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禅让内容概述(尧舜禅让非本意)

在遥远的五帝时代,天下共主也不是权力的最高拥有者,另有一股隐秘的势力在主导着一切,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尧舜禅让内容概述?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尧舜禅让内容概述(尧舜禅让非本意)

尧舜禅让内容概述

在遥远的五帝时代,天下共主也不是权力的最高拥有者,另有一股隐秘的势力在主导着一切。

在这股势力面前,帝王也要屈服,甚至没有权利来指定自己的接班人,这股势力我称之为“氏族委员会”

以下所有论证和观点均以《史记》为载体。

天子,表象是一人,实则是一族。

史记中记载的当时社会是由多个部落组成的,各部落间通过战争、兼并、融合、附属、共存的方式形成了社会形态。

氏族是这个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同的氏族居住在一起,构建成了部落,而这个部落往往由某一个强大的氏族所掌控。

最强大的部落统治整个天下,这个最强部落中的最强氏族统治这个部落,这个最强氏族中的族长也因此统治天下,成为天子。

当时的王权更替遵循什么制度?

《史记》原文:“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可见,黄帝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天子均出自神农氏族, 一脉相传,外人是没有机会的。

《史记》原文:“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

可见五帝时期,天子也都是出自黄帝这一脉,外人也没有机会。

那么当时的王权更替究竟遵循什么制度?是世袭制?还是禅让制?两者都不对,应该是“氏族世袭制”

禅让制定义:统治者生前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

世袭制定义:王位在君王去世之后根据血统关系世代传承,遵从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原则。

不是禅让制的理由:

五帝的接班人都是在五帝死后才继承帝位的,不存在五帝在世时让位的记载。尧和舜虽然生前都指定了接班人,但却没有真正退位。

不是世袭制的理由:

五帝称帝的顺序以及他们的身份关系,不符合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原则。

黄帝死后,传位给了孙子(颛顼)。

颛顼死后,传位给了本家侄子(帝喾)

帝喾死后,传位给了儿子(尧)(ps:其实帝喾根本没有指定接班人,后面会讲到)

尧死后, 传位给了同族后辈(舜)

舜死后,传位给了同族先辈(禹)

氏族世袭制

它是在整个氏族内部选举继承人的一种王位继承制度。

这种王位更迭的模式类似世袭制,却先于世袭制,同时也优于世袭制。由于在继承人选择上没有直系血亲的要求,只要是本族的成员,都有继承权。这种制度能够更广泛地筛选继承人的优劣,又能够保证氏族对部落联盟的控制。它是世袭制的前身和雏形。

我们知道五帝是有着血缘关系的,权利的继承人都是自己家族内部人员,包括被后世广为传颂的尧舜禅让,其本质也并非那么纯粹和无私。

至高权利机构——“氏族委员会”

谁来保证权力的“氏族世袭”,保证权力继承人能够带领氏族发展壮大,答案就是我们开篇谈到的比首领权力还要大的那股势力—氏族委员会。

氏族委员会由氏族内部有威望、有地位、有势力的一群人组成,只负责本氏族的事务,不干涉首领的行为,但却有着本族首领的指定权。通俗点,类似于现在公司里的监事。

氏族委员会的存在意义。

一、 当时社会生产力极低,环境极其恶劣,人们还处在与饥饿、疾病、野兽、自然灾害等相对抗的状态,随时面临死亡,这种情况下氏族成员地位的不对等,思想境界的低下,也导致了没有民主选举领袖的基础。氏族委员会选举出的领袖更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二、 如果由天子指定继承人,相信所有帝王都会传位给自己的直系后代。这是血缘基因的天性,也是人性。(随着君权加强,后世的君主无一例外的首选自己的儿子继承自己的王位)

这样的传承弊端很明显,如果继承人的能力不够,会导致氏族衰落,更严重的会导致族灭。因为当时是部落联盟性质,附属诸侯部落随时可以不附属于你,反倒变成你的敌人。氏族委员会的存在可以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

三、 在天子的所作所为危害了氏族部落的整体利益时,需要有这样一股力量高过天子,能够拨乱反正,废除旧天子,选举新天子。也是基于氏族的整体生存利益考虑。

氏族委员会存在的证据。

1)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最后传位给了孙子。

颛顼至少有穷蝉和鲧两个儿子,却传位给了同族的侄子。

尧有儿子丹朱,却传给了舜。

舜有儿子商均,却传给了禹。

这些传承都很和平,没有战争的描述。这都是因为“氏族委员会”在行使着“氏族世袭制”的原因,不随某个人的意愿指定和更改。

2) 五帝并不是依次为帝的,在帝喾之后,尧之前,还有一个人。

原文:“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五帝都是在自己死后,才由继承人正式登临帝位的。但是帝喾死后,没有明确的继承人,儿子挚是代为天子。挚因为“不善”,也就是做的不好,退位了,尧才当了天子。

那么挚的退位,尧的上位这个过程谁在主导?

假设一,挚自导自演,主动退位,让与弟弟尧?

这得需要多高尚的思想境界,有这境界也就没必要退位了。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皇帝都是自登基开始就要干到死,极少有还在世,就传位给其他人的。除非极特殊的情况,例如,因为儿子造反,被逼退位的;外敌入侵,为了保命金蝉脱壳的;为情所伤,当了和尚不染红尘的;有不想超过祖父,做了太上皇的。

所以假设不成立。

假设二、附属诸侯部落主导?

一个附属国在实力不够强大的时候对宗主国指手画脚,干涉部落继承人的家务事,显然有自作孽不可活的意思。

如果这个附属部落的实力强大到可以决定帝位的归属,那么一定也轮不到尧,早换成自己氏族了。

所以这个假设也不成立。

假设三、属下大臣逼宫?

如果挚被大臣推翻,那么大臣也会推举一个易于控制的傀儡,以便获取更大的利益。而新王初期无权,只能无所作为,可尧继位后功业很大,完全没有受制于人的迹象。

这个假设也不成立。

排除所有的不可能,真相就是:氏族委员会在帝喾死后推举了挚为新的天子,可挚能力不行,没有干出成绩,被氏族委员会罢免了领导职务,重新推举了尧来继位。这个过程是不允许挚反抗的,因为这是整个氏族的意愿。

3) 尧死后,舜把帝位让于尧的儿子丹朱,自己跑到深山中躲藏。在大家伙的邀请下才登临帝位。

舜死后,禹把帝位让于舜的儿子商均,自己也躲了起来。也是在大家伙的邀请下登临的帝位。

如此相似的情形,是巧合吗?在后世的历史上,新王朝的皇帝在登基时,自导自演的情景也大都是被属下以死相逼,不得不坐龙椅的(以赵匡胤同志的表现最为突出)。只有这样才能彰显自己的无私和高尚。

舜和禹在正式继位前的这种表现,一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德行,同时也是给氏族委员会一个时间,来解决家族内部的矛盾,进而保证自己在位时能够拥有至高权利。

综上所述,三皇五帝时期,“氏族委员会”遵循着“氏族世袭制”的王位继承原则来指定继承人,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天子的过渡很平稳。

自己的一点读书感悟,有推测的成分,希望各位能够批评指正。

附送两个疑点,希望大家讨论。

1、 尧仅凭舜的孝行,就把舜当成了继承人来考察,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让自己的八个儿子辅佐舜,这个成本不可谓不大。为什么?

2、 舜在成为天子的候选人时,他的亲爹和同父异母的弟弟要杀害他,这个时间点很奇怪,动机更奇怪。为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