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是从哪里经过(武松打虎众人皆知)

剧情

武松杀死嫂嫂潘金莲和西门庆后,向官府自首,被发配孟州。路经十字坡,夜宿张青旅店。是夜,张青外出未归,其妻孙二娘觊觎武松财物,夜往行刺,于黑暗中搏斗。孙二娘不敌武松,落败。紧急关头,张青赶至,知是打虎英雄武松双方和解,遂同订交,结为知己。

武松打虎是从哪里经过(武松打虎众人皆知)(1)

赏析

又名《十字坡》,京剧传统剧目。取材于《水浒传》第27回中武松故事和明沈璟《义侠记》传奇。《武松打店》是盖叫天代表作之一,与《打虎》《狮子楼》《快活林》、《飞云浦》、《鸳鸯楼》组成《武松》全剧。这出戏是京剧中比较典型的武生短打戏,与武旦搭档。剧中,唱念不多,武松与孙二娘在黑暗中搏斗的技艺甚为精彩。

武松打虎是从哪里经过(武松打虎众人皆知)(2)

在《武松打店》中,盖叫天将人物内心体验转化为外在的形体表演,以性格化的打斗塑造人物,将“这一个”武松的英武、勇猛,胆大、心细,粗犷、沉稳和同情、善良,嫉恶如仇的性格刻画得非常饱满。他主张武戏文演,认为武戏虽然以武打为主,但不能为武打而武打,要打出性格,打出情境,要围绕人物来设计场面和形体。而在武打方面,既是武戏,便要打得精彩、打出风格。为此,他将武术融入戏曲身段中,故盖派的武打独具一格,打得真实、勇猛,又于脆、狠、利落之中兼有稳练、从容。在《武松打店》一折中,有一段武松打拳的戏,戏剧情境为孙二娘不敌武松而躲藏,武松摸黑寻找孙二娘。从可看性而言,这段戏是为了给武松让出展示技艺的舞台空间。但在表演处理上,盖叫天的身段设计便将“摸黑”与“找人”的“戏剧动机”融入动作中,为“打拳”的展示寻找人物依据。而这套拳,是借鉴武术中的罗汉拳,融汇化解而成。

武松打虎是从哪里经过(武松打虎众人皆知)(3)

盖叫天在《武松打店》中的表演,十分讲究造型美,无论扮相,动作,步法身段、舞蹈、开打,都刻意追求美。他在设计人物造型时,恪守“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的准则,又运用“要正,正中求草”、“要圆,圆中求方”等艺术辩证法,使舞台形象具有雕塑美、动态美及节奏感。他设计的身段动作,屈伸拧放、顺转逆返、体态矫健、变化多姿,一举手、一投足,都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塑型美,并力求观众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都能清楚地欣赏到他的表演,得到美的享受。而在表演中做到了“精、气、神”的完美统一,更是这个戏的表演亮点。他认为“精气神是三者合一不可分的,一切动作都不能离开精气神”。还提出“威而不猛,文中有武,武中有文,方才合乎武生品局”剧中,武松与孙二娘摸黑格斗,用左右擦拳、左右栽拳,先探身,后上步,一个身段接连另一个身段,每一个身段表示了当时人物的心情,又处处给人以美感。被欧阳予倩评价为“生动、灵活、飘逸、刚健而准确的动作构成舞蹈的美,表现出勇敢坚定的形象”。

武松打虎是从哪里经过(武松打虎众人皆知)(4)

主演

盖叫天(1888-1970),京剧武生演员。原名张英杰,号燕南。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幼入天津隆庆和科班,习武生,后改习老生、老旦。倒嗓后仍演武生。10岁登台,13岁始用“盖叫天”之艺名,意在超过当时艺名为“小叫天”的“伶界大王”谭鑫培。擅长演短打武生戏,注重造型美,讲究表现人物精气神,武戏文唱,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盖派”。长期在上海、杭州一带演出,有“江南第武生”之称。由于他在武松戏方面的突出创造,也被世人誉为“活武松”。他宗法南派武生创始人李春来而有所发展,勤学苦练,虽曾断臂折腿而坚持不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