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签约短信(农信接力)

农信签约短信(农信接力)(1)

门前一望无际的田野在季节的轮回里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田埂上密密麻麻的脚印细数着几代农信人奋斗的足迹,炙热的温度深烙在这片土地;柜台里青春洋溢的脸庞在岁月的指针里老了容颜,换了新颜,手指的纹路和掌心的汗水浸湿一张张崭新亦或破旧的钞票,火热的激情燃烧在三尺柜台。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信社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改革突破、砥砺奋进,一代代接过老一辈农信人的接力棒,接力梦想、接力奋斗、接力信仰。

大学毕业,年少轻狂,心里怀揣着不安分的野马,总想去外面绚烂广袤的天地驰骋。迫于父母的意见,我不太情愿地参加了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的招聘考试,开启了农信工作的大门。

我对农信社并不陌生,爷爷和父亲都曾经在这里工作,是我从小熟悉的地方。年少时,它的模样就已映在我心里。在乡政府旁边有一座三间一面青的房屋,门上挂着中国信合的牌匾,红砖铺就的院落干净整洁,白色大铁门庄重严肃。春夏秋冬,都有人进进出出,特别是春耕前夕,更是络绎不绝。记忆里,父亲常坐在高高的柜台里哔哩啪啦拨弄算盘,旁边的登记簿上是一串串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字,工整清晰。后来,父亲调到外勤,每天拎着帆布包,骑着爷爷骑过的老旧自行车在一条条泥泞的乡间小路奔波穿梭。虽然工作辛苦,但是很体面,算得上铁饭碗。逢年过节总有一些能拉上关系的亲戚带两瓶罐头、一箱麦乳精或者一箱橘子、苹果来家里串门。当然,不出三天,父亲都会把差不多等价的物品再“往来”回去。爷爷和父亲都是原则性很强的人,始终廉洁自律,按规办事。对待工作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对待他人谦逊随和、团结互助。他们常说:“贷款一定要给需要的人用,帮助困难农户渡过难关、摆脱贫困,一定要对国家的钱负责,贷出去的必须收得回来。”爷爷和父亲是我的骄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但是,我并没有遗传他们对数字的敏感,也从未打算过将来从事金融,我有自己的梦想,沉迷于自己勾画的美好愿景里。所以,起初在农信社储蓄所上班的两年里,我是浮躁迷茫的,是艰难困惑的,没有好奇,也没有热情。一度因工作枯燥而抱怨,因业务差错而沮丧,因技能考核落后而消沉。我觉得,这里禁锢了我的梦想,也禁锢了我的未来。却不觉间感到这里的动人之处,相依相融。

所长刘姨四十多岁,比父亲没小几岁,刘姨的丈夫也是农信社的一员,还和父亲一起共事过。父亲早十多年就病退了,和同事偶尔电话联系。他们的感情浓郁而纯粹。父亲上班时调转留念的工作照片都被父亲珍藏保存。当年和父亲一起共事过的同事看见我总会问一句:“你父亲现在身体怎么样了?”刘姨虽然没有给我太多的“特殊照顾”,却成了改变我的“师傅”。刘姨说:“当年,你父亲可是打算盘的高手,还在市里的比赛中取过名次呢。虽然,你们年轻人会觉得现代科技都这么进步了,有计算器、有电脑、有点钞机,还练习打算盘干啥?还非得练啥查钱?也许这是一种传承吧,这是我们的专业功夫,干一行专一行。”“咱们的工作看似枯燥机械,没有点真本事还真干不了,舞台广阔着呢,知道你喜欢写东西,先把最基础的事做好,才会有更远的路看到更多的风景。”刘姨用质朴的语言开导我,也用实际的行动帮助我。

业务不忙的时候,刘姨常拿着一把点钞券不停地练或者和我们一起比翻打百张,手把手地教我们怎么打扇面、怎么捻钞、怎么掐钞、怎么打把。练得好,刘姨会自掏腰包奖励我们好吃的冰淇淋和烤肠。日复一日,所里两名同事的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都在全辖名列前茅,我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刘姨是把这里当成家一样的地方,对待同事像亲人,对待客户也像亲人。

有一天,临近下班的时间,常来办业务的张姨匆匆忙忙小跑着来到柜台,从手提包里取出存折递进窗口,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要取5000元钱,刘姨见状关心地问:“张姐,咋了?这么着急呢?坐下歇一会儿。”张姨边喘边说:“哎,老李开电动车被撞了,进医院了。”“姨,您密码不对呀。”“我想想。”“还是不对。”“这密码咋还忘了,这可咋整,越着急越出乱子。”“张姐呀,你好好想一想,存折密码输入五次不对,就锁上了,这户名是大哥的,密码挂失还必须得本人处理。”“姨,密码锁上了。”我的语调里带着几分难过和同情,张姨沮丧地呆在窗口外,不知如何是好。刘姨快速走出了营业室,把自己的银行卡递给了我,“取出5000。”隔着防弹玻璃我隐约听见刘姨和张姨的对话:“张姐,这个点银行都下班了,去借也不好借,你先拿着,咱们认识十多年了,我信得过你,治疗要紧。”“大妹子,这……我真的不能拿。”“张姐,你就别推了。”“那,那啥,我明天就还,明天就还。”“没事儿,不用急,你也不用担心钱取不出来,过几天我们上门服务去办理挂失改密。”夕阳的余晖映在网点大厅的玻璃窗上,暖暖地照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因为刘姨的善良坦诚,刘姨不断收获一群群忠实的“铁粉”,谁有什么困难她都竭尽全力帮忙,为农户没有资金种地筹措贷款,为农户卖不出鸡雏托人找销路,为环卫工人倒热水,为卖废品的老人攒废品……只要刘姨工作过的地方,不管是偏远乡镇还是繁华街区,那一片的人就都能被她牢牢吸引,和她保持着长久的联系。

还有岁数大眼睛花了的李叔,虽然有糖尿病但仍在一线岗位坚守,任库管员和兼职大堂经理,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家和单位。年轻时轮岗他都和领导要求在偏远网点、包袱重网点中轮换。后来,领导考虑到其身体状况就把李叔安排在了居住地所在乡的网点。每年,值最多的班,每天,营销最多的电子银行产品。退休后的他仍然习惯骑着自行车到单位逛一圈,就好像每天还在上班一样。

黑土地上的庄稼一茬一茬地出苗拔节,玉米收耕机轰隆隆奏着丰收的乐章。时间不语,却能改变很多东西。转眼,我已来到农信社工作九年有余。我感受着伟大祖国的蓬勃壮大,感叹着金融发展的日新月异,也目睹了青冈联社的大楼拔地而起,一批批年轻的大学生带来的青春朝气,网点里各种新式样的自助设备日益增添,体系制度更完善、网点建设更标准、服务水平更专业、业务产品更多样、科技支撑更有力……而我,也已褪去青涩和稚嫩,找到自己的方向,在爱与温暖的时光里逐梦前行,逐步成长。在时光的隧道里被一种种精神所感动,被一个个故事所感染。

当我有幸再一次去到父亲曾经工作过的网点,我的心底莫名升起一种感动。虽然网点已经重新翻修,但是屋子里的构造布局并没有变,还是那么的熟悉而又亲切。眼前依稀浮现出父亲年轻时忙忙碌碌的身影,有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静静地看着父亲工作等着父亲下班。大厅里大堂经理正在指导客户使用手机银行,柜台窗口坐着办理业务的客户。会计小马透过防弹玻璃看见我和部门同事,打开营业室的防尾随门把我们迎了进去,穿过摆着自助取款机和鲜艳绿植的大厅,值班室的床上铺着崭新的被子,营业室里制卡机嘟嘟地响着,不一会儿吐出一张带着新鲜味的三代社保卡,后院的田垄上菜苗刚刚冒土,老柳树树干壮硕,有合抱之围,枝条泛绿如倾泻的瀑布,随风摇曳……

这里每天都演绎着不一样的故事,我们都是故事里的主角。农信故事一直在接力……

农信签约短信(农信接力)(2)

(注:后排左一为作者父亲)

农信签约短信(农信接力)(3)

作者:段玉鑫

单位:黑龙江青冈农商银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