真核细胞(包括哺乳动物和人类细胞)的发现,直接推进了这一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不到10年间,已经至少有10家围绕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公司成功上市,创业公司更是数不胜数。

2016年在美国上市的3家基因编辑类公司,到2021年市值涨幅已达10-20倍。最初,张锋和杜德娜等人也尝试过合作共赢。他们共同创立了基因编辑公司。但不久后双方便谈判破裂,杜德娜创办另一家公司单飞。

诺贝尔奖获得者基因改造(为争夺基因魔剪)(6)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詹妮弗·杜德娜(右)和埃玛纽埃尔·卡彭蒂耶

争夺战还未结束:

诺奖得主团队仍在考虑是否再上诉

对于2月28日美国专利和商标局(USPTO)裁定结果,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博德研究所显然相当满意。然而,CVC团队对于本次裁定的结果并不认可。

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博德研究所媒介部主任大卫·卡梅隆通过声明告诉红星新闻,“在这份裁决中,评委会曾写到,‘CVC未能提供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以证明在博德研究所提供的证据之前,在法律有效性认可下,将第一项的每一个要素,提前减少至仅限于概念性和实践中’。”

同时,卡梅隆在声明中再次表示,“两个团队对于真核细胞的运用方法(如基因编辑)的专利主张是不同的。”他还表示,“希望所有的机构都能够共同努力,确保更加广泛和深入地钻研这一变革性的技术。”

但是,CVC团队律师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媒体关系科学传播部门负责人罗伯特·桑德斯( Robert Sanders )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则表示,加州大学对于本次PTAB的裁定结果感到失望,同时认为PTAB犯了很多错误。

而对于裁定中写到的“CVC未能提供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以证明在博德研究所提供的证据之前,在法律有效性认可下,将第一项的每一个要素,提前减少至仅限于概念性和实践中”这一理由,桑德斯说:“我不同意裁定中这种对‘证据’的解读。”并表示,“CVC团队正在考虑各种选择,尚未就上诉做出决定。”

对于这项裁决,将会给CVC团队未来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桑德斯表示:“最终影响目前还不确定。然而,CVC团队拥有大量美国专利(截至目前46项,且数量还在增加),其权利要求涵盖了更广泛的CRISPR-Cas9发明。这些专利并不受PTAB决定的影响。同时,CVC的CRISPR-Cas9相关专利包括在美国发布的1400多项权利要求,其中没有一项美国专利的权利要求涉及这一裁定。加州大学同时还拥有相关的,不受此裁定影响的国外专利权,这些专利权许可仍然具有法律效应。”

最后,桑德斯表示:“尽管CRISPR-Cas9技术的商业使用存在潜在的不确定性,但CVC和博德研究所都在确保学术研究人员使CRISPR-Cas9技术这一问题上,保持一致。”

红星新闻记者 沈杏怡

编辑 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诺贝尔奖获得者基因改造(为争夺基因魔剪)(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