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被陆逊打败的原因(陆逊曾大败蜀汉)

《史记》中有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历朝历代的上位者,深谙此道,例如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之后,逼死无数良臣;明太祖朱元璋,成大业后,有功之臣百不存一;黄袍加身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都被赞为了仁义之举。虽然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些事情让人无法接受,但是从上位者的角度来看,此事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今天我们不讨论此事的合理性,单说这些功臣被遗弃的时机——他们之中,大多数人不管是被杀害也好,被夺权也罢,几乎都是在主公大业已成或将成之时,几乎没有哪个上位者,会在创业未半之时,自断臂膀。然而凡事皆有例外,三国时期就有一位名将,一生之中立下了赫赫功劳,却在魏蜀吴三方,依旧在博弈的时候,被主公逼死了。这个人是谁呢?

刘备被陆逊打败的原因(陆逊曾大败蜀汉)(1)

他不是别人,正是江东陆逊。陆逊,字伯言,是孙吴四英杰之一,与周瑜、鲁肃、吕蒙齐名。他从二十一岁起,便入孙权幕府,不但曾为孙权平定了山越,还在三国角逐中,立下了不少功劳——公元219年,关羽与曹魏开战,东吴想趁机拿回南郡,他献计让吕蒙装病,降低了此战的难度;公元221年,刘备起兵伐吴,他于次年到往前线,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公元228年,曹休率十万大军伐吴,陆逊不但斩擒魏兵万余,还缴获了不少辎重。另外他在政治上,也做出了不少贡献,由此可见,陆逊对东吴而言,是绝对的功臣,理应受到厚待。

然而到了孙权晚年,已经高居丞相之位的他,因为卷入夺嫡之争,且意见与孙权相悖,受到了责罚,后来两个外甥又受到了诬告。在悲愤交加之下,一代名臣于公元245年忧愤而亡。可以说陆逊之死,是孙权一手促成的。当时三国还未统一,东吴还需要大量的人才,孙权为何要这样做呢?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士族之间的争斗

虽然东吴自孙策时期起,就占据了江东,一直以此为根据地,然而掌权的孙氏家族并非起源于此处,跟随他们起家的旧臣,例如周瑜、鲁肃等,也并非江东人氏。虽然孙氏入主江东之后,需要依靠江东大族,来维持统治,但是中间还是存在一定隔阂的。所以在经营了几十年后,孙权完全站稳了脚跟,就开始致力于打压江东士族了。此时首当其冲的,便是出身于江东大族世家,又位高权重的陆逊。

刘备被陆逊打败的原因(陆逊曾大败蜀汉)(2)

其实在夷陵之战前,孙权便已经开始打压陆逊了,据《三国志·陆逊传》记载,当初陆逊献计夺荆州之后,孙权问吕蒙道,谁能够接替他的职位,吕蒙回答道:“陆逊意味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意思是说,陆逊能力足够,可以接替自己,此处的接替,即可以理解为接替他对抗关羽,也可以理解为接替他的身后事。可是到了他病笃的时候,推荐的接班人,却变成了朱然。此中的蹊跷,可想而知。

二、孙氏与陆氏有世仇

刘备被陆逊打败的原因(陆逊曾大败蜀汉)(3)

孙权打压陆逊,逼死陆逊,除了因为政治原因,打压江东士族之外,还有本身的不信任。毕竟当初孙策攻打庐江时,守城之人便是陆逊的从祖父陆康。陆逊年少丧父,一直由陆康抚养长大,后来更是为陆康支撑起了门户。可是孙策攻城两年,迫得陆康转移了家人,而且庐江城沦陷之后不久,陆康便病逝了。有这得关系在,以孙权的性格,很难完全相信陆逊。

三、陆逊是孙策的女婿

刘备被陆逊打败的原因(陆逊曾大败蜀汉)(4)

也许有人会说,时隔那么多年,这些事情早该翻篇了。可是如果真的翻篇了,孙权则更不会放心陆逊了。因为当初陆逊来投奔孙权的时候,孙权做主将自己的侄女,即孙策的女儿嫁给了陆逊。众所周知,江东是孙策一力打下来的,而且他还有儿子在世。孙权一直防着孙策一脉,为此在称帝之后,甚至都没有给孙策追加帝号。如果陆逊真的不计较的这些事情了,那么若他支持孙策之子夺权呢?这些也是孙权不得不防的。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孙权之所以在成大业之前,便自断臂膀打压陆逊,甚至最终将其逼死,即是从大局上考虑,打压江东系,也有私人恩怨作祟。有这些因素在,陆逊的结局几乎是注定的,只是可惜了他的一腔忠义。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三国志》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