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春秋感悟人生回忆录(和我一起读春秋)

鲁庄公二十三年,即公元前671年。

忆春秋感悟人生回忆录(和我一起读春秋)(1)

【经】

春,公至自齐(鲁庄公从齐国回来,依礼,祭告祖庙。大概是鲁庄公去年冬前往齐国纳币后归来)。

备注:

《公羊传·庄公》:桓公之盟不日,其会不致,信之也。此之桓国何以致?危之也。何危尔?公一陈佗也

译文:齐桓公的盟会不记载日子,和他的会面也不写明归来,因为相信他是讲信义的。

这次鲁庄公到齐桓公的国家去,为什么记载归来的时间呢?因为认为鲁庄公有危险。为什么有危险呢?鲁庄公可能会像陈佗一样被人杀死。

祭叔来聘(周惠王大夫祭叔来鲁国聘问,经中未说明他来鲁国的意图。聘,访问,天子、诸侯派大夫见别国诸侯叫做聘。祭,音债。杜预注曰:《穀梁》以祭叔为祭公来聘鲁。天子内臣不得外交,故不言使,不与其得使聘)。

备注:

《谷梁传·庄公》:其不言使,何也?天子之内臣也。不正其外交,故不与使也

译文:为什么不称使臣?他是天子王室内的大臣。搞不正当的外交活动,所以不给他使臣称号。

《春秋左传正义》:诸言聘者,皆言某侯使某来聘,此不言使,左氏无传,故取《穀梁》为说。天子内臣不得外交诸侯,故不言使,不与其得使聘也。鲁受其聘,行其礼,故书“聘”耳

夏,公如齐观社(鲁庄公到齐国去观看祭祀社神。我估计,鲁庄公这是找个借口,又跑去齐国去看未来的夫人哀姜了。观,观看、观赏、观察。社,本义指土地神,又指祭祀土地神,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杜预注曰:齐因祭社蒐军实,故公往观之)。

备注:

‘社稷’一词的由来。

社是指土地神,以及和祭祀土地神有关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稷是谷神。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以农业传国,古代君主都要祭社稷,这是国家的大事。后来就以社稷代指国家了。

《谷梁传·庄公》:常事曰视,非常曰观。观,无事之辞也,以是为尸女也。无事不出竟

译文:看平常事叫视,看非寻常事叫观。这里用观字,表示没事的意思,认为庄公这次主要为看齐女。国君没事不能出国境。

尸女何指?笔误吗?绝对不是,这是指鲁庄公未来的夫人哀姜。为什么说哀姜是尸女?哀姜,姜姓,哀为谥号,鲁庄公夫人。鲁庄公二十四年聘之为夫人,无子。其妹叔姜亦为庄公妾,生启方,后为鲁闵公。哀姜与鲁庄公异母弟庆父通奸,欲立庆父,遂杀闵公。后国人暴动,乃逃到邾国,被齐国引渡回国后杀之,以其尸归鲁,鲁以夫人之礼葬之。

《公羊传·庄公》:何以书?讥。何讥尔?诸侯越竟观社,非礼也

译文:为什么记载这件事?为了谴责。谴责什么?诸侯越过国境去观看祭祀社神,是不合于礼的。

。。。公羊传还是笔下留情了,不合于礼的其实另有其事。

公至自齐(鲁庄公从齐国回来,依礼,祭告祖庙)。

备注:

《谷梁传·庄公》:公如往时,正也。致月,故也。如往月,致月,有惧焉尔

国君出行记载季节,是对的。归国记下月份,是老规矩了。如果出行记载月份,归来时也记月份,就是有令人害怕的事了。

荆人来聘(荆,楚国。楚国人首次来鲁国聘问。楚国自此开始与鲁国有来往,这是楚成王元年新政。杜预注曰:不书荆子使某来聘,君臣同辞者,盖楚之始通,未成其礼)。

备注:

《谷梁传·庄公》:善累而后进之。其曰人何也?举道不待再

译文:积累善行,而后得到进升。为什么称人呢?地位不能二次提高。

《公羊传·庄公》:荆何以称人?始能聘也

译文:荆为什么可以称人?因为荆开始能够对中原诸侯国进行友好访问了。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成王熊恽)初即位,布德施惠,结旧好于诸侯。使人献天子,天子赐胙(祭祀用的肉),曰: “镇尔南方夷越之乱(镇抚你们南方夷越地区的动乱),无侵中国。”于是楚地千里(于是楚国扩地到方圆千里)。

公及齐侯遇于谷(鲁庄公在齐国谷地与齐桓公会面。遇,本义为相逢、不期而会,引申为非正式会面、会见。谷,齐地)。

备注:

《谷梁传·庄公》:及者,内为志焉尔。遇者,志相得也

译文:用及字,表明(这次会见)是鲁国的意愿。用遇字,表示互相意见一致。

萧叔朝公(萧叔朝见鲁庄公,双方在齐地谷邑相见。萧国,子姓,侯爵,宋国的附庸国。杜预注曰:萧,附庸国。叔,名。就谷朝公,故不言来。凡在外朝,则礼不得具,嘉礼不野合)。

备注:

萧国的来历,还记得吧?公元前682年,宋国在攻打鲁国时,宋国猛将南宫万被鲁国俘虏,后被放回。次年秋,宋湣公带南宫万外出打猎,因游戏而发生争吵,湣公怒,用侮辱性的语言说南宫万做过俘虏,南宫万恼羞成怒将宋湣公打死,更立公子游为君。宋国诸公子见势不妙,大多数逃到萧邑,公子御说逃到亳。

萧邑大夫萧叔,名叔,号大心,子姓,是宋国公族子弟,他与诸公子共同组成一支军队,于当年冬天击杀南宫万之弟南宫牛及新君公子游,立公子御说为君,是为宋桓公。大心因在这次平乱中有功,于是宋公将萧邑提升为国,重新建立萧国,周天子念其平乱大功,将萧国列封为二等爵位——侯爵,国小而位高,为宋之附庸。

《谷梁传·庄公》:微国之君,未爵命者。其不言来,于外也。朝于庙,正也。于外,非正也

译文:小国的国君,没得到天子任命加封。不说来,是因为在鲁都以外的地方。在祖庙朝见是对的。在外边,不合于礼。

《公羊传·庄公》:其言朝公何?公在外也

译文:这里为什么说朝见鲁庄公呢?因为鲁庄公正在外地。

秋,丹桓宫楹(鲁国在鲁桓公庙的梁柱楹柱上涂上红漆。也许是为明年鲁庄公的婚事做准备。丹,涂染成红色。桓宫,鲁桓公庙。杜预注曰:桓公庙也。楹,柱也)。

备注:

《谷梁传·庄公》:礼,天子诸侯黝垩,大夫仓,士黈。丹楹,非礼也

译文:按礼,天子诸侯庙前的楹柱涂淡黑色,壁上刷白土。大夫庙前的楹柱涂青色,士人庙前楹柱涂黄色。楹柱涂红色,是不合乎礼的。

《公羊传·庄公》:何以书?讥。何讥尔?丹桓宫楹,非礼也

译文:为什么记载这件事?为了谴责。谴责什么?将鲁桓公庙的柱子漆成红色,是不合于礼的。

冬,十有一月,曹伯射姑卒(曹伯,姬姓,名射姑,谥曹庄公)。

十有二月甲寅(初五日),公会齐侯盟于扈(扈,齐地。鲁庄公与齐桓公在齐国的扈地会盟。不知所为何事?也许是商议鲁庄公的婚事,毕竟,齐桓公是鲁庄公的舅父,而且鲁庄公要娶齐女)。

备注:

《公羊传·庄公》:桓之盟不日,此何以日?危之也。何危尔?我贰也。鲁子曰:‘我贰者,非彼然,我然也。’

译文:齐桓公的盟会是不记载日期的,这里为什么写上日期?因为认为庄公有危险。为什么有危险呢?因为鲁国国君有淫秽行为。鲁子说:“鲁国国君有淫秽行为,不是说齐国这样,而是说鲁国这样。”

。。。淫秽行为?是的,你没看错,这是在批评鲁庄公跑去齐国是为了私会哀姜。这对于一国之君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传】

夏,公如齐观社,非礼也(鲁庄公到齐国去观看祭祀社神,这是不合于礼的)。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整民也(整,诫饬以正,治理、整饬。礼,是用来使臣民行于正道的。礼是有利于维护政权稳定和君臣关系的法度。以下为四种‘大习’,即四种国之大事)。故会以训上下之则(会,朝觐、会见。所以诸侯朝觐天子、天子巡守四方时会见诸侯,都是用以训示上下之间的法度),制财用之节(制定诸侯向天子纳贡的时节);朝以正班爵之义(诸侯朝觐天子,是用以厘正爵位的尊卑),帅长幼之序(用以遵循老少的次序);征伐以讨其不然(不然,不用命、不服从号令。武力征伐是用以攻打下对上的不用命、不服从。礼不止有一面,礼也包含武力讨伐和震慑)。诸侯有王(诸侯按时朝觐天子、按时向天子纳贡),王有巡守(天子定期巡视四方。巡守,谓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古时皇帝五年一巡守,以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以大习之(诸侯按时朝觐天子,诸侯按时纳贡,天子定期视察四方会见诸侯,天子以武力讨伐不服,这都是以国之事来宣贯礼法、熟悉礼法,臣民通过熟悉礼法,而使得国家尊卑有位、长幼有序)。非是,君不举矣(如果不是合于法度,国君是不会有举动的。即国君的一举一动,代表着帝国的森严法度,所以,国君不能肆意妄为,随意破坏代表着国家尊卑有位、长幼有序的礼法)。君举必书(国君就是国家礼法的倡导者、宣贯者、执行者,国君的一举一动,史官一定要加以记载),书而不法(国之大事、国君的行为被记载下来,却不合于尊卑有位、长幼有序的法度),后嗣何观(那就是一笔破烂糊涂账,这让后代子孙有什么好看的呢?即使是看了,又能够从中得到什么警示和借鉴呢?)?”

备注:

《国语•卷第四•鲁语上》:‘曹刿谏庄公如齐观社’

庄公如齐观社。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正民也。是故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闲无由荒怠。夫齐弃太公之法而观民于社,君为是举而往观之,非故业也,何以训民?土发而社,助时也。收捃(捃)而蒸,納要也。今齐社而往观旅,非先王之训也。天子祀上帝,诸侯会之受命焉。诸侯祀先王、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臣不闻诸侯相会祀也,祀又不法。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公不听,遂如齐

晋桓、庄之族逼(晋国曲沃桓叔、曲沃庄伯的家族势力强盛而威逼国君公族。指晋国国内顶级豪门大族的势力,有法不依、有令不遵,强横跋扈,已经威胁到国家的稳定。杜预注曰:桓叔、庄伯之子孙强盛,逼迫公室),献公患之(晋献公对此忧心忡忡。晋献公的祖上就是这么干的,最终夺国篡位,所以他对这种事情最为恐惧和担忧)。士蒍曰(士蒍,晋国大夫):“去富子(估计富子是这群势力的领头人。杜预注曰:富子,桓、庄二族之富强者),则群公子可谋也已(富子是这些势力的领袖,设法除掉富子,群龙无首,剩下的公子们就好对付了。谋,谋划)。”公曰:“尔试其事(你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那就由你试着办这件事,我全力支持你)。”士蒍与群公子谋,谮富子而去之(谮,诬陷、中伤、陷害。士蒍就在公子们中间讲富子的坏话,挑拨离间,使得这些公子们与富子反目成仇,然后和公子们一起设计杀了富子。杜预注曰:以罪状诬之,同族恶其富强,故士蒍得因而间之。用其所亲为谮则似信,离其骨肉则党弱,群公子终所以见灭)。

评论: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刘邦)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 《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曲沃一系,最早就是晋国的豪门大族,他们倾轧翼城国君,武装割据曲沃,最终造反成功,登上君位。通过暴力可以夺取天下,但不能依靠暴力治理天下。看来晋襄公明白这个道理了,于是开始打击国内豪门势力,强干弱枝,进一步巩固君位。

备注:

各位还记得吧?在春秋早期,晋国发生过一起同宗相残的血案。最终经过长达67年的斗争,被封于曲沃(今山西省 闻喜县)的小宗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晋武公(曲沃武公)祖孙三代杀、逐大宗五位国君,完全灭掉盘踞国都翼城(今山西省 翼城东南)的晋国大宗,夺国篡位成功。于公元前678年,成为了晋国的新主人。晋献公就是革命成功的晋武公之子。

史称‘曲沃代翼’。

秋,丹桓宫之楹(在鲁桓公庙的楹柱上涂上红漆,也许是为明年鲁庄公的婚事做准备)。

忆春秋感悟人生回忆录(和我一起读春秋)(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