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与谁关系好(他是闻鸡起舞的主角)

桓温北伐围住长安以后,志得意满,似乎认为关中已经掌握在自己手里了。这个时候一个老妇人来到桓温跟前,这个老妇人的身份有点特殊,她是刘琨昔日的婢女。

桓温打小就崇拜两个人,一个是晋朝的立业者司马懿,一个则就是刘琨。这个老妇人自称是刘琨的婢女,这可把桓温高兴坏了。

没想到老妇人一看到桓温以后,居然激动地哭了出来。桓温就问她为啥哭了啊?老妇人含着泪告诉刘琨:将军您和刘琨将军太像了!我一看到您就想起了刘琨将军,所以才潸然泪下。

桓温喜笑颜开,自己跟偶像长得很像?这莫不是手下人给他玩的一出把戏吧?于是桓温又问老妇人:哦?那你说说看,我哪里像刘琨?

老妇人又仔细看了看桓温,这才老老实实地回答道:脸长得很像,就是您有点苍白;眼睛也很像,只是您的有点小;胡须很像,只是您的有点红;身材也很像,只是您有点矮;声音很像,只是您有点嫩。

老妇人一边说,桓温的老脸就一边往下耷拉。这是啥意思?等于说我桓温什么都跟刘琨很像,却什么都比不上刘琨呗?此后桓温一连几天都不太舒服,总是窝在被窝里睡大觉。谁都知道,这回桓温算是被打击惨了。

我们都知道,桓温是东晋王朝最有权势的一个人,想要做皇帝也只是分分钟的事情。那么这个刘琨是谁?为何会成为桓温如此重视的偶像呢?

桓温与谁关系好(他是闻鸡起舞的主角)(1)

一、闻鸡起舞,刘琨和祖逖立志报国。

提到闻鸡起舞,我们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祖逖。这个人实在是太出名了,相对来说刘琨好像就没那么大的名气。

不过如果你知道这两个人的经历,那么肯定会有相反的想法了。祖逖从小就不爱学习,而且有多动症,压根就坐不住。所以到了15岁时依旧大字不识几个。

可是他的好朋友刘琨却是个十分好学的孩子,从小四书五经都看了个遍,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刘琨在音乐上造诣相当高,如果不是战乱的,刘琨应该能成为四大天王那样的人。

在刘琨的影响下,长大以后的祖逖也开始认真读书,并且学习了不少知识。刘琨和祖逖不光一起读书,而且还一起工作,晚上睡觉都在一起,真是一对好基友。

结果有一天晚上祖逖听到了鸡叫声,二话不说就一脚把好友刘琨给踹醒了:你听到鸡叫声了吗?刘琨揉揉眼睛告诉祖逖:大半夜听到鸡叫不吉利啊!

祖逖却偏偏不这么认为,他提出了一个建议,以后只要听到鸡叫,他们俩就一起起来练剑。从此以后,每到鸡鸣时,他们俩住的院子里就发出了叮叮当当的舞剑之声。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估摸着他们的邻居也不堪其扰,都搬家了。这两位也练成了高超了剑术和强健的体魄,这才逐渐实现了彼此报效国家的愿望。

桓温与谁关系好(他是闻鸡起舞的主角)(2)

二、刘琨和祖逖报效国家的方式有区别。

那个时候正值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期间。北方中原地区大乱,稍微有点眼力见识的人,都会想着南下避难。

别以为祖逖就很厉害,他为了保住家族成员的小命,也带着一大家子人南下投靠了东晋司马睿。可是刘琨就不一样了,他一直长期在北方蛰伏,准确来说,刘琨全家人都在北方为恢复晋朝而努力。

看起来两个人都是在为自己的祖国效力,可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因为祖逖依赖东晋王朝的力量,不光有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而且还有充足的人马。

可是刘琨就不同了,他只身在北方报国,周围全是对手,没有一个人是真心给予你帮助的。是个人都难以坚持下来,刘琨却坚持了下来。

桓温与谁关系好(他是闻鸡起舞的主角)(3)

三、刘琨报国的经历,分成这么三个阶段。

刘琨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爷爷、父亲都是做官的,母亲郭氏的娘家也是响当当的官宦人家,郭氏的父亲是曹魏名将郭淮的弟弟郭镇。

在这种家庭中出生,注定了刘琨会成为不一样的人,至少教育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刘琨自幼就勤于读书,此外对音乐也很感觉。别以为懂音乐在古代没什么用,对刘琨来说却有大用处。

当初晋阳被胡人重重围住的时候,善于吹奏各种乐器的刘琨,大晚上在城楼上拿起胡笳一顿猛奏,把城外的胡人吹得整宿整宿流眼泪,为啥?这是乡音啊!胡人们也开始想家了。所以几天这么一吹,城外的胡人们居然因为受不了相思之苦,纷纷跑路回家了!

在晋阳常为胡骑所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皆凄然长叹。中夜奏胡茄,贼又流涕觑歇,有怀土之切。向晓复吹之,贼并弃围而走。---《晋书,刘琨传》

第一个阶段:刘琨闻鸡起舞。

这个时间段是最无聊的,但也是刘琨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这是打基础的时候。当时刘琨和祖逖一起担任司州主簿。

其实这就相当于是政府的一个办公室秘书,做点辅助性的工作,一点儿也不重要。可是刘琨却在这个时候认识了祖逖,两个人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好友。

在彼此的激励之下,刘琨和祖逖闻鸡起舞,练就了一身的武艺。而且锻炼了强健的体魄和意志力,这为后来刘琨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年轻人千万不要着急着功成名就,打好基础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桓温与谁关系好(他是闻鸡起舞的主角)(4)

第二个阶段:刘琨卷入了八王之乱,逐渐崛起。

八王之乱在西晋历史上,可以说是致命的!司马家的八个王爷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断挑起战火,最终将西晋王朝推入了坟墓。

1、跟着赵王司马伦。

刘琨早年跟着赵王司马伦后面混,后来又到了齐王司马冏、东海王司马越等人手下做幕僚。其实那个时候谁跟着他们混,都逃不过一个死!

为啥?因为你方唱罢我登场,司马家的八个王爷是轮流坐庄,被赶下台的人及其党羽自然没有好下场。

刘琨早年是贾谧的二十四友之一,这也是个不大不小的政治集团,结果司马伦上台后,要灭了贾谧和他的二十四友。

2、跟着齐王司马冏。

不过刘琨的姐夫是司马伦的儿子,这才让刘琨和他的家人躲过了这一劫。等到司马伦下台以后,齐王司马冏逐渐掌权,按道理要灭了司马伦的党羽,结果刘琨又因为父兄有名望,再次躲过一劫。

司马冏权倾朝野以后,也开始独霸超纲,这引起了范阳王司马虓、成都王司马颖等人的不满,因此他们又把司马冏给灭了。

3、跟着范阳王司马虓。

此后刘琨便跟范阳王司马虓、东海王司马越跑到一块去,共同对付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

本来范阳王司马虓几乎要败了,是刘琨一手挽回了败局。可见他在这个集团中,那是中流砥柱的角色。由于战功卓著,刘琨被封为广武侯。

桓温与谁关系好(他是闻鸡起舞的主角)(5)

第三个阶段:刘琨成为并州刺史。

八王之乱虽然结束了,可是天下压根就没有安宁的意思。由于北方的胡人大举南下,使得中原地区一片焦土。

在这种情况下,刘琨的哥哥刘舆推荐文武双全的刘琨担任并州刺史。要是太平时候,大家肯定会认为刘舆这是在照顾弟弟,可那是在战乱年代,尤其是北方战乱的时候,刘琨这个并州刺史的小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刘琨以振威将军、匈奴中郎将、并州刺史的身份,前往平定胡人的第一线。而这个时候的祖逖,正准备带着自己的族人们南下避难,可见刘琨是迎难而上,逆水行舟。

这个时候的北方,匈奴的刘渊、羯族的石勒都已经逐渐崛起,他们都不是什么好对付的角色,这还不够,鲜卑的拓跋猗卢又带兵南下进攻太原。

1、对付刘渊。

可以说刘琨这个并州刺史当得太不容易了!晋怀帝永嘉元年,刘渊的大军入侵并州,刘琨极力抵抗,却只能保住晋阳。永嘉三年,刘渊的儿子刘聪又带着大军攻打上党,刘琨紧急调兵营救,可惜半路上被刘聪杀败。上党太守庞淳选择投降匈奴。

在这种情况下,西晋王朝将刘琨提拔为平北大将军,意思很简单,就是希望刘琨能坚守住北方。

2、应对鲜卑。

永嘉五年,鲜卑的拓跋猗卢又带着大军进攻太原,刘琨完全挡不住了。所以选择安抚政策,用五个县作为交易,勉强安抚住了拓跋猗卢。

3、招降石勒。

这个时候石勒又开始躁动了,刘琨希望石勒能够效忠晋朝,曾经多次劝降。可惜石勒压根就没心思听他唠叨。

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维持成这种局面,刘琨已经非常厉害了!可刘琨居然还想着联合拓跋猗卢对付刘聪。可惜一方面刘琨内部发生了一场内乱,刘琨父母均在内乱中被杀。另一方面拓跋猗卢已经去世了,他的部众也多数逃散。

所以刘琨在北方已经相当艰难了,西晋王朝摇摇欲坠,压根就帮不到刘琨什么。所以的内政外交军事都是刘琨自己在操持。

桓温与谁关系好(他是闻鸡起舞的主角)(6)

四、被儿子给坑了,刘琨为国捐躯。

刘琨在北方对胡人的态度是,拉拢这个打那个,希望做到借力打力。比如说跟鲜卑合作,攻打匈奴。后来他又认识了鲜卑的段匹磾,两个人志趣相投,一时间引为知己。

他们不光成了知己,还成了结拜兄弟,甚至成了儿女亲家。刘琨为了报国实在是豁出去了!这一切的前提是,段匹磾和他共同保卫晋朝江山。

可惜这个时候鲜卑段氏内部爆发了内斗。段末杯抓了刘琨的儿子刘群,并且跟他合谋共同收拾段匹磾,事成之后答应给刘琨幽州刺史的身份。

刘群一看还挺好,就写了封信给自己的老爹。结果这封信落在了段匹磾手里!这算是完犊子了,就算段匹磾再信任刘琨,此时也不可能再放过刘琨了。

恰好东晋权臣王敦派人来偷偷告诉段匹磾,希望他杀掉刘琨。因此段匹磾便以天子下令的名义,处死了刘琨和他的子侄。

桓温与谁关系好(他是闻鸡起舞的主角)(7)

总结:忆往昔,闻鸡起舞时。

很难想象,一心报国的刘琨,最后却死在了东晋权臣的撺掇下。鲜卑、匈奴、羯族等部落都没能灭了刘琨,最后对刘琨下手的,还是自己人。

刘琨被杀以后,东晋王朝居然为刘琨办丧事的想法都没有。为啥?因为刘琨是被鲜卑段氏所杀,当时的东晋还得依靠鲜卑段氏对付石勒。

这事儿让刘琨的部下们彻底寒心了,他们一部分投靠了鲜卑段末杯,一部分则投靠了石勒。回想起当年刘琨和祖逖闻鸡起舞的时候,那是何等意气风发,谁曾想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呢?

参考资料:《晋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