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最长的一条秘密交通线意义(一条鲜为人知的)

内蒙古自治区的口岸城市满洲里,曾是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联系的“红色交通站”。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后,为加强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联系,开辟了多条通往苏联和共产国际的交通线,其中经哈尔滨和满洲里通往苏联与共产国际的交通线是形成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长、发挥作用较大的一条线。这条交通线被誉为“一座红色的国际桥梁”,中国共产党许多早期领导人出席共产国际会议或被派往苏联学习、工作,大多由满洲里出境。从1920年至1937年,国际交通线存在的18个春秋中,那么,这条红色交通线到底是怎样诞生,又是怎样遭到敌人破坏的呢?

满洲里最长的一条秘密交通线意义(一条鲜为人知的)(1)

影视剧作品中有许多当年抗联将士们的真实写照

1、鲜为人知的“红色交通线”

1920年11月,苏联在远东地区重建人民政权,驻扎红军边防部队并成立保安机关。此后,为保证来往于中苏之间中国同志的安全,苏共中央和共产国际有关部门,协调中苏边境驻防的苏联红军边防部队和保安部门做好接送工作, 并在赤塔、86号小站、满洲里等地设立了秘密联络站。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国际联络部曾责成丽雅?伊隆耶夫娜负责在上海、北京、哈尔滨等地建立交通联络站(处),以护送往来于中苏之间的革命同志。

1931年末,中共北满特委派纪中发(化名司杜其卡)和李芳假扮夫妻,从哈尔滨到了满洲里,以“晋丰泰”为辅名(道北三道街83号)开始筹建一个杂货铺做掩护,建立了满洲里交通站,主要任务是护送去苏联和从苏联回国的革命同志。从哈尔滨来的同志到满洲里后,通过联络暗号与联络员接上头,然后由他们送到晋丰泰杂货铺。满洲里交通站与苏联境内的交通站有秘密联系。哈尔滨方向来人后,满洲里交通站马上与设在苏联奥特波尔的苏联国家保安部(格波乌)取得联系。他们常派一个以铁路扳道工身份掩护的苏联交通员来把人接走,送上苏联境内交通站派来的马车,然后越境去苏联。有时这些同志就在交通员带领下徒步偷越国境。

2、重新分工确立地位后的情况

1934年,上海党的组织遭到敌人破坏,满洲省委和哈尔滨特委与中共中央失去了联系,加之东北业已沦陷,由上海经哈尔滨、满洲里去苏联的交通线中断。

1935年,中共中央根据东北地区的形势,通知满洲省委,原上海经哈尔滨去苏联的交通线由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领导,联络工作由共产国际领导的交通局负责。同年8月,国际交通线完全由共产国际所属的国际交通局领导,在哈尔滨设哈尔滨国际交通局。

1935年,哈尔滨国际交通局还在扎赉诺尔交通站,作为满洲里交通站的辅助线,负责人是杨殿成,助手是王化民。他们在扎赉诺尔以打零工和种菜为掩护。

满洲里交通站和扎赉诺尔交通站在国内均由在哈尔滨开杂货铺的老李头(张发)接关系,尔后再经联络员与哈尔滨国际交通局联系。对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联系,满洲里交通站直接与苏联在满洲里的交通员莫洛托夫(苏籍满洲里车站铁路员工)联系,再由他与苏联境内驻奥特波尔的苏联保安部联系,安排接送事宜。出境人员主要从满洲里市区西部、北部方向越境,到达奥特波尔后上火车,经赤塔去莫斯科。

3、“红色交通线”被迫中断

1936年4月,哈尔滨国际交通局前满洲省委交通局李子文、宋恩来负责建立了“满洲里直接交通站”。该站设在满洲里道北三道街,以开承和顺估衣铺为掩护。这个交通站不与满洲里交通站发生横向联系,建站的目的是在满洲里和扎赉诺尔交通站发生意外时,保证中国共产党同国际和苏联的联系不中断。

1937年4月, 由于中共北满临时省委领导下的哈东特委负责临时省委领导下的哈东特委负责人叛变投敌,供出了他在1935年12月下旬由莫斯科回国途经满洲里交通站的经过,致使日本关东军了解了这条国际交通线的情况。满洲里交通站后来的负责人杨永和在1937年4月24日被日本宪兵逮捕,交通站被破坏。扎赉诺尔交通站的杨殿成迅速撤回哈尔滨,免遭不幸。后由于叛变出卖,杨殿成和老李头等人被捕。

1937年11月,因哈尔滨国际交通局中方负责人被捕后供出了下属姓名、地址、活动方式和联络暗号等,致使满洲里交通站被破坏,李子文和宋恩来被捕。至此,哈尔滨国际交通局下属各交通站均遭到敌人破坏,被捕者达20多人,绝大多数同志献出了宝贵生命。

文章摘自:《党史信息报》2 0 0 9年1月7日第863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