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山东濮州李瓒的墓志铭(明代李濂给樊继祖母亲侯氏祝寿文)

寿樊母侯太孺人七十九序

文/李濂(明代)

濂闻之,君子曰:孝也者,百行之权舆也。夫人之所当自尽也,或曰孟之笋也,王之鲤也。斯谓之孝矣乎?曰此以物事其亲者也,孝矣,而非至也。或曰,莱子彩也,潘之舆也,斯谓之孝矣乎?曰此以形事其亲者也,孝矣,非至也。

敢问至孝何如?曰:以物事亲不离鼎俎,然则养口与养志者,孰贤?曰:养志哉!以形事亲不逾温凊,然则回驭奉檄者,孰贤?曰奉檄哉!曰:子知是则至孝之道,岂有余蕴乎?是故,君子之事亲也,不以物,不以形,悦其心弗违其志而已矣。

吾省观察樊公,由名御史迁汳臬,便道觐省,跪请于其母侯太孺人曰:儿少也孤,赖大人之训以有今日。大人春秋高矣,儿愿辞新命侍大人漆下终身焉。太孺人泫然泣曰:“汝知汝父蚤岁惓惓之所以望汝者乎?夫显亲而扬名,子之峻节也。急私而缓国,士之疵行也。汝出而宣力四方,吾食于家焉,乐也。苟释官守而恋庭闱,虽调羹待膳于昕夕,吾弗乐也。汝亟行哉,汝勿复言矣!”

公拜泣就道,既抵汳,时驰使候起居,太夫人益康以健。兹可谓不以物,不以形,悦亲之心而弗违其志者矣,岂非孝之至哉!

今年太孺人七十有九,孟秋日为始生之辰。公将以王事过郓城,届期称寿,臬之寮友为诗为歌赠之,属嵩渚子为序。夫子贵则母悦,是故气和而寿愈增;母健则子悦,是故宦情舒而绩业日茂。夫绩业日茂则位望日崇,位望日崇则慈训益章,慈训益章则孝思益阐。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樊观察之谓也。

卢明注释:

樊母:樊继祖之母。樊继祖,字孝甫,侍郎之曾孙也。登弘辛未进士,初授临颖县知县。有御寇功,擢御史巡荼马,尽厘荼蓖夙蠹。奉命查庄田,摧抑权贵,有风力。擢河南副使。丁艰服阕,值大同兵叛,以荐起,升佥都御史,往抚平之。召入,除兵部左侍郎。武宗南幸,受简总督蓟镇,城巩华。秩满,升兵部尚书。辛丑西边警闻,朝议推公往总制。以督战奇功,被风论归。未几,起工部尚书,督木川广九庙,工成。加太子少保,遂谢政。修其先侍郎之故草堂,日啸詠其间,竟终身焉。呜呼!功成身退,若功者非耶!著有《双岩奏疏》、《十友传》、《山海纪程》、《金丹集》行于世。

侯太孺人:即樊母侯氏。侯氏于正德十五年(庚辰,公元1520年)三月十五日,便依其子樊继祖的山西道监察御史,受封为太孺人(见敕文-卢注)。侯氏出身于官宦之家,是广西布政司参议侯维的孙女。(侯维次子侯瑄与妻陈氏生樊继祖之母侯炎海)。据郓城驸马侯氏族谱记载:“东泉(樊继祖之父-卢注)卒,才四十八岁,时太孺人多公一岁,哀毁以几陨绝,后抚二孤(指樊继祖、樊继宗兄弟二人-卢注)卒成立,复延年三十有二,亦何憾哉!然且训子耽综典籍,未尝闻押逸 ,可谓义方贤母矣乎……上逆所生为景泰庚午(即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卢注)七月初六日,以子岩公(樊继祖号双岩-卢注太子少保贵累封一品太夫人)。”此记载,与本文所记,完全相合,可互相验证。

李濂:(1489—1566后)明河南祥符人,字川甫,一作川父,号嵩渚。正德九年进士。任沔阳知州、同知宁波府,升山西佥事。少负俊才,尝驰马夷门外,酾酒悲歌,慨然慕信陵君、侯生之为人。里居四十余年而卒。博学多闻,以古文名于时。曾作《理情赋》,李梦阳见而往访。濂初甚得意,久之,乃知梦阳持论偏颇。有《祥符乡贤传》、《汴京遗迹志》、《医史》、《观政集》、《嵩渚集》等。

汳:古河名,又称汴水,在中国今河南省。

臬:臬,古代主管一省司法的官员。明、清地提刑按察司也称臬司,俗称臬台。樊继祖自嘉靖五年(丙戌,1526年)始,曾河南按察司副使。

蚤:通“早”。

寮友:同僚。

益章:更加彰显。

卢明分析:

一、关于樊继祖母亲侯氏的年龄,侯氏族谱载明她生于景泰庚午(即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卢注)七月初六日。而苏祐所撰樊继祖墓志载,樊继祖“庚寅转藩政,十一月丁母忧”。庚寅指嘉靖九年(1530年),1530年减去1450年,等于活了80周岁,81虚岁。

二、关于本文撰写的年份,樊继祖墓志载:樊继祖“丙戌升河南按察副使”“庚寅转藩政,十一月丁母忧”。丙戌指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庚寅指嘉靖九年(1530年),据此推断,本文称樊继祖臬台,那就是在1526年至1530年之间了。既然本文称七十九岁生日,那么依侯氏族谱所载生年1450年,加上79岁,便是1529年。考虑到古人一般按虚岁计,那么,本文撰写年份应是1528年,即嘉靖七年。

三、关于封侯氏为太孺人敕文指称“遐龄已逾八旬”问题。敕文“有遐龄已逾八旬,爰锡宠褒用彰盛美”句,落款为正德十五年,即公元1520年(庚辰)。1520年减去侯氏族谱载明的出生年份1450,等于70岁,最多按虚岁71,这达不到敕文所说的“八旬”。这种误差,大概是官方掌握的情况不准,要么登记的底子有错,要么写敕文的人计算错了。侯氏家族记错出生时间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他们细致到出生月日,自家人记,哪会出十年的误差呢!何况,本文专写侯氏七十九岁,如果侯氏的出生比前述所说再早十年,那她的七十九岁就是在1518年,而那个时候,根本不在樊继祖任河南按察副使的1526年至1530年之间,本文称的“臬台”,也便对不上茬了。现在依据的敕文系樊氏族人手抄传世,是不是有抄错的可能性呢?不排除,但可能性不大。

说明:本内容取自李濂《蒿渚文集》,于心峰提供资料线索,卢明辨识录入注释。

明代山东濮州李瓒的墓志铭(明代李濂给樊继祖母亲侯氏祝寿文)(1)

明代山东濮州李瓒的墓志铭(明代李濂给樊继祖母亲侯氏祝寿文)(2)

明代山东濮州李瓒的墓志铭(明代李濂给樊继祖母亲侯氏祝寿文)(3)

明代山东濮州李瓒的墓志铭(明代李濂给樊继祖母亲侯氏祝寿文)(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