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现状(激光雷达是伪需求)

近日,德国激光雷达鼻祖Ibeo申请破产。给激光雷达产业传来了一阵寒意,业内出现了一股唱衰激光雷达的声音,诸如“激光雷达迎来洗牌,激光雷达上车难”等,甚至有人马后炮称“激光雷达一直就是伪需求”。

激光雷达现状(激光雷达是伪需求)(1)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访谈了不少激光雷达企业,包括图达通、速腾聚创、探维科技,禾赛科技等激光雷达头部玩家。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与外界的悲观情绪不同,企业端呈现出来的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多数企业对此事表达了两个观点:Ibeo破产更多是企业自身原因所致,与行业发展关联很小,内因大于外因,不具备参考性;大家对国内激光雷达行业的前景普遍持看好态度。

Ibeo破产内因大于外因,不具备参考性

有企业认为,从宏观经济角度看,Ibeo总部位于德国,而德国由于疫情影响,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德国电视二台网站报道,德国工业联合会(BDI)最新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BDI这份报告显示,有58%的企业面临严峻挑战,34%的企业担心自己会倒闭。

调查报告还显示,目前有十分之一的企业已减产或停产。四分之一的企业正在考虑或已经开始将公司股份或部分生产以及工作岗位迁往国外。

市场持续低迷之下,德国卫生纸制造商Hakle、鞋类零售商Görtz已经先后申请破产。Ibeo受到波及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激光雷达市场来看,德国和中国存在巨大差异。公开资料显示,Ibeo主要聚焦L4级的机械式激光雷达,以及针对L3的全固态激光雷达。后者最为人熟知的项目就是其与法雷奥一起为奥迪A8的L3级自动驾驶项目联合打造的激光雷达,但并没有迎来大规模上车。

L3的市场需求有限,L4自动驾驶又迟迟落不了地,这让作为核心传感器零部件的激光雷达难有用武之地。

具体到Ibeo企业自身来看,其技术路线也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质疑。国内某一线激光雷达品牌总监表示,Ibeo的路线和大部分激光雷达公司都不一样,他们用单线方案改成4-8线的半固态扫描,完全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后来又推了全固态Flash方案。

企业人士认为,Ibeo技术路线方面选择用Flash方案做中长距雷达,目前难度系数很高。他解释,由于VCSEL功率密度原因,Flash方案测距和视场角只能选一个,要长距离就无法保证视场角。而Ibeo 最新的产品ibeo Next的产品水平FoV只有30°左右,而目前主流中长距雷达水平FoV都有120°,这样的方案很难满足市场需求。

激光雷达现状(激光雷达是伪需求)(2)

这里插入一段科普,固态激光雷达发射装置的激光芯片根据谐振腔制造工艺的不同分为EEL(边发射激光芯片)和VCSEL(面发射激光芯片)两种。前者是在芯片的两侧镀光学膜形成谐振腔,沿平行于衬底表面发射激光,后者是在芯片的上下两面镀光学膜,能够实现垂直于芯片表面发射激光。VCSEL有低阈值电流、稳定单波长工作、可高频 调制、容易二维集成、没有腔面阈值损伤、制造成本低等优点,但输出功率及电光效率较低。故而无法同时保证长距离和大视场角。

在产业尚不成熟的前提下,Ibeo强推此方案,一是技术稳定性不高,二是成本价格偏高。企业人士表示,Ibeo的补盲性能激光雷达卖得和主传感器一样贵,国内外都没有客户愿意买单。

所以,不少企业人士认为,不管德国的市场环境,还是自身的战略发展,Ibeo的独特性太明显,对整个行业不具备太多的参考意义。

国内激光雷达产业大有可为

有企业人士指出,行业发展初期各种各样的激光雷达技术方案都得到资本支持,然而当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经过工程化验证,进入规模量产落地阶段,没有获得车企定点认可的企业将会很困难,淘汰是正常现象。

他认为,全球有近百家激光雷达企业,而车载传感器具有很明显的头部效应,行业洗牌是必然趋势,没必要以小见大。其实激光雷达企业退场更早之前就已经上演。早在2019年,以色列激光雷达创企Oryx Vision发现自己技术路线不行,宣布关停,并且向投资人退资。

在《圆周智行》访谈的多数企业中,除了对Ibeo特殊性的分析,大家还有一个一致性的观点:不同于欧美等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大家对国内的激光雷达前景持续看好。

国内某头部激光雷达企业人士表示,不管从现阶段的上车速度还是下一阶段的技术发展速度,国内市场的整体节奏比海外快很多。比如在量产层面,国内激光雷达企业已实现车规量产,海外激光雷达企业大多产品还处于B样状态;又比如在车型定点层面,虽然现阶段技术都还在市场验证阶段,但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国内车企基本已经下一代激光雷达车型的定点,供应商都已经确定,国外车企对这方面大多都没有规划。

市场呈现出来的状态较为明显,以国内企业公开资料来看,仅速腾聚创一家就获得了50余款车型定点,覆盖四大国有车企与三大民营车企,以及数家新势力;同期海外只有个别的车企确定前装激光雷达,且车型不多。

激光雷达现状(激光雷达是伪需求)(3)

9月29日,禾赛科技官方宣称,该公司AT128实现单月交付量突破10000台,成为全球首家月交付过万的车载激光雷达公司。禾赛认为,单月交付破万,不仅是公司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揭开了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大规模量产交付的序幕。

禾赛科技CEO李一帆此前曾有一个言论,激光雷达的年出货量要达到百万台才算是迎来大爆发,而其将这个时间点设定为2025年。

一个值得注意的消息是,Ibeo破产的阴云未去,全球智能驾驶领军企业特斯拉近日宣布,将在后续车型中取消超声波雷达,在“去雷达”的路上更进一步,彻底进化为纯视觉方案。有人认为,特斯拉此举对专注于雷达的厂商无疑是晴天霹雳,尤其价格昂贵的激光雷达更是雪上加霜。

对此,不少激光雷达企业人士表示,特斯拉一直都是纯视觉的坚实拥趸者,此举不过是在纯视觉路上的“自然进化”而已。而且就路线而言,特斯拉“去雷达”也有其能够自圆其说的理由,纯视觉需要海量的数据支撑,特斯拉目前是全球视觉数据积累最多的车企,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望其项背,而且短期内也无法赶超,如果特斯拉认为其自动驾驶系统达到足够先进的水平,那完全可以拿掉雷达。

此外,“去雷达”也能够避免更复杂的数据融合算法,让系统拥有更高的运行效率,让行泊一体,甚至未来的智能座舱都加入到一个系统中,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大趋势。至于安全性如何,只有东西上车,让用户通过时间来验证。

他们并没有为此感到担心。国内某头部激光雷达企业技术人员表示,技术方案多种多样,国内车企更适合多传感器融合的技术路线而言,国内外企业理念、法规的不同,也使得企业在进行技术路线选择时存在一些差异。国外车企是科技驱动,国内车企是用户驱动,更倾向于采取兜底性更强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回到激光雷达的现状来看,目前激光雷达企业正在进行激烈搏杀。有企业人士认为,目前市场需求最高的是半固态激光雷达,而且已经陆续迎来上车,接下来行业的主要任务是产品验证,业内关于激光雷达扫描方式的讨论也逐渐向收发装置,稳定性、可靠性,售后等方面转变。据其估计,半固态激光雷达至少持续10-20年的时间。

一旦产业成熟度到达某一阙值就会迎来大规模爆发。而其关于该阙值的理解是,激光雷达的成本,性能,车规级,可量产,售后等方多面达到一个平衡。这个时间节点指向2025年。

Ibeo代表不了整个激光雷达行业,激光雷达到底是不是“伪需求”,别着急下结论,走着看!就好像大佬们都在说自动驾驶不应该依赖高精地图,但除了特斯拉,没有企业绕开高精地图推出更高阶的自动驾驶方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