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一次以弱胜强的战役(生不逢时的铁锤高手遇到盖世的劲敌)

张飞凭着敏捷身手与不断的揣摩钻研,用细心与耐心成就了绝世之猛;舍身而拼的典韦不仅力大无穷,绝伦的短戟与双铁戟之法,让他成为曹操麾下的第一猛将;豪气冲天的许褚靠着胆大心细的神勇,是在宛城之战后曹操军具实力的猛将;精湛的刀法与刚烈的性格,称雄天下的西凉庞德也是一位难得的猛将。奋力而出的武安国称不上绝世,虎牢关前的英勇表现已经让人感到诧异,面对人中吕布的盖世高手,武安国要比河北名将方悦强出很多,为了成为汉室江山的定国安邦之才,拜师苦练数年的他练出了娴熟的锤法,在那个匪患四起的战乱年代,铁锤之猛让武安国难遇对手的,能够战胜他的对手并不是太多,坦荡诚恳的孔融对他格外器重,带着这位忠勇的爱将前来讨伐董卓。

三国演义中一次以弱胜强的战役(生不逢时的铁锤高手遇到盖世的劲敌)(1)

【扬威的铁锤】

人中吕布与马中赤兔的盛名传天下,让虎牢关前挑衅的吕布多出几分无敌之威,这位拜师李彦的传奇人物学到了盖世戟法,精奇刁钻的招法瞬间刺落穆顺,武学格局极高的他有着难以逾越的夺势之能,略有些名气的方悦在数合之间便亡命疆场了,英勇难挡的他杀入众多诸侯军中,一片狼藉的惨壮更让群雄有了怯阵胆寒之意。当然也有一些雄心壮志之人严阵以待,正当公孙瓒、张飞、关羽等人跃跃欲试时,武安国飞忆而出,泰山压顶的铁锤迎头而击,志在必得的气势着实有些让人心虚,抬戟相迎的吕布在诧异中瞬间变招。步步紧逼的铁锤尽显刚猛雄风,夺命之危的数锤皆往要害击来,吕布精妙的戟法在阵前是应对自如,面对猛劲十足的精湛锤法,临机而变的吕布是攻防兼备,数个回合拼斗下来是不分胜负。

三国演义中一次以弱胜强的战役(生不逢时的铁锤高手遇到盖世的劲敌)(2)

作为力量型兵器的锤在三国时期并不多见,马超与王双的小铜锤成为一种暗器手段,后期羌军中的越吉元帅善使一对铁锤,力大锤狠之功差点就让关兴阵亡,而在早期的群雄割据时,武术成风的氛围造就了武安国刚毅的性格,锻炼出一身狠力的他对那些刀枪剑戟并没有兴趣,更专注于力量型大锤的他,拜师苦练之下也算是学有所成。武安国的锤法融入了一些克敌实用的招法,没有太多华丽动作与精奇技巧,力量优势下的锤法和武安国的虎胆勇气,这才有了闻名百里乡镇的猛将武安国。虎牢关前的吕布凭着盖世的戟法旋变巧斗,而锤重刚强的武安国也是寸步不让,面对傲视群雄的劲敌是毫无怯意,以攻为守的他是舍命相搏,阵阵喝彩之声也是不断传来。

三国演义中一次以弱胜强的战役(生不逢时的铁锤高手遇到盖世的劲敌)(3)

【生不逢时的豪杰】

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演绎着众多的精彩,乱世中也呈现了众多的英雄豪杰,众说纷纭的争议与追捧之下,成就了光环无限的三国故事,经典之处让人意犹未尽,悲壮之时也留下很多的惋惜。举世无双的五虎上将,名震天下的五子良将,扬威江东的十二虎臣,各尽其长的他们彰显着良将逢明主的传奇,相比之下一些身手不凡的人物,或有称雄之威,也有骁勇之能,但是生不逢时的他们却在黯然中消逝了。管亥如果袭扰的不是北海孔融,他就不会与众多绝世虎将一较高下,华雄败在青龙偃月刀成名之呀中,能够与关羽恶斗几十个回合,实力是绝对不容小觑的,要是他追随刘备或者投到曹操袁绍军中,也许他还会留下更多的精彩,将门虎子的傅佥,如果遇到诸葛亮兵出祁山,应该也会有更大的功绩与盛名。

三国演义中一次以弱胜强的战役(生不逢时的铁锤高手遇到盖世的劲敌)(4)

被逼出战南郑的大将杨任,埋没有益州的猛将鄂焕,与他们相比起来,单骑退雄兵的虎将文鸯,要是早出生几十年,这位勇冠三军的英雄或许倒会马革裹尸,但是阵前的所向披靡。一定会留更多热血沸腾的战绩。作为儒圣孔子后代的孔融,虽然没有争霸天下之能,却是深受天下人爱戴的贤人,太史慈能为他舍命搬兵救援,就连刘备与关羽都是满怀敬仰之情,武安国的人品如何不得而知,但是他能够为北海孔融出力效忠,或多或少还是带着几分正义情怀的。刚猛闻名的夏侯惇是曹操早期非常倚重的大将,却在数个回合间就败阵退走,而武安国的大战之中却能斗上十多个回合,这种实力明显要强过江东那些虎臣大将,纪灵、徐晃、张郃这些闻名的人物,未必能强过这位生不逢时的铁锤高手。

【悲剧的猛将】

三国演义中一次以弱胜强的战役(生不逢时的铁锤高手遇到盖世的劲敌)(5)

吕布能够成为三国第一勇将并非浪得虚名,初时面对猛锤是有些不适应,久经沙场的他在机变中不断寻找着对手弱点,赤兔宝马的神速也让在阵前是左窜右冲,刁钻的招法更是让人意想不到,不经意就夺走了上风之势,这种奇特的杀法在后期让许褚、夏侯惇显得格外拘谨,相比武学境高的机敏吕布,勇猛有余的武安国还是少了些灵巧。铁锤磕扫之时有着霸气的一面,不过闪变的快戟却在悄然之间绕锤袭杀而来,有备而来的武安国能够来招接招,而盖世的吕布却是一戟生三招,纵马穿梭之间的杀招让人防不胜防,雷霆快戟时而刺向胸前,时而劈向后背,有时扫向腰间,猛然之间斩向武安国的手腕。

三国演义中一次以弱胜强的战役(生不逢时的铁锤高手遇到盖世的劲敌)(6)

宛如闪电般的快招来得太唐突了,武安国虽有舍命相拼的豪情猛劲,却不如吕布超乎常人的迅猛手段,伴随着惨叫之声传来,弃锤而走的他顾不上疼痛,咬牙闪过吕布再次袭来的狠招,纵马狂奔往本阵而去。在那场貌合神离的讨董之战中,这位悲剧的猛将没有半分怯阵之意,他没有像张飞关羽那样建立盖世奇功,却也是像公孙瓒与穆顺那样奋勇杀出,虽败犹荣的他少了些绝能之功,却在悲壮中多了些忠勇的精彩。武安国不是太出色的人物,却斗出了称雄天下的勇猛,实力的悬殊还是让身残的武安国退走,从此他再不能上阵杀敌了,如果他虎牢关前多出几分隐忍,或许后期能够遇到刘备、曹操、孙策这样的英主,也许三国故事中又会多出一些引人入胜的英勇战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