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昆明什么时候建的城(老昆明最早的土货和洋货都是些啥)

清末民初,洋货初入昆明之时,城中绸缎、土布、清酒、油行等土货商铺齐行立约,不进洋货,以求自保,维持现状。

开始,这联手抵制大约也是有效的,清末昆明的许多绸缎行、土布行都依然故我。滇越铁路通车之前,昆明的土货商店依然很多,洋货商店很少。

滇越铁路建成通车之后,昆明以丛山僻远之地,一变而为国际交通要冲,海关操于外人之手,舶来品享受的关税甚至比国货还低,又能适应新式工业的要求,价格较廉,加上买办的协助,于是乎纷至沓来,炫耀夺目,陈列于市。

反观土货之弊,时人论之:一是“价本不丰,无敌人之力”;二是“人情不一,无大公之心”;三是“所见不大,所料不远,只贪眼前小利,而忘日后大害”;四是“生财之道,不知讲求”。以此和外商竞争,当然只有失败。例如雨伞,日本产品用竹竿做柄,制作精致,结实耐久,价钱又廉,进入昆明市场后,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就售出600多把,次年达12000把,再过一年,就翻到了2万多把。在这种情况下,本地土伞,只有倒霉(《昆明市志长编》等)。

“土”“洋”之争,在工商业中形成了尖锐的对立:如西药与中药,洋瓷碗和土碗,土工具和洋工具,土农具和洋农具,土刀和洋刀,火草发烛与洋火,蜡烛与洋蜡,土碱与洋碱,胰子与洋皂,石膏与牙水,斗笠与洋伞,布袜与洋袜,土玩具和洋玩具,土产食品和洋食品,手工金属器物和机制金属器物……两相比较,土制手工业产品不免相形见绌,有的就逐渐被淘汰了。但就是到了这种地步,“国货”商们还在内讧。

1909年间,“土糖”畅销,熬糖的人一下子多起来。熬糖的、卖糖的你争我夺,生出许多是非。昆明的行会向经营土糖者派款,守城门的则把住城门,拦下运糖的驮子要“卖门钱”,不给就扣糖……于是,洋货更加得势,“国货”更加衰落,大量金钱,滚滚流出,国弱民穷,就不可避免。

不过,昆明毕竟是一座有血性的城市。1912年,昆明人“师夷长技以制夷”,建成了石龙坝水电站,用“自来火”取代了“洋油灯”,成为“中国第一”。

20世纪30年代,昆明人打造的香皂、肥皂把“洋碱”挤出了昆明市场,都是可圈可点的“赢家战例”。


“土烟”“洋烟”大战


老昆明人过去吸的是烟丝,分旱烟、水烟两种。收获了烟叶,晒干或烘干后切成丝,用烟管吸叫旱烟,用竹水筒吸叫水烟。那竹水筒又叫水烟筒,取一节有手臂粗、有手杆长的竹筒,在半腰上斜着装一根小竹管作烟斗。吸烟的时候,烟筒里灌上水,将烟丝放在烟斗上点燃,在烟筒口一吸气,竹筒里的水就咕咚咕咚响,烟便经过水过滤吸得进口中。据说这样吸烟又过瘾、又干净。

至今昆明还见得到这种水烟筒。直到1901年,昆明仍无纸烟入口。后来英美公司绕道缅甸,将纸烟贩到昆明,叫作“派律纸卷”和“巴西烟”。

到1906年,纸烟输入价值就达11000两银子。滇越铁路通车后,洋商又陆续由香港取道越南运进纸烟,也很受市场欢迎。许多昆明人渐渐不再吸土产烟丝,改吸纸烟了。到1911年纸烟进口价值达43000多两银子。

纸烟最初进入昆明,洋商雇人挑担上街,逢人就送上一支请试抽,半卖半送,每包才铜钱两文。待一般市民吸上了瘾,又在报纸上刊登广告,购一包烟得一张赠券,赠券可兑赠品,以此吸引顾客。

有趣的是,英美烟公司的赠品是:“如积有二十五张(赠券)者,可换孔子真像一个,或积至一百张,可换美人画一张。”如是算来,在当时洋人和吸烟人心目中,一个美女可抵四个孔圣人!

洋纸烟的牌名,最初只有老刀牌和黄雀牌,后来有了比较高级的握手牌、三炮台、大炮台、司令牌等,还有称人、红公、玫瑰、鹤王、火车、葵花、蓝桥、踢波、强盗、跑马、美人、活边、白燕、表牌、灯牌、哈德门、红锡包、白兰地等等,什么稀奇古怪的牌子都有,最多的是英国货。市场打开以后,昆明街头还出现了不少专售洋烟的店铺。由于纸烟进口越来越多,昆明和附近地区出产的烟叶逐渐被挤出市场,所剩无几。

这时,又有昆明人以整理实业、振兴商务、自保利权为号召,在东院街当铺巷李家宅院内合股生产纸烟,办起了六合兴旺公司、荣兴烟草公司等,这又是昆明最早的纸烟厂。由于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自然也难抵御洋烟的侵入。

就在洋烟或以“气如兰桂,辟秽除邪”,或以“烟枝伟大,世无其俦”招揽烟客之时,更有昆明人看到纸烟流行的另外一面,认为“纸烟足以防害卫生,其毒之于人也,较鸦片烟为尤烈”——清末之人,能看到这一点,真是难能可贵。


“土纱”“土布”的沉没


老昆明什么时候建的城(老昆明最早的土货和洋货都是些啥)(1)

图 | 早年的土法织布

清代后期,老昆明人古风犹在,男耕女织,穿的是用自己纺的土纱织的土布,纺纱织布是城乡妇女的主要副业。每天晚上,昆明城外郊区,织布机灯相照,杼声相闻,每年可生产土布万匹。

到清末,大量外棉、外纱输入,昆明板桥、前卫、官渡、普吉一带的农家都改以洋纱织布,民间纺纱业无形中消失。

民国《昆明县乡土教材》称,滇池北岸“乡镇妇女,除了耕耘外,织布的最多,每年出品的数量也不少”。“从前织布所用的棉纱,是由本地人用手工纺的,品质粗劣,不甚适用。自洋纱输入,纺纱工业就无形消灭,概用洋纱织成土布”。

由于棉纱进口猛增,昆明城内织布业大为发展,织机增加到几百架,织厂多设在庙中,织匠大多是四川人。据当时外国人所见,织布机摆满庙宇院子四周的房子,忙个不停,正厅里有几座描金的佛,织工用印度棉纱排经纱。

此外,还有不少家庭织机,产品除少数条纹毛巾和一些白地蓝格衬里布以外,完全都是平织布,原料则全是廉价印度棉纱。当时昆明布店不少,清末有177家之多。许多农户用织布向布店换棉纱,再织再换,从中获利,织布业畸形发展。

早年昆明6座城门外,一家叫“体仁堂”的慈善机构还设有织布坊,传授织布技术,并贴出海报,劝导妇女学习用洋纱织布。据说不到一个月就可学成,除做家务外,一个妇女每天可织布一匹,获银1钱,如此一月就可获银3两。如夫妇二人织布,每月可得银6两,生活就过得可以了。如一家有三四人织布,即可“为一富裕之家庭矣”。

但好景不长,洋布进口数大增,先是印度货,后又有日本货、越南货等,一时充斥市场,以致“古老的纺车和织布机越来越多地停止了转动”(《昆明市志长编》),民间纺织也渐至衰落。


“胰子”“洋碱”大战


老昆明人早先把肥皂、香皂叫作“胰子”,这是有由头的。在昆明方言里,胰子又叫“鹅油胰子”,却与鹅油无关。它的主要原料是猪胰子。杀猪时取出胰子,用石臼舂成脂膏,再放进土碱、麦面和豆粉,加上一点樟脑、甘松、山柰之类的香料,揉上一阵,趁滋润时分成几块,每块状如米糕,干后颜色灰黄,略有香味,这就是老昆明人的自制“土香皂”,用处是洗头洗脸。

据说最早卖鹅油胰子的是糕点铺,是在昆明名声很大的合香楼,大概和做糕点要用大量猪油有关。后来其他糕点铺也争相制造“胰子”销售,昆明城就出现了“糕点铺卖香皂”的奇特景象。

清末民初,老昆明最简单的洗涤剂是淘米水,效果虽然差一点,但有强似无。也可以用白泥水、木炭水或草灰水来洗衣服——把捏碎的白泥、木炭和草灰装在筲箕里滤水,或泡在水中澄清后将水倒出,就成了“洗衣液”。此水含碱,去污能力比淘米水强多了。

除此之外,老昆明人还会用含碱的植物来洗衣洗被子。首选的是皂角皮,其碱性适中,去污而又不伤衣服,但是产量有限。还有皮哨子,煮过之后倒出水来洗衣,还会起泡沫。昆明四乡皮哨子产得多,农民用不完,还会挑进城来卖。

农民还进城卖白泥,有粗白泥和细白泥,数量不少。白泥含碱,如果不滤白泥水,就切下一块来,如同一块肥皂,在衣服上抹几下就可以搓洗了,早年很受欢迎。

还有一些老昆明人到翠湖挖湖泥来洗衣。湖泥也含碱,但颜色太深,漂洗困难。如果附近有做豆腐、豆豉的作坊,街坊邻居都可以去要几盆煮水来洗衣服。只是那豆豉煮水又腻又紫,像酱油一样,漂洗很费事。

有的老昆明人讲求整洁,还会把洗干净的衣服放到熬过的米汤或淘米水中浸泡,然后漂洗晾干,这叫“浆洗”。经过浆洗的衣服颜色更粉更白,穿起来平整挺括,十分精神。

20世纪初,大批洋香皂、洋肥皂沿着滇越铁路进入昆明市场,有日本的透明皂、英国的长条肥皂、法国的极东肥皂等等。这些“洋碱”“洋皂”“洋草标”洗衣洗得干净,又方便,逐渐占领了昆明市场,土胰子渐渐淡出江湖。后来有一些昆明人“以夷制夷”,制造国产香皂、肥皂与“洋碱”竞争,但因原料和技术都依靠外国,不断遭到失败。

到20世纪30年代,聪明的昆明人抛开食用猪油和牛油,抛开从越南进口的椰子油和蓖麻油,改用云南自产的漆油等制造肥皂和香皂。这样一来,国产香皂、肥皂成本大降,不但拿下了昆明市场,还销到了外县和省外的贵州一带,杀了个漂亮的回马枪,把“洋碱”挤出了昆明市场。


抵制“水火油”


老昆明什么时候建的城(老昆明最早的土货和洋货都是些啥)(2)

图 | 小东门行人的土伞和洋伞

老昆明人夜间照明多用菜油点灯,后来从滇越铁路运来了外国煤油,老昆明人管它叫“洋油”,而把煤油灯叫作“洋油灯”和“自来火”。因为煤烟清如水而易燃火,昆明人还管它叫“水火油”,煤油灯还叫“水火油灯”。

洋油多半是从美国进口的,叫“花旗煤油”,菜油则成了“土油”。由于当时土油供不应求,价钱大涨,洋油乘机而入。洋油点灯亮度高,一盏洋油灯比三四盏菜油灯还亮,加上价格又便宜,不久就占领了昆明市场。

当时云南洋油进口数量之大,在进口商品中位居第二。洋油进口被洋行垄断,到昆明人非用洋油不可的时候,洋油的价格也就大涨起来了。10年之间竟涨了3倍。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为反对美国排斥和虐待华工,要求废止中美华工条约,东南各省联手抵制美货,云南和昆明也起而响应,对“花旗煤油”抵制尤为强烈,不仅商家不进美油、不售美油,就是红河的船家也拒绝装运美油。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间,有一家外商洋行雇用越南水手,运来一些美油,却无人购买。这次抵制美国煤油维持了一年左右,美油进口商都转购他国煤油或改营其他行业,对美油打击很大。

(文图资料见《老昆明旧话旧照·那些行当》)

欢迎到评论区留言!


来源:朱净宇

如有爆料、投稿、商务合作、侵权,请联系公众号云南楼市观察沟通处理。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本号保留最终解释权,本号不承担法律风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