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晴明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安倍晴明紫式部)

孟子曰:“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人,只要是活着,不管你是帝王将相还是庶民奴婢,都要吃饭,这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有例外。不管这个时代是辉煌伟大,还是黯淡混沌,一切都要建立在“吃什么”这个基础之上。

所以,即使是在那个以“风雅”、“华丽”而著称的平安时代,不论是阴阳师安倍晴明抑或是一代文宗紫式部,也都要靠着吃饭来支撑自己盛世美颜和冰雪聪明。

与今天人们印象中的繁华如梦十分不相称的是:与今天相比,平安京的餐桌可以说相当单调的。餐饮业几乎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稍有天灾人祸平民百姓就常常处于半饥饿状态——即使是贵族的厨房也见不到多少食材,古代中国那种“食前方丈”、“日费万钱”饕餮盛宴似乎从未出现在那个时代。

在那个时代,普遍实行两餐制。这个习惯由来已久,早在《日本书纪》就有雄略天皇,也就是《宋书·倭国传》中的倭王武,每日早晚用餐的记载,也就是所谓的“朝夕御膳”。这也可以说是古代世界一种常见的用餐时间。一般情况下,天皇用膳的时间比较早,据《宽平御遗诫》可知是巳时(上午十时)用早膳,而晚膳则在申时(下午四时)。不过除了天皇之外,大多数的臣民们都要迟一些用餐:一般是午时吃第一顿饭,申时吃第二顿,这就很类似于现代人的午餐和晚餐的时间。而且当时人们认为不按时吃饭是件既不卫生又不体面的事,所以要严守就餐时间,右相藤原师辅的《九条殿遗诫》中就有:

“朝暮膳,如常勿多食饮,又不待时刻,不可食之。”

平安时代的体面人很少吃肉,所以现在那些“无肉不欢”的老饕就不要想着穿越回去了。其实在奈良时代以前,日本人或者说倭人曾是一个大量食肉的民族——这要插一句的是“什么都吃”在人类文明史上一直是贫穷落后的象征。到了天武帝四年(675AD)四月,朝廷就颁布诏令,禁止食用牛、马、狗、猴、鸡;近一个世纪后,圣武帝又于天平十三年严禁主宰牛马。所以到了平安时代,人们已经基本上不会食用牛肉、马肉,进而贵族阶层也极少食用或不食用鹿肉和野猪肉。比如《江谈抄》中就有“食鹿肉者当日不得参内里事”的记载,也就是说吃鹿肉的人当日不能入宫。既然不能吃肉,为了补充蛋白质,人们就大量食用鱼类。

安倍晴明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安倍晴明紫式部)(1)

安倍晴明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安倍晴明紫式部)(2)

影视剧中还原平安朝大贵族的用餐,餐具是漆器和白瓷。


安倍晴明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安倍晴明紫式部)(3)


安倍晴明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安倍晴明紫式部)(4)


安倍晴明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安倍晴明紫式部)(5)

《阴阳师》中安倍晴明和源博雅对饮,作为中下层贵族的他们所用的餐具都是便宜的木器和陶器。


但是,由于平安京距离大海有一段距离,那个时代不仅没有冷鲜技术,也没有足够迅速的物流。所以当时的贵族和庶民都吃不到新鲜的海产,但幸好平安京附近有不少大河,故而江鲜出产丰富,所以各种淡水鱼也就成了最常见的美食。在《源氏物语》“常夏”帖中曾写道:
“一日正值酷暑,源氏入东钓殿纳凉······亦有殿上人得亲信者侍奉,呈上桂川打来之鲶,贺茂川中网来之鳅当面料理。”

注意,这里的“鲶”其实是“鲇”,在中国又被称为香鱼、瓜鱼,是一种珍贵的淡水鱼。而所有的江鲜中,又以鲤鱼为最高档的食材。江鲜在食用前都会按照一定之规切成“脍”,也就是鱼肉片,之后再摆成精致的菜式。虽说君子远庖厨,但在平安时代当着贵客亲自料理食材则是臣下招待君上的礼数。比如《古事谈》中便有在鸟羽院御前的酒宴之上,刑部卿藤原家长亲自为庖丁人;恶左府藤原赖长的《台记》“康治二年十月二十七日”条中更有:

“源行方为庖丁,调理鲤鱼,刀功精妙,所见者无不称羡。”

这种习俗乃是古人招待贵客时“”摄衽抱几,视膳于堂下”的遗制。而当时的日本人为此还杜撰了一个传说——在现在京都御所清凉殿北有一处狭长的房间,名为“黑户”,据说是第五十八代天皇光孝帝的潜邸。光孝帝在五十五岁的垂暮之年才登上帝位,在此之前虽然外放过几任地方官,但却因为廉洁奉公而没有实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暴富,所以回京之后便一直过着拮据的日子,经常向亲友借贷,以致债台高筑,无法还清。故而王府之中没有专职的厨师,甚至家主公还要亲自下厨做饭,因为烹饪时的煤烟将房屋染黑,所以势利之徒便奚落他为“黑户宫”。登基后光孝帝不忘本,依旧经常亲自下厨,并下旨令中纳言藤原山荫编撰食谱、指定厨师工作时应有的把式······光孝帝前半生确实十分落魄,登基后更是低调;但是“黑户宫”的传说却被很多研究者认为是在江户时代由厨神汉宣帝的唐土传说改编而来的。

不管传说是真是假,庖丁人在切鱼片时要遵循餐饮业始祖中纳言藤原山荫所制定的种种仪规确实事实,比如要衣冠整齐,将左右二袖挽起,左手持长筷子一副,右手持刀,单膝跪地······真的犹如庄子所言,“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注意,除了羹汤之外,所有的江鲜食材在食用时都是蘸着盐、醋、酱等调味品生吃。


安倍晴明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安倍晴明紫式部)(6)


安倍晴明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安倍晴明紫式部)(7)


安倍晴明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安倍晴明紫式部)(8)


安倍晴明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安倍晴明紫式部)(9)

四条流庖丁式家元在演示如何料理鲤鱼——整个料理过程的原则是不得用手接触食材。


安倍晴明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安倍晴明紫式部)(10)


安倍晴明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安倍晴明紫式部)(11)

切好的鱼脍摆放成草书“长命”。


在由各种江鲜制作的“脍”之外,平安朝的“荤菜”主要还有:

削物,就是风干的禽类和海产品,比如鱿鱼干、秋刀鱼干;

贝物,分干物和盐渍两种,前者比如鲍鱼干,后者就类似于现在潮汕地区的生腌海鲜;

汁物,就是以鱼肉、禽肉或蔬菜熬的羹汤;

烧物,是以野鸡或文蛤做的烧烤;

而正餐后的“木果子”,也就是水果,以甜瓜、柿子、猕猴桃、橘子、大枣、梨为主;

甜食为“唐果子”,就是由中原传入的点心饽饽······

在那个时代最珍贵的食物就是苏(通“酥”)蜜,其实就是现代人吃的芝士浇上蜂蜜。早在飞鸟时代乳制品就由中原传到了日本,而“酥”也就是奶酪、芝士更是其中的代表。最初是在大臣就任的宴会,也就是大臣大飨举办时,朝廷才会将糖炒栗子和酥一起赐给大臣,以示恩宠。所以即使是贵为国丈的藤原道长也只能偶尔的大饱口福。

当然,那时候贵族们吃得最多、几乎每顿都要吃的还是作为主食的米饭。当时的米饭有两种:

“强饭”——也就是用甑证出来的硬米饭,通常用木碗盛到餐桌上;

“姬饭”——也就是现代人吃的大米饭,比较软,一般用瓷碗盛着。

在夏天,将冰水浇到姬饭上,被称为水饭;在冬季则以开水泡饭,被称为汤渍——平安时代的茶被视为一种药品而不是饮料,所以茶泡饭要在江户时代才出现。饭团则被称为屯食、生饭——二者的区别在于生饭是将姬饭团成小球的形状,供奉于神佛前。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吵闹之物”便有“板屋上的乌鸦争食生饭”一条。

最经常被各种文献记录下来的主食是粥。在《和名抄》中记载,粥一共分两类:一者为饘,一者为粥;饘又名“坚粥”,是那种筷子插着不倒的稠稀饭;粥则是有汤汁的那种稀饭,也叫“汁粥”。汁粥最常见的是大米熬成的白粥和加入红小豆的赤粥。在没有高压锅的时代,豆粥一直是一种很上档次的食物,比如在中国古代被视为富豪象征的西晋卫尉石崇便以豆粥待客;而在《宇津保物语》的《藏开》卷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红小豆粥所享受到的“待遇”:

“左大臣之大君为东宫妃,送来容二斗之银桶两个,一桶为白粥,一桶为赤粥,皆插以长柄银勺······”

除白粥、赤粥外,还有芋粥、栗粥最为高档;而每年正月初七时,从大内到寻常的殷实人家都要食用以其中米、豆熬成的“望粥”。

安倍晴明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安倍晴明紫式部)(12)


安倍晴明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安倍晴明紫式部)(13)

夫妻二人比较正式的用餐。

至于蔬菜这种东西,平安时代的贵族们几乎不吃。因为当时蔬菜是庶民佐餐的主要食物,吃这个对于贵族来说相当的有失身份。这也就导致了达官显贵们因为维生素摄入不足而普遍还有抑郁症,甚至因此引发精神疾病,当时人们认为这就是恶灵附身。比如作为安倍晴明和紫式部的恩主及好友的藤原道长就曾经被一个患有抑郁症的女房(供职于后宫的贵族女性,大多是寡妇或弃妇)所袭击,具体经过是:

某日,藤原道长入宫探视自己患病的二姐藤原超子(冷泉帝女御),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被一个女房突然袭击。这个女房死死掐住道长的脖子,并厉声喝道,“我neng(入声)死你!”。幸亏道长当时是个战斗力强悍的小青年,虽然被掐的双腿发软,但还是顺手抡起一个酒瓶子将对方击退······

这个女房就是狂躁型抑郁症患者的典型。后来,藤原道长自己也得了这种病,有一次在祇园祭上散乐艺人正在表演,突然冲出来一队武士将这些“戏子”们一顿暴打,并且驱散了四周的围观群众——原因就是路过此地的藤原道长看见人山人海突然感到了一股难以抑制的冲天怒火······

再加之当时的贵族普遍嗜酒,而引用的又是含糖量高达三分之一的米酒,故而患消渴之疾者比比皆是。往往人到中年就被失明、背疽等症状困扰,其原因说到底还是“病从口入”。

不过,秉公而言,平安王朝的贵族对于饭菜的口味并不是特别的有要求——因为在那个事佛甚恭的时代,口腹之欲和淫欲一样,都是不能说出口的。这也就是为何在《源氏物语》或《枕草子》中竟然没有任何关于美味佳肴的描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